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小人物的三国魂 > 第一百一十九章 西川东吴混战不休 荆襄官员借题发挥

第一百一十九章 西川东吴混战不休 荆襄官员借题发挥

    话说吴晨在脱身之前,索要吴美人的金丝软甲,吴宣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不得不答应了吴晨的要求,可即便如此吴晨依然要给吴宣留下个深刻印象,于是在吴宣的背后打了一掌,这一掌吴晨虽然控制了力道,但吴宣还是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吴晨回来之后立刻收拾准备离开汝南,对于吴晨的决定众人虽然感到惋惜,但也无法阻止,之后吴晨火速离开了汝南这个是非之地。

    吴晨之所以将刘琦抬出来,也是有自己的考虑,虽然这段时间吴晨一直居住在汝南,但是荆襄那边的情况他并不是不了解,荆襄本就是吴晨的大本营,收集信息的能力远比其他地方更强,而荆襄的消息网一直都由吴晨自己掌握,因此重大的消息也都会第一时间传到吴晨的面前,尤其是在猎宫事件爆发之后,吴晨更是暗中加强了对荆襄消息网络的控制,不论是刘琦、庞韵还是庞氏家族,吴晨对他们的关注程度再次提高,因此荆襄境内发生的事情,吴晨还是可以知晓的。

    多年的积累,吴晨的消息网早已深入到了很多的地区,因为胡吴晨想要了解的并不仅仅是荆州,远在西川的事情他也是知晓的。此时吴晨离开汝南也的确是赶上了一个不错的机会,东吴和西川的战斗早在之前就已经爆发了,只不过当时战斗的规模并不是很大,随着双方投入的人力、物力的不断增加,战斗的规模也随之扩大,尽管东吴是远程作战,但是东吴兵马的实力却超过西川,虽然西川军仗着地利的优势顽强抵抗,但是在并不算长的时间里,东吴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优势。

    荆襄作为宛城之战的参与者,在吴晨的建议下很早退出了宛城的利益漩涡中,坐视西川、东吴两虎相争,只不过吴晨还是低估了东吴的实力和决心,看到荆州退出宛城的利益争夺之后,东吴早已将宛城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因此在谈判中丝毫不退让,最终引发双方的争斗。事情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可以说这一切都是东吴计划好的,荆襄的退出让东吴少了一个劲敌,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东吴进兵西川的野心。久居江南之地的东吴孙氏,早有进军中原的意图,只是当今雄踞中原的是汝南的刘备、荆襄的刘琦、许昌的曹操,没有一个是好惹的,三路诸侯中刘备自然是东吴无法招惹的,毕竟有汉献帝这块金字招牌,而曹操兵多将广,距离东吴也比较远,想要跨过荆襄、汝南之地进攻许昌,简直是痴人说梦,而荆襄无疑是东吴做好的进攻对象,这也是东吴为何一直以来都与东吴不和睦的重要原因。

    不过近些年来,荆襄内部虽然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包括政权更迭、蔡瑁反叛等等,但东吴却始终无法找到突破口,而且吴晨在荆襄、东吴的关系上,起到了极大的润滑作用,反而使得双方的关系没有那么僵化。因此,东吴一时间也找不到出兵荆襄的理由,而这一次宛城事件的确给了东吴一个好机会,只不过荆襄的提前退出让东吴的算盘落空,只能将矛头转向西川的刘璋。

    其实西川刘璋的情况和东吴孙权差不多,只不过刘璋是有野心但实力有些不济,刘璋早有入主中原的意思,但是手下的官员对此意见迟迟不能统一,因此这件事情也就渐渐搁置了下来。西川之地本就地形复杂曲折,而西川军民偏居一隅多年,常年过着相对封闭的生活,对外界的了解并不是十分清楚,在刘璋看来自己的军队实力相比于其他诸侯并不弱,但是这种事情要分和谁进行比较,东吴军兵的确更擅长水战,但并不代表他们不能在陆上作战,同时与荆襄争夺多年的东吴士兵,战斗力明显不是养尊处优的西川军可以比拟的。更何况东吴在这些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了非常多的青年才俊,因此在双方爆发战斗的初期,西川军是接连败退,若不是依仗西川军对于环境的熟悉,他们的溃败可能更为严重。

