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小人物的三国魂 > 第三十三章 奉孝三策退刘备 可怜荀彧居许昌

第三十三章 奉孝三策退刘备 可怜荀彧居许昌

    上文说道曹操听闻刘备、马腾、张鲁兵起三地,朝着许昌而来,同时袁氏一族的兄弟袁谭、袁尚停止内战,屯兵与邺城,想要和曹军一决雌雄,再加上北海、徐州等地爆发叛乱,一系列的事情掺和在了一起,让曹操甚是头疼。随即召集帐下众人,商议应对的办法。作为曹操帐下最主要的谋士之一,郭嘉郭奉孝自然不能眼看着曹操一个人在那发愁,于是将自己脑海里面的想法说了出来,众人对于郭嘉的分析判断十分认可。

    “奉孝之才,泣天地而惊鬼神,我能够得到奉孝真是庆幸啊,奉孝真可比管仲、乐毅!”曹操情绪激动地说道,然后当着帐中众人的面直接赏赐郭嘉。

    郭嘉并没有接受曹操的赏赐,“今日之危,尚未应对周全,安能受此大礼。”

    众人见郭嘉如此谦虚谨慎,更是敬佩有加。就在此时,旁边又站起来一个人,此人正是许攸,他虽然对于郭嘉的分析判断十分认可,但是他自己对此还有一些补充和完善,于是开口说道:“将军忘辽州公孙氏乎?辽州虽偏远之地,然公孙瓒与袁绍相争之事世人皆知,然辽东降兵良将虽入袁氏之门,但多思瓒之恩德,此为袁氏之内患,若将军以利许予公孙氏,则袁氏之后方,或许就没有那么安宁了,若以此为助力,则袁氏之危,不足虑也。”

    曹操等人听完许攸的话,也觉得十分有道理,尽管许攸因为官渡乌巢之功,恃功倨傲,之后屡次出言相辱曹操,众将对于许攸心中都有不满,但此时危机存亡的时候,在座众人包括许攸都放下了曾经的芥蒂,一起协力应对这一次的危机。曹操见到众人如此齐心,心中的忧虑也渐渐散去,营帐中的气氛相比一开始的时候也活跃了很多。

    郭嘉眉头并没有因为大家的活跃而舒缓开,因为他知道这次危机中,最为重要的并不是其他几路诸侯的进犯,而是来自荆襄之地的刘备。于是便再次开口说道:“诸君稍安勿躁,尚有一路敌军未曾安置,何有安逸之说。”

    众人听完郭嘉的话,才想起许昌之危。于是便有人口出狂言:“各路诸侯均已有布置,仅剩刘备一路军马,焉能掀风起浪乎?刘备无根无依之辈,潦倒半生,逃入荆州之地,不足为惧也。”

    “将军此言差矣!”郭嘉继续说道,“昔曹将军与刘备青梅煮酒论天下英雄,已视刘备为当世英雄,那个时候刘备身亦无所依,而将军依旧十分看重刘备,这是因为什么呢?刘备之志,在天下,而非其他诸侯可比。虽然潦倒半生,无依无靠,然其心不改,这又是为什么呢?关、张、赵皆是当世名将,却心甘情愿被刘备驱使,不离不弃,这又是为什么呢?世人皆言,刘皇叔勤政爱民,而民亦爱之,非言过其实也,刘备虽然是刚到荆襄不久,然而在很短的时间就甚得民心,这难道不应该警惕吗?西凉马腾、汉中张鲁、河北袁氏兄弟,皆集于一时而起,诸君难道没有想到这其中的根源到底在何处吗?以我的愚见,此乃刘备之计,其志在许昌,在天子也,若不能挫其锐于一役,则久留必为将军之患,更是我军心腹大患。”

    郭嘉一连串的问题,让在场众人都陷入了沉思,而曹操更是用赞许的眼神看向郭嘉,刘备曾被迫来到曹操的阵营中,而曹操却错过了杀掉刘备的最好机会,令曹操没有想到的是,短短几年的时间,刘备居然有了长足进步,甚至公然挑战自己,曹操也因曾经的一时糊涂而感到后悔。当然,曹操也很清楚此时再后悔也无济于事,正如郭嘉所说,如果任由刘备如此继续发展下去,必然成为自己将来的阻力,因此如果能够借助这一次的机会,消灭刘备自然是曹操乐意的事情。

    “依奉孝之意,当以何法应对荆襄刘备,方可保许昌不失?”曹操又问道。

    “刘备囤兵与新野,早晚操练,早有图谋。刘备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其意在许昌天子不假,然备客居荆襄,上不能说刘表,下不能按朝堂,其势不能比曹公。然刘备兴兵来犯,荆襄之内必有二心,因此刘备必以速胜为要,一来是用胜利来安抚荆襄刘表,以镇宵小;二来是为了安抚各路诸侯,以稳其心,各路诸侯的行动皆指望着刘备,而刘备胜,则诸侯动,刘备败,则诸侯惧,一旦诸侯惧,则许昌之危可解矣。”郭嘉说完看向曹操,之后又看向了众人。

