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别碰我的领土 > 第二十七章 战前总动员

第二十七章 战前总动员

    “所以,为了找出第一个在训练时脱队的人,你们打起了群架?这有逻辑吗?编借口至少也好好编呀!”

    高华坐在火堆边的藤椅上,面对毕恭毕敬站着的众人,就像面对调皮学生的老师,气不打一处来。

    “可……大人,这是事实啊。”吴明的鼻孔塞着纸团,脸颊肿起一大块,正揉着脸解释。

    问这滑头鬼也是白问,高华转向了老实的大柱。

    “大柱,把今晚你看到的听到的,原原本本告诉复述一遍。”

    “?!”一向沉默寡言的大柱一时不知所措,看看高华,又看看吴明,总算开了口,发出粗糙的声音。

    “和他说的一样,找胆小鬼,东方人找西方人,西方人找东方……”

    高华听得云里雾里:“等等,吴明你翻译翻译,他说的什么意思?”

    “就是说,东方人找到的第一个脱队者是西方人,而西方人……”

    “什么东方西方?你们不都是从九华来的吗?”

    “但是九华面积广大,国土也分东西,西方靠近伊甸,受伊甸影响和控制程度深,东方则程度浅一些。斯康姆中,也是西方人多于东方人。”

    “我猜一下,西方和东方人原本就互相看不顺眼,这次又互相指责对方第一个逃跑,所以就爆发冲突了,对不?”

    众人点点头。

    高华头疼地扶额——都陷在奴隶窝了,居然还搞地域歧视,人类真是到哪都是这副德性。

    “不论愿不愿意,你们都是共进退的战友,一条绳上的蚂蚱,居然自己打自己,是怕在战场上死得不够快吗?难道地域歧视,比自己的命更重要?”

    众人又点点头,可高华觉得他们在敷衍,没得灵魂。

    “你说你吧,堂堂大队长,怎么能以多欺少,带着老乡欺负你休戚与共的东方战友呢?仅仅因为他们老家在东边?在战场上,你们要互相掩护的呀!”

    “大人,我理解您的意思。只是有一点不对,我是东方出身。”吴明小声说。

    这倒出乎意料,因为就高华所见,是吴明那帮人压着对方打。

    “挖灌溉渠的一百多号人都来自九华东部,是我挑的,其他人则来自西部。”他接着解释道。

    高华对这文弱的家伙有些刮目相看了。虽然没用在正道上,但他无疑比高华之前认为的更有才干。

    现在,是将这伙人团结在一起,发挥他们战争潜力的关键时刻。这也是他今晚微服私访的目的。

    “大家坐下吧。不用紧张,也别拘束,我不惩罚你们。”高华进入正题了。“我这人……神,工作严肃,但平时喜欢交朋友,不分贵贱,哪怕是斯康姆。

    “平时工作也好,今天训练也罢,大家都很辛苦,我也都看在眼里。今晚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有什么抱怨、不快,都可以发泄。”

    众人盘腿坐着,像怕被点到名的小学生那样低头看地。

    “工作累不累,食物好不好吃,有没有受虐待?天天关着,觉得闷吗?脖子上的铁链,会不会不舒服?漂泊在异国他乡,想家人吗?”

    斯康姆们仍然没有反应,好像聋了一样。

    “你们不用装聋作哑,我知道你们聪明得很,也活跃得很。没人愿意讲一讲吗?那就一个个来。大队长!你开个头,大家鼓掌,大声点!”

    在东西方九华人被迫的热烈掌声中,吴明局促地站起来,吞吞吐吐地说:“高华大人,我……”

    “说什么都行,抱怨,开心,期待。”

    “我……一心侍奉神明大人,不敢有什么抱怨。”

    “少给我来这套。这样吧,刚刚你们不是为了老家的荣耀打成一片吗?你就给大家介绍介绍你的家乡。老家哪里的,家人怎么样,在家是干什么的?”

    “那……我老家在旬州府白浪村,那是九华东北沿海的村子,那里浪潮汹涌,海浪打在岸上变成白色泡沫,因此得名。”

    “听上去风景不错啊,你家里是干什么的。”高华试着调动轻松的气氛。

    “白浪村是个渔村,全村世代打渔为生,我的父母也是。在我十三岁那年为了凑钱供我读书,冒着台风出海打渔,双双遇难了……”

    话题走向突然严肃起来,高华赶紧扯开:“原来你还是个读书人。后来做啥营生?不会也是打渔吧?”

    “我是教书的……唉。”这个男人哽咽了,颤抖着手抹眼睛。

    “难怪你足智多谋,原来是教师啊,有前途,哈哈……哈。”现场气氛慢慢凝重,高华拼命想活跃一下。

    吴明自顾自说下去:“远房表亲收留了我,供我读书,还把女儿嫁我。我教书,妻子料理几分薄田,没几年又添了一双儿女,小日子虽不宽裕但还过得去,怎料……”

    高华还没说话,其他人关切地问道:“怎么了?”

    “唉……五年前海啸把村子淹了。我在镇上赶集逃过一劫,但……丈人,儿子,媳妇,都……没了,只剩下小女儿,被她妈放在篮子里,算是活了下来。”

    “所以,你就……”

    吴明痛苦地摇摇头:“还没完。灾后爆发鼠疫,她染上了……”接着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高华发现话题已经脱离掌控,开始向未曾设想的方向发展了。

    整个第三大队沉浸在肃穆的寂静中,每个人不论来自九华哪里,都露出忧伤的表情,不少人还在擦眼泪,好像回忆起了自己的悲惨遭遇,产生了共情。

    吴明总算控制住情绪,声音略沙哑地说:“庄稼毁了,学生也都死了。为了给女儿治病,钱花完了。女儿死后,办完葬礼我身无分文,交不起税,就来到这里了。”

    高华本想讲点轻松的,没曾想谈心会成了诉苦大会,更没料到吴明这开朗的滑头鬼,竟有这么悲惨的过往,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吴明却流着泪笑着说:“感谢高华大人给我这个机会,说出来心里好受多了。”

    “嗯好好,有一说一,确实……”高华打个哈哈。

    “我也想说几句!”

    “俺也是!”

    话题聊开了,这下大伙都踊跃发言,分享自己的新路历程。从温暖的家乡、艰苦的劳作、短暂的甜蜜,到美好的自由,无所不谈。

    但故事无一例外以悲剧结尾,成为他们沦落为斯康姆的契机。天南地北的人们抱头痛哭,营区哭声一片。

    这产生了高华没有预计到的奇妙反应。

    通过倾诉,每个人终于打开心中的藩篱,发现大家都有相似的悲惨过往,便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亲近感。刚才还是水火不容的东西方人,现在成了命运与共的九华同胞。

    虽然过程失去控制,但让士兵团结振作的目的,神奇地达到了。高华清清嗓子说:“大家都是生死相依的同袍,理应像现在这般团结。”

    “您说得太对了,我们知错了!”所有人痛哭流涕,悔不当初。

    “不论神明还是人类,现在都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了。一荣俱荣,如果战败,大家都没有好果子吃。所以……”

    “为了自己和大家,一定团结一致,努力训练!”

    高华也被他们的气势吓到了:“哦……你们,这个……能明白是为自己和战友而战,这很好嘛。那个……明天再早起训练,今天就到此为止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