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古玩风云之帝国宝藏 > 第一卷第八十一章:墓道图另有玄机,陶三爷冰释前嫌

第一卷第八十一章:墓道图另有玄机,陶三爷冰释前嫌

    听王世襄有如此想法,段亦阳倒是不意外,毕竟自己是开店做生意的,不就是为了卖东西吗?如此重要的资料,对于学者型玩家王世襄来说,肯定是不能错过。

    只是这幅图跟乾陵有关系,而且是依据九遁阵设计的,也就是说,这幅图能破解玄女钱上的那些文字,也许就能得到顾晓婷的线索。

    现在看来,这幅墓道图对于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他原本也没打算卖过这幅图,现在王世襄提出要买这幅墓道图倒是让他为了难。

    “这个……”

    看到段亦阳犹豫,摸金张倒是有点着急起来,忙不迭的道:“咱们做生意,哪有不卖的东西?”

    段亦阳不好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只好把李刚搬出来做挡箭牌:“这图是李刚用命换来的,我不能做主……”

    刘昌平倒是看出段亦阳似乎对这幅图另有所图,于是忙出来打圆场:“王老,我看这幅图确实不是段老板的,如果真要买的话,有点为难他……”

    “嗯,我也只是问问,如果段小兄弟为难,就当是我这老头子唐突了,哈哈。”

    王世襄在古玩市场摸爬滚打了半辈子,哪里不知道古玩行的门道,自然不会表露出急切的心态,随缘才是他的座右铭。不然看摸金张那样子,这幅图怕不是寻常价格能买到的?

    见王世襄一副淡定的模样,摸金张有点泄气,原本想狠狠敲这古玩圈大咖一笔的心思也消了下去。

    “段老板,我看这样吧!”

    刘昌平倒是早就有了主意,对段亦阳笑道:“王老虽然在古玩圈名声很大,但他多年痴迷古物,并没有买进卖出,所以手里积蓄不多。”

    段亦阳和摸金张对视一眼,不知道刘昌平葫芦里买的是什么药,难道刘昌平准备出钱把墓道图买下来给王世襄。

    刘昌平见几个人的表情,知道这两人误会了自己的意思,连忙解释:“王老只是想要这墓道图拿去研究,这就好办了,我倒是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什么办法?”

    刘昌平看着三个人都直愣愣的看着自己,淡然一笑,道:“我的想法是你们把这幅图拍照或者复印一份给王老,这样段老板也就不为难了,王老也达成心愿,岂不是两全其美?”

    说完,他朝大门边努努嘴,朝放在大门边的一台复印机笑道:“诺,那不是现成的吗?”

    段亦阳听到这话,不由得眼前一亮,也不管旁边摸金张一脸的失望,连声道:“刘总,这个办法好,就这么办吧!”

    原来,摸金张看这个古玩市场里没有复印店,于是买了台复印机,在买古玩生意的同时,也开展起了复印业务,美其名曰挣点烟钱。于是也就省了跑出去找打印店,直接把墓道图交给摸金张去复印了。

    接下来的时间,几个人聊了一阵投龙玉简,又畅谈了一番收藏圈的奇闻异事,最后王世襄又花两千元买了一件清中期的珐琅釉彩鼻烟壶。

    这只鼻烟壶是红珊瑚盖子的,做工精致,形状小巧可爱,王世襄甚是喜欢。对于价格,他也是比较满意,毕竟这鼻烟壶档次比较高,也算是捡了个小漏。

    买这件鼻烟壶王世襄并没有还价,也算是对段亦阳同意复印墓道图的报答,各人对此心照不宣,欣然达成交易,并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邀请段亦阳去他家做客,这才意犹未尽地离开了摸金堂。

    看着王世襄远去的背影消失在古玩城的尽头,段亦阳转身回到店里坐下,点上一支烟,思忖起来。

    如果这墓道图跟乾陵有关,那么对乾陵的探索无疑是十分有用的,能让即将到来的乾陵之行变得顺利得多。

    对!当务之急是让陶三爷事先了解这幅有可能是乾陵的内部结构图,研究出最佳的探索路线。

    这么久没跟陶三爷打电话了,还是那天请他帮忙对付钱副校长主动给人家打了个电话。自己也是,有事了才想到别人,这兄弟做得不咋地呀。

    这几天陶三爷也没给自己打电话,可能是他忙吧!

