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显灵

    文昌犹豫了片刻,用白云化成了自己的脸庞,这是一个青年儒生的脸,带着忧愁与不安。

    “守护神!真的是守护神!他显灵了。”

    有百姓对着空跪拜。

    赵逊看着空,他们所在的大陆竟面临最大的危机,如果守护神挡不住抢夺生机的仙人,这里就会毁灭。

    华卿大声道“文昌,有劳你了。”

    白云化成的人脸突然抱拳一揖,似在行礼感谢,片刻后,白云消失,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华卿朗声道“若是照功法修练,半年还不能聚敛才气,就当放弃。半年时间,足以证明你做不了儒修,只能做读书人。就安心做凡人,为这片大陆,为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亲友好好地生活,种地的好好的种地,行猎的好好行猎。虽然你的力量微,但大海亦是无数水滴汇聚而成。在你种的粮食、猎物供奉朝廷,供奉修士,有朝一日,那些修士成仙,便能返过来保护你们的家园和大陆。”

    一位老儒生抱拳一揖,“真人之言,吾等记住了。真人是我们文昌大陆的恩人,我们不会忘!”

    华卿站起身,“都散了,回家做活计去,不要误了正事,生活还得继续。”

    有人开始往家走。

    还有的人依旧在张望。

    原来,他们的家园已经有危险了,有人觊觎这里的生机。

    华卿对着赵逊点了一下头。

    赵逊道“真人,马车已备好。”

    “传令下去,沿途百姓不必相迎,尽快赶到赵国皇城。那边的事,早作安排!”

    “喏”

    赵逊唤了两名侍卫回来,与他们叮嘱了几句,令二人快马前往皇城。

    华卿在码头县城与百姓们的话,很快就传开了,各国的探子亦传回了另四国朝廷。

    接下来的路上,虽偶有百姓,都是站在官道旁摇摇相望,多是行礼目送,但他们眼里的仰慕、感激之情难掩。

    金算盘沉默了两,原来文昌大陆已到了危险重重的时候,可各国还在明争暗斗,你斗个甚?弄不好这大陆就被仙人们给毁了。

    华卿抵达皇城的这日,赵帝带着文武百官,携书院山长、先生,圣庙庙祝等候在皇城门十里外相迎。

    寒喧了几句,华卿入住圣庙附近的儒道宫,这是三个月前才开始动工修建,但因赵国多墨家弟子,无论是设计还是建造都用足了心思,竟适用又美观大方,还不失灵秀清雅。

    赵逊领着赵国钦监的人进入儒道宫。

    “禀真人,钦监选了几个祭祀大典的日子,真人看哪日合适?”

    “最近是哪一?”

    “大后日。”

    “就大后日圣庙祭祀,上午祭祀,下午按派别传授功法。琴、棋、书、画、文章、诗词六组,文章组最先,其次是诗词组,再是琴棋书画四组。”

    赵逊垂首道“弟子这就令人安排。”

    华卿道“我在赵国的事传出去了?”

    “传出去了,下皆知。文昌大陆被上界仙人盯上的事已传出去。”

    “关键时候,五国之人若不能放下争斗,只会被外界仙人欺负,理应团结一致,抵御外担现下的重心,当放在培养文昌大陆的修士飞升成仙。”

    赵逊应声“真人所言正是。”

    生死存亡时,谁也不知道外界仙人什么时候动手,他们必须得加快脚步。

    赵逊与周边四国发了国书,邀请四国大儒、名士、学子来赵国学习修练功法,聆听真人传道授课。

    离得近的,早已纷纷赶至赵国皇城。

    圣庙祭祀定在五月初五,这一日亦是现代社会的端午佳节,但在这里并没有端午一,华卿按照传统的祭祀仪式主持大典,开圣庙。由赵国皇帝诵武祖祭文,再由书院山长诵孔圣祭文,最后由赵国大学士诵读孟圣祭文。

    三篇祭文之后,由华卿敬献圣钟,“请儒门三圣为文昌大陆赵国择选圣钟!”

    他国的文人看到那盒子里剩下四口圣钟,立时明白鲁国圣庙的圣钟并非赐,而是真人请三圣择定,里头有一口银质的,又有三口铜质圣钟,那银质的仿若阳光下的白雪,银白得诱人而圣洁。

    没有动静。

    华卿又长身一揖,“请三圣为文昌大陆赵国择选圣钟。”

    盒子里,一口铜质圣钟飞了出来。

    赵帝见不是那口银白圣钟,心头一沉,当即重重跪下,“禀请三圣,不知我赵国有何失德之处?还请三圣示下。若是朕不配为帝,朕愿告罪下,引咎退位!”

    华卿凝神看着那只铜质圣钟在空中飞转,牵引它的是三圣,也是文昌。

    文昌意志里,似乎对赵国成为上邦圣国并不满意,否则他不会选出铜质圣钟出来。

    鲁国已得一圣钟,不会是鲁国。

    晋士风流,这一国上至晋帝,下至百姓都喜好容貌的人,也不会是文昌。文昌一百多万年前,就是一个寻常的书生,他自不会以貌取人。亦不会是晋国。

    秦人好斗,即便是读书人,也喜欢与人争个高低,哪像儒生,更像武将,文昌必有不喜。

    剩下一个便是吴国,吴国重礼乐,重传统文明,也许现下的吴国与文昌生前生活的时代风气、民俗更为接近。

    华卿跪在赵帝身侧,未一个字,她在等结果。

    赵帝趴在地上,嘴里不停地高呼“还请三圣示下,朕登基为帝以来,兢兢业业,废寝忘食批阅奏章,远人,近贤臣,一力发展墨家之术,造福黎民,敬重三圣,年年带着百官、子孙前来祭祀……”

    为什么不选他赵国,赵国哪里不好?

    赵帝将几国过了一遍,也只在传统礼乐上,赵国做得不如吴国好,难道是因为这个原因,三圣要中的上邦圣国乃是吴国。

    华卿抱拳揖手,重重一叩,“儒门三圣在上,弟子华年有请三圣择定圣钟,以定赵国之位。三圣在上,倘若选定圣钟,请将圣钟归位,奏响钟音,佑一国子民,也警世人!请三圣选定圣钟!”

    铜质圣钟不在绕圈,在空中停了下来,一会儿往里,一会儿往外,就似有两个人在拔河,圣钟亦在来回移动,如此僵持了三十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