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小人物的三国魂 > 第八十一章 降将守境复安邦 一语震天气色静

第八十一章 降将守境复安邦 一语震天气色静

    话说刘琦突然提问吴晨关于宛城之事的处理方法,而早有准备的吴晨说出了上中下三种策略。令众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上策居然是让荆州主动退出宛城争夺,而先收服夏侯兄弟二人,然后等待时机再图宛城。当然吴晨不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也说明了其中的理由,对此刘琦还是认可的。不过刘琦还是希望知道吴晨中策和下策的内容,仅仅是中策之中一个人的身份,就让大殿如开了锅一般,不过刘琦还是淡定如初,让吴晨有些另眼相待。

    这吴晨真是语不惊人誓不休,之前还在说刘备一心匡扶汉室,救天子于水火之中,等等,都是夸奖刘备的话语,言语、态度让人甚至一度认为吴晨是在刘备帐下效力。可转瞬之间,吴晨就把刘备比喻成猛虎,让众人真是大跌眼镜。甚至刘琦都觉得吴晨有些前后不一,不过吴晨之前的上策就已经让刘琦耳目一新,他倒是很想知道吴晨又是如何解释这驱虎吞狼的。于是刘琦让吴晨继续说下去。

    “董卓,生性残暴好杀,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其罪罄竹难书。刘皇叔,生性温和,爱民如子,仁爱已遍布天下,何止荆州之民。刘皇叔不惧生死救天子于水火之中,于汝南复兴汉室,此乃功德无量之举。两人几无相似之处。然宛城之危,我主可有信心独自应付东吴、西川两匹饿狼?若东吴、西川兴兵来犯我荆州,则我荆襄之地必入水火之中,民不聊生。今刘皇叔身在汝南,亦有天子坐镇,我主以叔侄之礼前往求之,焉有不来之理。然刘备初入荆州之时,便有入主荆州之意,此事我等皆有耳闻。彼时刘皇叔兵马稀缺,客居荆州,堂上各位仍有此论,今日汝南兵精粮足,曹贼亦不敢正面相对,何况我荆襄之力?刘皇叔入荆州之时,焉有我主之位,岂非俯首称臣之实。我主得当今天子授命驻守荆州,近不能保境安民,远不能抵御外敌,则我主以何颜面掌控荆襄?不若主动献上荆州,厚享齐人之福。若我主执意行此法,则刘皇叔入川非虎无疑。”吴晨说完之后,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若不是刘琦知道吴晨和刘备之间的关系,还真的以为吴晨是憎恨刘备的。

    “原来如此!”刘琦听完吴晨的话,心中也算解开了之前的疑惑,不论吴晨和刘备什么关系,但若是按照吴晨所说,请刘备来荆州协助处理宛城之事,可能真的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而这种情况若是发生了,刘琦也只能认栽,毕竟自己的实力不如刘备,自己的威望也不如刘备,若是刘备一心想要吞并荆襄的话,那自己确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当然吴晨只是说出了这种可能,并非绝对,毕竟他对刘备还是有些了解的,即便真的请刘备前来协助解决宛城之事,刘琦的位置也是能够保住的。但吴晨之所以这么说,其实就是为了在刘琦以及荆州官员的心中,种下一颗怀疑的种子,而刘备欲取荆州之事,早就在荆襄之地传开了,而在如此敏感的时候,这样的论断无疑会让这些没有主见之人,格外担心。而如此一来荆襄与汝南之间的关系就不再那么和谐了,当双方的关系中掺杂了利益的纠葛和怀疑的时候,那种信任的关系必然会遇到危机。同时,吴晨在设计“驱虎吞狼”的计策时,都是从荆襄官员,甚至是从刘琦的角度考虑的,因此才会让在场众人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而吴晨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吴晨的中策说完之后,大殿上的众人都沉默了,此时没有人交头接耳,大家都是低着头装作思考的样子,而不时用眼角的余光扫视一下周围。吴晨的言论实在过于大胆,在场众人甚至都不敢谈论,而荆襄官员之中,与刘备关系密切的人不在少数,因此当吴晨提出这样的言论时,着实把这些人吓了一跳,这些人更不敢轻易的谈论此事,即便是刘琦本人,也不敢像吴晨一般。越是安静,让人越是不自在,而在场众人中,最为惬意的反倒是提出观点的吴晨。