    一边心下暗暗自责,一边掏出手机,拨通了陶三爷的电话。

    好一阵,电话才接通,那边传来陶三爷略带疲倦的声音:“亦阳呀,我正在开会,有什么事说重点。”

    语气中多了几分客气,让段亦阳感觉有点怪怪的。

    “额……”

    “没事吗?没事的话我就挂了,大家还在等着我。”

    段亦阳从那种奇怪的感觉中摆脱出来,想起自己打电话的目的,定定心神道:“三哥,我有件重要的事要跟你说,我得到了一张可能跟乾陵有关系的墓道图!”

    “嗯?你说什么?”

    陶三爷的声音从心不在焉瞬间变成兴奋。

    “是的,我之前一直不知道这幅墓道图跟乾陵有关系,还是多亏了今天王老点破……”段亦阳如实以告。

    “那个王老?”

    “王世襄!”

    电话那头明显沉默了一下,才传出陶三爷明显轻松了许多的声音:“不错呀,亦阳!这都跟王世襄大师混在一起了?不错,哥看好你,哈哈!”

    “三哥取笑了,是一个朋友带过来的,这才跟他讨教了那幅墓道图……”

    “嗯,这样吧!你如果有时间,现在马上来我这里一趟,记得把图带过来,这幅图可能对我们的乾陵之行大有帮助!”

    陶三爷挂了电话,默默的看着窗外闲云野鹤一般的白云,笑容渐渐地浮现在脸上。

    段亦阳的这个电话仿佛一缕清风,驱散了他这几天淤积在心中的阴霾,虽然对段亦阳的突然出现还有一些疑问,但也足够让他顿时整个人都轻松下来。

    回到客厅,八九个人正在交头接耳的人安静下来,都眼巴巴地看向他。

    他绕过那宽大的欧式沙发,缓缓坐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微微思索一阵,才开口道:“这次乾陵勘探,还有一个人是不是参与,之前一直有顾虑,所以没有向大家介绍。”

    屋里的人们面面相觑,只有站在外围的徐杨、夏若兰、林秘书等人心里早已有答案,淡定自若的看着坐在沙发上的众人。

    “陶三爷,这个人是谁?”一个五十多岁的秃顶男人试探着问道。

    “朱所长,这个人是我刚认的兄弟,他是古玩行的青年才俊,最重要的是,他的武功了得,是我们这次对乾陵科考的安全保障。”

    陶三爷的回答十分轻松,也说出了段亦阳在这次科考队里的重要性。

    “哦?原来如此!”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对陶三爷的人员安排没有异议。此去乾陵,里面情况一无所知,必然会有未知危险,有一个有武力值的人保驾护航,大家倒是不会拒绝。

    “三爷,这次对乾陵的科考是上面及其重视的项目,这个人不是体制内选拔出来的,政治上是否可靠?”

    坐在陶三爷旁边的一个四十来岁的微胖中年人看似谨慎,实际上是提出了反对意见。

    陶三爷看了这个人一眼,眼里露出一丝不满。

    这个人原本并不在他的人员构成名单里,是一个省里的领导强烈推荐来的,陶三爷考虑到这事还得省里大力支持,只好收下这个省博物馆的研究员。

    这个叫金国华的研究员虽然是托关系进的乾陵勘察队,但业务水平却也是货真价实,这倒是让陶三爷暗暗松了口气。

    面对金国华的质问,陶三爷虽然不满,但还是心平气和的解释道:“段亦阳我考察过,还是大学生,人比较单纯,对文物有一定的研究。”

    说完,他环视了一周,见大家都默不作声地看着她,于是才又开口道:“最重要的是,他手里有一幅墓道图,跟我们这次乾陵科考有极大的帮助!”

    “哄……”

    客厅里的人们乱糟糟的窃窃私语起来。

    “墓道图?难道乾陵已经被盗了?”

    “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能懂什么?”

    “那墓道图不会是假的吧!”

    众人的话虽然小声,但也清晰地传入了陶三爷耳中。

    “你们能不能看到图了再说这话?段亦阳年纪虽小,但他已经是宗师级的高手!”