    曹操认可郭嘉的分析,但是这也仅仅是分析而已,并没有提出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毕竟想要击退刘备,是需要策略的,曹操想要听的也这个抵御刘备的策略。

    “依愚见,解许昌之危有上、中、下三策,诱而击之为上,守而劳之为中,以快制快则为下策。”郭嘉又说到。

    “快快一一道来,且许我等瞻仰一番。”众人见郭嘉说道一半停了下来,心中确实着急,只能催促郭嘉。

    “刘备,汉室宗亲,当今天子皇叔,人困而志未穷,久以匡扶汉室为致生信念,我军击袁绍于官渡,一举过河而进取河北之地,然天子居许昌久矣,世人皆知,而将军出,则许昌必然空虚,这就是对方可能抓住的机会。天子之重,甚于河北之地,故曹公必先守天子于先。刘备欲救献帝于许昌,若曹公以献帝诱之,备安能不入许昌,将军围而攻之,则备不能敌也。此料敌于先,不若于瓮中捉鳖乎?然而刘备素来谨慎,需傲其军,纵其行,使之不察,则此计可行也。此为上计,擒备于许昌,可除祸患。”郭嘉继续说道,“刘备荆襄之客,久无战功,欲将此事呈于荆襄乃至天下百姓,将军只需深沟高垒,避战不出。另派一能臣,入东吴说孙权,荆襄危,则许昌安。无须月余,则刘备必退于荆襄,将军可使我军掩杀,可获兵马、器械,以充我军之资本。然祸患未除,刘备更可能伺机而出,那我军将时刻面临着被偷袭的危险,两面作战的难度可想而知,此中策也。或者说,刘备的兵、将、粮、马,备皆不及将军,若将军灭刘在先,只需将军亲率精兵三万,正面迎击刘备,碎其志,夺其锐,威吓荆襄诸郡,则天下其他诸侯亦不敢复起也。此战之后将军复入河北之地,望风而降者应该会刚多吧?”

    郭嘉说完之后,便退了下去,他知道自己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作为曹操的谋臣,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曹操谋划,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帮助曹操做决定,当然如果曹操有要求,那么郭嘉必然会做出自己的选择,但此时并适合。郭嘉跟随曹操多年,对于曹操自然是了解的,曹操本就是善于用兵,更善于用人,这一次的危机并不是曹操就没有办法解决,而是曹操希望获得更多可能的方法,然后权衡利弊最终再做出最合适的决定。

    曹操从来就不是独裁者,他喜欢听到别人的声音,也能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这是郭嘉认可曹操的地方,但毕竟伴君如伴虎,虽然曹操此时身份并未到达顶峰,但已经是权倾朝野了,郭嘉不仅有着出色的才能,更有着明哲保身的自知之明,而这也是曹操喜欢郭嘉,信赖郭嘉的地方,因为郭嘉说话,从来都是分寸适当。

    “众将各抒己见吧。”曹操看到郭嘉退到了一边,也知道郭嘉已经说完了,剩下的除了需要自己决定之外,他还是想听听众人的意见。

    帐中众人一开始还都是自己思考,后面便开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以眼神交流起来,而再后来大家开始小声嘀咕,最后都开始讨论了,对于郭嘉的策论,大家都是认可的,只是这对抗刘备的三种方针,众人需要好好议论一番,虽然郭嘉给出了自己的评价,但并不代表这三种办法在众将心中的评价,因此支持者也各不相同。

    众将议论纷纷,一时间也讨论不出个结果,而曹操原本想要听听大家的意见,没有想到一来二去,倒变成了大家互相争吵,无奈之下只能将众人喝止,然后部署了一番,而这些部署都是针对其他几路诸侯的,偏偏不涉及刘备这边,因为曹操的还在等待来自许昌荀彧的回复。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曹营中动作频繁,为之后可能随时爆发的战斗做着最后的准备,但是因为对抗刘备的方法一直都没有确定,因此众将心中多少有些不知所措,毕竟刘备这一路敌人,才是许昌危机的核心所在,只要解决了刘备这个麻烦,不仅打压削弱其他几路诸侯的气势,甚至吓退敌人也是很有可能的。正是因为刘备这一路敌人的影响范围很大,曹操才没有轻易决定。

    原本曹操等待荀彧的决定并没有犯错,毕竟荀彧对于曹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这一次曹操的对手从表面上看的确是刘备,但实际上并不是刘备,因为此刻帮助刘备制定战术的人是吴晨。而吴晨是谁,他可是对于《三国演义》非常熟悉的人,他很清楚荀彧对于曹操的重要性,荀彧曾谏言迎汉献帝到许昌,后谏言先攻打张绣、吕布,后灭袁绍,帮助曹操迅速平定北方战事,功不可没。而曹操在河北,而荀彧在许昌,对于刘备军来说,此天赐良机,错过就不会再遇到了。

    欲知刘备与曹操战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