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春暮里 > 番外 风铃已响,故人未归(3)

番外 风铃已响,故人未归(3)

    陈瑜出嫁了之后,侯府里的其他几个庶子也陆续成了家,搬出侯府另住了。

    靖北侯府安静了许多。

    安静的令人无所适从。

    陈和依然住在原来的院子里,只是当初在他身边吵吵闹闹的少女不再。

    过去的日子令陈和有些怀念。

    这个秋天,注定是多事之秋。

    启华帝一度病重,皇室储位之争开始了。

    启华帝有九个儿子,皇长子早夭,三皇子为一个婢女所生,出身太低,注定与皇位无缘。

    五皇子和六皇子为一胎双生。

    在东秦的传统礼仪中,明确规定了双生子不能继承皇位,因为双生子大多外貌相像,容易出现顶替的情况。

    按理说,双生子是不能出现在皇室的。

    启华帝怜悯他们,留下两人性命,但早早的封了郡王,搬出了皇宫。

    八皇子九皇子还太小,不堪大任。

    余下的二皇子,四皇子,和七皇子,也就是端王,是这次储位之争的主力。

    其实端王本不想卷入这样的风波之中,他只想当个闲散王爷,带着娇妻,住在王府里。

    奈何二皇子先派了亲兵,包围了端王府,企图使端王服软投靠。

    端王无奈之下,自请去了皇陵主持修缮工作,以保全性命。

    启华帝被他的孝心感动,允许他带妻子一起去。

    剩下的二皇子和四皇子相互陷害,又各自率一派大臣在朝堂上分庭抗礼,惹得启祐帝不喜。

    后来,二皇子坐不住了,亲自在大庭广众之下,废了四皇子的右手。

    启华帝大怒,将二皇子关进了天牢,永世不能出来。

    可是四皇子的右手也已经废了,太医费尽心思也没能保下来。

    启华帝又想起了那个还在皇陵的儿子。

    端王自幼聪慧,生性温和,心怀百姓。

    作为储君再合适不过了。

    启华帝知道自己寿元不长了,才急着定下储君。

    果然,翌日的朝堂上,就有一些大臣提出立七皇子为储君。

    启华帝与几位德高望重的大臣讨论了一下,这件事情算是定下来了。

    翌日大朝会,启华帝宣布,立皇七子萧亭为储君。

    端王当天就带着娇妻赶回了京城。

    立储大典很快就举行了。

    典礼结束后,启华帝就彻底病倒了。

    端王作为储君,辅佐朝政。

    这年冬天,启华帝驾崩,临死前下令,丧事一切从简,不许守孝。

    端王一一照办。

    次年正月初一,十八岁的储君萧亭继位,是为仁佑帝。

    陈和作为皇后娘娘的亲哥,自然是向着新帝的。

    新帝对陈和也颇为信任。

    北方的北夷听说东秦改朝换代,却按耐不住进犯了东秦边境。

    靖北侯意外战死。

    陈和不顾刚刚出生的儿子陈韵言,立刻请旨去北夷接替父亲。

    刚刚登基的仁佑帝犹豫良久,最后还是让陈和去了。

    虽然他知道,陈瑜会很伤心。

    出乎他的意料,陈瑜没有任何怨言,只说想多多关照留在侯府里的陈宛音和陈韵言。

    这一年,陈和还只有二十二岁。

    陈和在边疆驻守了十四年,少年青丝变白发,期间只回过一次家。

    但他从来没有过怨言。

    这是他的责任。

    他不知道,靖北侯府众人是怎样等在府里,望着北方,等他归来。

    当然,他也永远不会想到,他的女儿,陈宛音,能接替他,踏平整个北夷。

    自陈宛音之后,北方边境,不再需要大军驻守。

    但是,风铃依旧在响,只是当初鲜衣怒马,走遍天涯的少年,再也回不来了。

    风铃已响,故人未归。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