    陶三爷还没有说话,站在沙发后面的夏若兰却忍不住开口给段亦阳打起抱不平来。

    “宗师?!”

    夏若兰的这句话让坐在沙发上的来自博物馆和考古队的专家们纷纷闭上了嘴,表情都不自然起来。

    徐杨诧异的瞪大眼睛看着这个冰美人,不理解她为什么会为段亦阳说话。

    陶三爷挑了挑眉毛,嘴角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

    他是从这个丫头嘴里听说过段亦阳如何大战西北鬼鹰,如何把西北鬼鹰打得像条死狗,以及黄处长在和他的电话中对段亦阳的分析,让他对段亦阳的佩服又上了一个台阶。

    他甚至从这个丫头的语气中听出了她对段亦阳的崇拜,之前的那种对段亦阳的敌视早已如春风化雨,了无痕迹。

    只有那个情商为零的徐杨还傻乎乎的,对这种微妙的变化毫无察觉,还在以为夏若兰对段亦阳当成最危险的敌人。

    此时夏若兰虽然面若冷峻,声音清冷,但话中的一字一句终于让徐杨听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若兰……注意自己的身份……”徐杨心里不是滋味,憋了半天才说出这样一句话来。

    场面诡异地安静下来,只有抽烟和喝茶的声音,情况比较复杂,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去打破这种尴尬的沉默。

    只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对于段亦阳的异议没有人再敢提。国安的人都说那个年轻人是宗师,谁还敢怀疑?再说得罪一个宗师级的人物,那基本上就是找死。

    “咳咳……那个……三爷……”

    坐在角落里的一个矮小干瘦的眼镜男人坐直了身子,厚厚镜片后的眼睛左右看看沉默的众人,才看向一脸风轻云淡的陶三爷,小心翼翼地开口。

    “什么事?牛主任?”

    陶三爷颇觉意外地看向这个一直言语不多的乾陵管理处副主任。

    “三爷,这次如果有段宗师这样的高手参与,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不用麻烦我们县中队的武警同志了?”

    陶三爷听到这话倒是一愣,眼前这个瘦小的男人是负责全队的后勤保障,虽然其貌不扬,但这个人的细心和严谨倒是适合做这个工作。

    只是如今他提出这个问题,让陶三爷觉得有点费解,就算有段亦阳的加入,也没必要把计划内武警随同进入乾陵保护众人的部分取消。

    “哦?有段亦阳和武警的共同加入,大家的安全不是更有保障?”陶三爷饶有兴趣地问道。

    牛主任迎着陶三爷和众人不解的目光,习惯性的扶了扶眼镜,清了清嗓子,态度更加谦恭:“三爷,上面给这次科考下拨的经费并不宽裕,很多原本需要的器材都挤不出来,如果有段宗师参与进来,经费恐怕会更加捉襟见肘。所以减少进入乾陵人员,我们就可以省出一笔费用,增加一些辅助的器材,您看……”

    听了牛主任的解释,众人才清楚牛主任的想法。虽然理解,但也很快就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牛主任,这怎么行?乾陵里面情况还不清楚,需要进入多深,多长时间都是个问题,没有武警同志的封锁现场,在陵墓内保护专家们怎么能行?万一有什么闪失谁来自责?还有大量的设备谁来搬运?总不能让在座的专家们自己搬吧!”

    面对一连串的质问,牛主任歇了火,不再说话。不管怎么样,这话他是原本计划要说出来的,至少现在算是达到了他要的效果。

    “资金确实紧张,大家该克服的都克服一下。至于段亦阳的酬劳不用从经费里挤,我来解决就好了。”

    陶三爷一句话,很明确地给大家说明了段亦阳在考察队属于一个编外人员,这也符合他当初设想的段亦阳在这次任务中的定位。

    “不过,有了段亦阳跟我们进乾陵,倒是可以考虑只带两名全副武装的武警战士跟着我们!”

    陶三爷再次斩钉截铁的做了决定,没有给任何人反驳的机会。

    因为他对他认的这个兄弟十分有信心,虽然他心里还是有一点不踏实,但他的直觉告诉他,他这次带上段亦阳是十分正确的决定。

    而且,段亦阳手里还有可能跟乾陵有关的墓道图,让他对这次乾陵勘察充满了信心。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