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我带着游戏账号回古代经商 > 第二百三十九章:釉上彩

第二百三十九章:釉上彩

    董二郎一听见有人在烧瓷的领域,顿时吹胡子瞪眼了起来:“你个外行人瞎掺和什么?”

    赵坊主连忙喝退了董二郎:“住口,这是贵客!”

    董二郎被他这一声斥得缩了缩脖子,不再言语。

    赵坊主这才转过头,对乔芸露出和善的笑容:“客官,你要那瓷坯做什么?那东西不能用的,还得回炉再烧第二次呢。眼下这一炉让这蠢材烧坏了,更用不得。”

    “我说了,把那瓷坯拿给我看看。”

    乔芸的笑容不减,但语气里已经带上了一丝不耐烦。

    赵坊主迟疑了一下,仔细一思考,给她看也没什么。

    他便对着那小徒弟用非常不客气的语气说道:“去,把你烧坏的东西拿出来给客官看看。”

    小徒弟委屈地抹了一把眼泪,跑进砖房,把自己烧坏的东西拿了出来。

    “给,就是这个。”

    乔芸接过这个白瓷坯,一双明亮而灵动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和欣喜。

    她在前世的时候,曾经去景德镇旅游过,逛过景德镇不少窑口。

    景德镇出名的陶瓷不仅仅是釉下彩的青花瓷,还有在瓷坯上发挥镂雕工艺的玲珑瓷、釉色五彩缤纷、如宝石一般的色釉瓷,还有釉上彩的代表名词粉彩瓷。

    在烧粉彩的窑口里,她就见到过不少这样的白瓷坯。

    釉下彩表面平滑,不褪色,经久耐磨,而釉上彩绘制的纹样会突出釉面,摸起来比较有手感,远远没有釉下彩光滑。

    但釉上彩在颜色上的质感是也远非釉下彩能比的。

    釉上彩其实并不适合拿来做餐具,但她这次想要突出一个特别。像汤盆、碗杯之类的器具她打算在外壁用釉上彩,看起来比较鲜艳,盘子之类的就还用釉下彩。

    唐代的瓷器大多都是釉下彩,釉上彩要等到明清时期工艺更成熟了才被发明。

    釉下彩是将捏好的瓷器生胚用八百摄氏度左右的温度快速烘烤一遍,烘过之后进行彩画装饰,最后再用一千二百摄氏度到一千三百摄氏度左右的窑火烧制上釉。

    而釉上彩是先用一千二到一千三四左右的高温烧成白瓷坯,烧出一层漂亮的釉来,再在瓷器表面进行彩画装饰,最后入窑用八百度左右的窑火烧制,特点就是釉色和图案需要分开烧。

    眼前乔芸手里的这个素白色瓷坯,和后世景德镇那些釉上彩窑口里堆的一件件半成品几乎别无二致。

    这样的瓷坯,如果拿去按照釉下彩的办法再画上装饰、最后用高温烧制,那肯定是不行的。

    见她抱着这个瓷坯看来看去,董二郎有些嗤之以鼻,哼,刚刚那样子他还以为这是个行家呢!没想到抱着个废品看呆了!

    赵坊主也有些一头雾水,他问:“这位客官,你看出什么门道了?”

    乔芸抬起头来,笑眯眯地把这瓷坯递还给小徒弟,和颜悦色道:“我该怎么称呼你?”

    年轻的小郎君看着这个比自己还低一头的小娘子,忽然就生出了一分遇到知音的感慨来,他吸了吸鼻子,说道:“我姓石,没名字,坊主和师傅都叫我石头。”

    “噢……石小郎君。”乔芸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她转头对赵坊主道:“我这一批订单就交给他来烧。”

    董二郎惊得险些腿脚一软跌到地上,他连连大叫:“啥啥啥?这位客官恁没看这信球把瓷烧成啥了,还让他烧?”

    赵坊主也有些惊疑不定,仿佛听见了什么晴天霹雳一样,他追问:“您,您没开玩笑吧?”

    乔芸点点头:“我在江南……哦,饶州,见过一种瓷,他们那烧瓷胎就是这样的。”

    说着,她环顾了一圈在场人员,尤其是董二郎和石头,定定地说道:“你们平时烧瓷,是不是先用低温烧成素坯,画上装饰后再进窑用高温烧出釉色来?”

