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帝朝试炼 > 第四十三章 趣事

第四十三章 趣事

    说起来,苏然还想到了一件趣事,那就是昨日早时,自己送别了阎柔以后,李辉求见自己所说的一件好玩的事情。

    那就是,渔阳县城中卖糖人的那个百姓似乎是一个玩家?

    这,让苏然不禁哑然失笑,如果真是如此的话,这个玩家也是一个人才,当初自己居然被其骗了过去。

    想到自己当初还在人家面前,为其当面解释什么专利啊,连锁店啊,品牌啊,苏然忍不住脸上发烧。

    而苏然得知李辉是如何发现的时候,又不经有些恍然。

    李辉在渔阳县城发展了一些时日以后,觉得带些东西回去犒劳几位兄弟,其中就有一些水果以及糖人。

    而其中的那个大厨师,在得知了李辉的一系列经历以后,提出了一个疑点,那就是苏然所在的渔阳县城如果真的处于东汉末年时期的话,目前来说是没有糖人的才对。

    随后,大厨师就对着李辉普及了一番。其中还说了些关于糖人的趣事。

    据说,吹糖人儿的祖师爷是刘伯温。传说朱元璋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传下去,就造“功臣阁”火烧功臣。

    刘伯温侥幸逃脱,被一个挑糖儿担子的老人救下,两人调换服装,从此刘伯温隐姓埋名,天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

    在卖糖的过程中,刘伯温创造性地把糖加热变软后制作各种糖人儿,有小鸡小狗什么的,煞是可爱,小孩子争先购买。

    在路上,许多人向刘伯温请教学吹糖人儿,刘伯温一一教会了他们。于是,这门手艺就一传十、十传百,传到苏然生活的时代,据说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早年间,做这种生计的人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集市庙会更是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担子的一头是一个小柜子,床头柜般大小,两边钉有一个长方形的木框,框中间的铜环上拴着根短绳头,用来穿扁担。柜面上放一个圆木盘,上面画着宽窄不等的由圆心向外呈辐射形的格子,里边写着“葫芦”、“大公鸡”、“关公”和“猴子”等等。

    木盘中心有一个固定在线轴里的转杆,长度比木盘的直径要短一点,转杆的顶头垂着一根小针,转杆停止转动时,小针指着哪个格子,就得哪个奖,奖品越大格子就越窄,命中的几率就越低,最大的格子就四个字:糖豆两颗,那糖豆比围棋子儿还要小。

    圆木盘底下有个抽屉,拉出来是一块大理石板,用来画糖人的。柜子右上角有个洞用来插草把子,不管吹还是画的糖人都插在上边。

    另一头担子的样子差不多,但没有面板,只是一个小炭火炉子支着一口铜锅,里边熬着糖稀,再下面有几个抽屉用来放原料、工具、竹签和木炭。

    很多手艺人都是既吹糖人又画糖人的。与吹糖人相比,画糖人要简单一些,先用油毡子在大理石板上轻轻蹭一下,一把很精致的小铜勺舀上少许糖稀,微微倾斜着糖稀就缓缓流出,紧接着手往上一提就成了一条糖线,随着手腕的上下左右地翻飞,一个个或人物或动物或花卉就出现在大理石板上,待得凉了定型,用糖稀在糖人身上点两个点,把竹签朝上一贴就拿起来了,再往草把子上一插大功告成。

    所以李辉等人就得出了结论,这个卖糖人的兄弟肯定是一个玩家,而且还是那种传了很久的手艺人。

    不过相对于这些,苏然更感兴趣的是,这个玩家制作糖人的材料来源,要知道当时苏然尝试的时候,确确实实吃到了甜味,还带着部分果香。

    当时苏然只当是古代,没有仔细去想,现在看来,似乎这个卖糖人的玩家,似乎也有一手制糖手艺?

    自己是不是要上门拜访一下呢,正好送别了史进,现在的苏然也没有事情做。

    就算是逛街,逛久了,苏然也感觉到腻歪了些。

    而且,李辉还提出,除了这个铁定是玩家的人才以外,还说了那个卖包子的,似乎也是一个玩家。

    这就确确实实让苏然震惊了,连卖包子的都是?这,想不到一个大厨师仅仅吃了点东西,就把隐藏在渔阳县城的两个人才给炸出来了?

    按照李辉的转述,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已经有了一种古老的“面饼“,也就是用小麦粉发酵后制作而成的一种食物。当时军队出征时,他们的口粮一般就是栗米、饼子之类的硬货,保质期长又容易携带。

    而包子最早出现在军队中的记录则是在诸葛亮南征时期,据宋代高承编撰的一部史书《事物纪原》中记载:“诸葛亮南征,取面画人头祭之”。而这里所说的“人头”并不是真的人头,而是最早的包子雏形。

    诸葛亮当年“七擒七纵”成功收服孟获以后,率军来到泸水旁时,这时降臣孟获对诸葛亮说道:“这几年我们一直打仗,很多士兵都死在泸水一带,所以为了避免这些冤魂出来作怪,我们渡水时要进行祭供才能保平安。”

    诸葛亮一听也觉得有道理,毕竟多年的征战也有很多蜀军将士战死。现在自己和将士们已经得胜回朝,而那些战死的蜀军将士却只能抛尸他乡,成为异乡孤魂。一想到这里,诸葛亮便决定好好祭奠一下。

    于是,诸葛亮便问孟获都需要准备什么祭品?但孟获的话却让诸葛亮惊出一身冷汗!孟获说:“要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祭供,这样才能保平安无事,而且来年肯定大丰收。”

    诸葛亮心里一沉:你这不是瞎扯吗?既然是因为害怕冤魂作祟才祭供,那么如果再杀49个人取49颗人头的话,岂不是又平白无故增加了49个冤魂?

    诸葛亮在孟获面前并没有发作,毕竟人家刚刚归降,多少还得给对方一点面子。于是,诸葛亮便把牛羊肉斩成肉酱后拌成肉馅,随后在外面包上一层面粉,做成人头模样来替代真的人头。

    诸葛亮把这种假人头称作“蛮首”,把它们放在泸水边上祭祀以后,最终大军全体顺利渡过了河。而这种祭品“蛮首”祭祀完之后,给了一些饥肠辘辘的蜀军将士们食用,大家吃过之后发觉这种祭品十分美味。

    人们从中得到启示:此后便用同样的方法来制作食品。由于它是用面粉做的,后来“蛮首”在民间便被叫成了“馒首”。由于“首”和“头”同义,再后来人们就直接把“馒首”叫作“馒头”了。

    不过当时的馒头和现在我们熟知的馒头可不一样,那时的馒头不仅个头大,而且里面都有肉馅。说白了,古人的这种馒头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的“包子”。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是包子的发明者。

    不过这种说法其实也不是十分准确的,毕竟早在东汉时期,民间就已经有了馒头的雏形(蒸饼)的记载,民间也有很多用它进行祭祀的记录。

    所以,综上所述,李辉和大厨师猜测,这个卖包子,也有可能是一个玩家。

    对此,苏然感慨,同时也有一些哭笑不得,现在的李辉似乎变成了自己的“狗腿子”,专心在发展自己的商业的同时,似乎也在致力于抓出这些隐藏的玩家?

    李辉对此还是乐此不疲,实在是让苏然哭笑不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