    此时的吴晨并不着急,他期望的场景还是出现了,而他之所以敢于这么说,也是做了很大的心理斗争,而非一时头脑发热,不过最终他还是决定这样说。如果说吴晨不担心,那是不可能的,据吴晨了解,仅仅是在场官员中,与刘备有交往的就超过了一半之多,关系密切之人更是接近十分之一,可以说刘备此时虽然身在汝南,但是荆襄内部发生的事情,他很快就能知道,而不出意外自己今天所说的话也将传到刘备的耳中,甚至会有人添油加醋,让自己与刘备的之间的关系变得扑朔迷离,但吴晨不得不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自己,毕竟他是荆襄的官员,而自己的核心利益就在荆襄,因此他没有办法放弃这里,而想要在荆襄之地立足,就需要一个足够支撑自己的基础,这也是宛城事件爆发之后,吴晨想到的。之前自己一门心思想要帮助刘备,却忽略了很多的问题,致使大量信息从宛城被曝光出来之后,自己的处境变得十分不利。吴晨隐藏在暗中的实力如果一直不为人知,那一切都没有问题。可当一些事情一旦浮出水面,那么自己必然会受到口诛笔伐,甚至对于吴晨的调查可能会进一步增多,而吴晨想要隐藏的难度只会变得越来越大,吴晨不怕承受这些舆论的压力,但是他却不能不为自己身后的人考虑,所以他需要为自己明确一个根据地,而荆州无疑是他眼下唯一也是最好的选择。

    另一方面,吴晨也是为了刘备的未来着想,他很清楚刘备想要重塑一个集权的国家,结束这种纷争的状态,必然要征服各路诸侯,不论是强大的曹操,还是远在西川的刘璋,都将是统一路上的阻力,因此自己若是能够隐藏在荆州内部,在刘备想要夺取荆襄之时发挥关键作用,那么就可以达到目的了,尽管这样的行为会被人构陷,但成者王侯败者寇,当自己将舆论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时候,就无所谓自己之前做过什么了,吴晨很清楚,舆论终究还是会成为胜利者的话筒,至于胜利的过程中是不是真的光彩,在胜利之后,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不可否认,吴晨为这件事情考虑的很多,但他却低估了这个时代舆论的影响力,尽管在这个信息并不算畅通的时代,舆论的压力越是吴晨无法想象的,因为人们更新舆论的频率很低,因此一些言论或者事迹会在人们的印象中停留很久,再加上还有诸葛亮对于此事的大肆宣传,吴晨此番言论一出,的确让他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变得没有那么融洽,甚至因此而引发了不少的矛盾、误会,当然这些都是之后的事,此时暂且不提。

    刘琦似乎是无法忍受这种安静了,最终还是他开口打破了沉默,而对于吴晨所说的中策没有任何的评议,直接询问吴晨下策是什么。上中两策都已经说完了,吴晨自然压力全无,毕竟这下策也没有什么。吴晨的下策不过是让刘琦整顿兵马,做好随时与东吴、西川开战的准备,当然吴晨并不是让刘琦以一敌二,而是联合其中的一家,攻打另外的一家。

    对于这下策,众人倒是再次议论了起来,而这开战之事牵扯很多,因此也不是一时就能定下的事情。吴晨说完自己的山中下三策之后,就退在一旁,他要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至于最终如何决定就不是吴晨范围内的事情了。当然从之前的表现来看,刘琦的头脑并不简单,因此吴晨相信他会选择最为明智的办法。

    刘琦看吴晨已经退在一边,知道对方已经说完。而此时的自己就成为话题的核心了,于是开口询问众人的意见,在场众人都不敢第一个开口,似乎都在等待着敢于说话的人。最终这个人也站了出来,而这个人就是庞季。从吴晨出现在大殿之上,到现在为止,庞季一直保持着沉默,从他的表情上也看不出任何的心理变化,似乎殿内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没有关系一般。当然庞季的心理还是起伏很大的,尽管之前吴晨亲自到他家里,两人有过一番谈话,但是今日这宛城三策庞季也是第一次听闻,其中的惊骇不言而喻。相比于在场众人,庞季对于吴晨的了解算是最多的,他很清楚吴晨虽然年纪轻轻,但却是一个头脑灵活,而且富于冒险精神的人,很多事情都敢想敢作敢为,说实话庞季很喜欢吴晨,尽管他和吴晨是互利互惠的关系,但是庞季愿意帮助吴晨也是基于庞季对吴晨的认可。尽管庞季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被吴晨这些话吓了一跳,不得不感慨,若是自己年轻时有吴晨这样的冲劲就好了。

    作为荆襄的第一要臣,庞季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而今日殿内所议之事,看似仅仅是宛城利益分配的问题,但实际上更是关系到荆襄之地安危的关键,任何一点处理不好都会留下祸患,因此在考虑事情的时候就必须要足够谨慎,而吴晨的上策也确实符合荆州眼前的利益。荆州虽然民丰粮足,但是真的能称得上号的将领并不多,因此夏侯兄弟二人如果真的能够加入到荆州帐下,无疑是给荆州注入了一根强心剂,面对东吴、西川的时候底气也就更足,同时他们本就是荆襄本地之主,东吴、西川两方都必须要给足面子,因此庞季觉得先从宛城的利益分配中抽身而出,然后静观其变,当然荆襄也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方可保住荆襄基业。

    欲知刘琦将如何安排荆襄之事,且看下文分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