    董二郎条件反射地点点头:“可不是吗,瓷不都这样烧?”

    乔芸吸了口气,说道:“那我就要说了,这一批的瓷,像汤盆、杯子、碗这三种,要先高温烧出釉色,拿出来画好装饰之后再进窑用低温烧。第二次烧的时间……嗯……大概四个时辰左右即可。”

    见赵坊主和董二郎还要说话,乔芸抢在他俩之前,说道:“鼎食记那边正好有从饶州来的餐具,虽然不多,但是也有空出来的。明儿我带个盘子过来让你们看看,他们那边烧出来的瓷是什么样的。”

    饶州这个地方,就在今天的鄱阳县。但在唐时,整个饶州的范围还是很大的。

    景德镇就在饶州。

    当然这个时候很可能还没有景德镇,也不存在什么釉上彩,这是乔芸信口胡诌的。

    古代交通不便,什么东西传播都极为缓慢。

    陶瓷这种一碰就碎的奢侈品想要大规模传播就更难了,虽说有大运河,可内河的航船一次也运不了多少陶瓷,运一次的路费比开窑特地烧一炉的成本还贵,所以陶瓷这东西还是在每个窑口附近传播。

    北宋的五大名窑四个都在河南,就是因为北宋的都城是汴梁。

    眼前这个小小的瓷窑作坊坊主更不可能立刻就跑去几千里外求证。

    石头感动得一塌糊涂。

    有人认可了他的本事!

    他就说嘛,这一次他一拍脑门,异想天开烧出来的这一炉,虽然都是素白瓷坯,也确实不能再高温上釉了,可怎么看都不像是烧坏了的东西!

    他有些懊恼,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怨恨,暗暗瞪了一眼董二郎和赵坊主。

    这两人一个开瓷窑的,一个烧瓷老手,结果还不如这个小娘子慧眼识珠!

    吩咐好一切,付了定金,两人离开赵家瓷窑,王瑾芝心里仍有些担忧。

    她拉着乔芸,不放心地问:“你确定那人没问题吗?”

    “你放心吧。”乔芸笑道:“他第一次烧瓷,烧出来的白瓷坯就那么纯净无杂质,说明他天赋是有的,对窑火的掌控也不差。”

    “你小心点,离我生辰宴不远了!若是这一批出了岔子,那宴会怎么办?”

    “到时候我给你兜底。”乔芸抱着王瑾芝的胳膊,撒起娇来:“大不了我到时候把鼎食记停业一天,用酒楼里的餐具给你办宴会嘛!”

    怀里抱着软软乎乎的小萝莉,王瑾芝看着乔芸那胸有成竹的眼神,心里一软,就松了口。

    “好吧!那你都搬出鼎食记来了,我就相信你吧。”

    第二天的时候,乔芸从游戏里拿出了一个粉彩牡丹茶壶、一个粉彩牡丹盖碗,装进了马鞍后的褡裢里,让云雪媚带着骑马来到了赵记瓷窑。

    赵坊主和董二郎看见这个玩意,眼睛都直了。

    “这……这真是陶瓷?!”

    “这不是陶瓷能是什么!”乔芸颇有些没好气,“我说的就照着这个烧,知道了吗?”

    “这怎么烧出来的呀!”董二郎看着茶壶上漂亮的工笔彩绘,简直爱不释手,简直想碰又不敢碰。

    两个人围着乔芸带来的陶瓷惊叹的时候,石头带着一脸希冀,从瓷窑砖房里走了出来。

    石头面色憔悴,眼眶底下熬的都是乌青,看来是一夜没睡。他从袖子里摸出了一个小小的杯子,递了过来:“我,我昨儿熬夜试着烧了一个,因为是试做品,花样有些捡漏。你,你看看……”

    雪白的瓷杯上,只画了一个简简单单的桃花枝子,但是质感和颜色已经非常像了。

    董二郎眼睛珠子都快灯出来了。

    这小子,怎么真让他给烧出来了?

    乔芸欣喜若狂。

    “不错,就按着这个烧!”

    谢天谢地!

    这小郎君简直是个天才!

    ——

    ——

    求月票,求收藏,求订阅,求全订(自动订阅),么么哒(′3`)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