    即便是暂时止住了颓势,刘璋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此时他也害怕了,看到东吴气势汹汹的样子,他赶紧向汝南汉献帝、荆襄刘琦求援,毕竟他们都是刘氏家族的成员,都是皇室血脉,刘璋自然要指望他们相助,哪怕出面约束一下东吴孙权也好。当然,这种情况下汉献帝是可以出面的,毕竟他是当今的天子,而东吴的孙权即便野心再大,依旧是汉朝的臣子,若是汉献帝有意协调双方的矛盾,事情就不会发展到如今的地步。而汉献帝之所以这么做,自然是由他的原因,而根源却在一个人的身上,而这个人就是诸葛亮,他本就希望荆襄、东吴、西川三家混战,如今荆襄虽然退出,但东吴、西川好不容易交兵了,他又怎么甘心让战斗就此停下呢。诸葛亮希望这样的战斗一直持续下去,不仅消耗了两路诸侯的实力,同时也为自己南下创造机会。原本在观望汉献帝态度的东吴军,在得知汉献帝并未表态之后,更是有些肆无忌惮,继续发动对西川的猛攻,一时间刘璋和手下的众臣都不知如何是好。

    此时西川的使者、东吴的使者都汇集在荆州,刘琦也是十分头疼,自从荆襄从宛城利益漩涡中抽身出来之后,就成为了东吴和西川两家争夺的焦点,他们都希望能够将荆州拉到自己这一边,为此也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金钱,而荆襄上至刘琦,下至一般官员,这段时间可都是受到了不少的“礼遇”,对于这样的情况,刘琦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这种情况吴晨早早就和他说过,只是如今东吴取得了战争的优势,而荆襄又该如何是好呢?就在刘琦有些纠结的时候,他听说吴晨回到了荆州之中,对于这个消息,刘琦自然是十分开心的,于是传令吴晨火速入宫。

    吴晨也没有想到,自己刚刚回到荆州,就接到了刘琦的传令,实在是有些哭笑不得。不过这样的结果吴晨也早有预料,毕竟自己选择回到荆州,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而眼下,最为着急的莫过于如何处理东吴、西川的使者了。吴晨从汝南离开,并没有待太多的人,因此速度上自然快了很多,而这一路上也并未发生任何的意外,倒是让吴晨舒心不少,而这一路上吴晨没有闲着,既然已经决定回到荆州,就要有接受压力的觉悟,当然在吴晨看来,荆州似乎并不比汝南更安全,尽管这里是他的大本营,但庞氏的突然“反戈”很有可能成为吴晨在荆州的劲敌。当然对于庞氏“反戈”的判断只不过是吴晨的自己的猜测,并没有任何的证据罢了。

    刘琦这一次请吴晨前来,依然是私下的单独见面,而这种形式对于吴晨来说已经不陌生了,简单的寒暄之后,刘琦就步入了正题,他先是询问了一些关于夏侯兄弟的事情,毕竟两人在送亲路上逃走,是刘琦和吴晨的安排,而这样的安排需要产生作用才是明智的决定。夏侯兄弟回到许昌之后的日子过得并不算好,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曹操对于两人的忌惮,当然这种结果都是可以预料到的,毕竟两人在荆襄待了这么久,谁都不知道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而突然之间回到曹营,不论是谁都会有些怀疑,而夏侯兄弟二人此时还并未完全得到曹操的信任,因此还驻留在许昌,并没有太多的消息传来。对此刘琦也只能摇头,毕竟这种事情也不能急于求成。而接着刘琦就将东吴、西川这边的事情告诉了吴晨,而吴晨虽然早就知道了其中的情况,甚至比刘琦知道的更为详细,但还是要装作一副震惊的样子。因为很多时候,诚实可是要付出代价的。

    对于该如何处理东吴、西川之事,吴晨心中早有打算,但并没有当场说出,他不希望引起刘琦的误会,若是自己刚刚听完事情的大概情况就有了决策,那刘琦就不是惊讶而是忌惮了。对此刘琦也表示理解,他知道吴晨足智多谋,但也需要一些时间,而东吴、西川的使者早就到了荆州,也不在乎多让他们等待一些时日。

    刘琦能等,吴晨也能等,就算是东吴、西川的使者也能等,但是有些人却等不了,而这些人非是别人,正是与吴晨同殿为官的荆襄官员,当然这些官员也并非全部。当吴晨回到荆州的消息传开之后,弹劾吴晨的声音就出现在了荆州大殿之上,弹劾的理由十分简单,就是吴晨劝降夏侯兄弟未果,反倒是让两人趁机逃跑,这样的结果就是宛城之战后荆襄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如此结果自然让荆襄的官员十分不满。于是乎,吴晨还没有来得及解决东吴、西川的事,就先要受一番“磨砺”。在这些弹劾吴晨的人中,有一些是真心实意希望荆州好的,而有一些则是希望荆襄越乱越好的,更有一些人则是专门针对吴晨的,吴晨在荆襄有如此的地位,的确引起了不少人的嫉妒,而外部的势力影响也不能忽视,因此吴晨这一次对抗的可不仅仅是荆襄内部的官员,不过吴晨对此事并不担忧,毕竟夏侯兄弟的事情是刘琦许可的,只不过这件事并不能向众人透露而已。

    欲知吴晨如何解决又一次的荆襄危机,且看下文分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