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小人物的三国魂 > 第一百三十三章 频繁攻城泄机密 倾巢出动斩吴晨

第一百三十三章 频繁攻城泄机密 倾巢出动斩吴晨

    话说于禁设计包围了进入宛城的荆州军,吴晨早有安排,让黄忠、甘宁在宛城外面支援,帮助被困的荆州军杀出了一条血路,可尽管如此荆州军的损失依然很大,吴晨不得不重新从新野调兵遣将。宛城之战接连的失利对于吴晨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而在军中复杂押运粮草的庞偲借机给吴晨制造了一些麻烦,荆州前线的粮草供应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吴晨正好想要借此发挥一下。

    不得不说吴晨下了一盘大棋,而这盘棋是从于禁被擒,吴晨给他松绑之时就已经开始了。于禁和吴晨的想法其实差别不是很大,于禁在了解了荆州军的情况之后想要取得吴晨的信任,从而为自己争取到联系曹军的机会,进而设计挫败荆州军,以解宛城之危。而于禁也不是傻子,他自然不能第一时间就向吴晨表态,他需要试探一下吴晨的态度是否愿意相信自己,同时他更需要等待时机,因此才会在荆州大营内待了这么长的时间之后,才主动向吴晨“献计”,可以说于禁等到的时机是非常恰当的,而初次“献计”时更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之后的事情也就更容易了一些。于禁为人不仅忠诚,更是十分谨慎,长时间的隐忍让他最终等到了自己想要的机会。如果仅仅是这些安排的话,还不足以显示于禁的能力,为了能够彻底击败荆州军,于禁在荆州大营的时候也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即便此时于禁已经离开了荆州大营,但是他这条线依然没有断。

    在这乱世之中,为将者需要有勇有谋、忠肝义胆,才能指挥千军万马,才能统帅三军,可是身为那些最底层的士兵,他们的忠诚度可就不那么确定了。这些参军的普通百姓大多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民,他们跟着军队东征西讨、风餐露宿,所求不过是吃一顿饱饭而已,而于禁在荆州大营时,也接触了不少荆州士兵,在仔细的了解和交流之后,于禁便确定了几个可以“信任”的人,而这些人也就成为了于禁在荆州阵营之中的眼线,只不过于禁不知道的是,他这些看似立场不够坚定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吴晨安排的,甚至连那一场看似偶然的酒后相遇都是吴晨的安排,因此于禁取得吴晨信任的过程才能进行的如此顺利,以至于于禁开始时都有些怀疑。不过随着荆州军在于禁的“指点”之下攻打宛城取得了巨大进展,甚至荆州军对于禁都有些推崇备至的意思,才让于禁设置放下了心中的防备,也就顺势安排了之后的计划。

    可以说于禁为了宛城之事,竭尽全力、费尽心机,让荆州军损失惨重。不过听闻吴晨调遣了新野的荆州军之后,于禁还是有些头疼,毕竟这一次前来支援的荆州军有五万之多,由此也看得出吴晨对于夺取宛城的决心。再加上自己坑害荆州军的事情,可以说自己和吴晨之间的仇恨是结下了,吴晨若是真的拿下了宛城的话,那自己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荆州援军即将到来的消息早已传入了曹军将领们的耳朵里,毕竟他们同为曹军的将领,肩负着守护宛城的重任。众人一时间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夏侯惇经过这一个月的修养,虽然已经恢复了,但是若真在两军阵前拼杀,还是差了点意思,因此他们也只能暂定继续守城,等待曹操的援军。

    几天之后,于禁再次得到了关于荆州军的确切消息,而这个消息让于禁以及曹军的主要将领都开心不已,因为他们知道了荆州军的粮草供应出了问题,得到消息之后夏侯惇立刻组织紧急会议,一面派人去守护己方的粮草库,一面让于禁率领精兵三千,偷偷离开宛城,绕过荆州军大营,袭击荆州军的运粮队伍,曹洪率领两千兵马在外接应,而夏侯惇因为负伤只能暂守宛城。

    颗就在此时,荆州军的攻城部队却出现在宛城下,让三人不禁有些惊讶,荆州军不是粮草供应出问题了吗,怎么还有时间来攻城?难道自己得到的消息有误?不得已之下,他们只能暂停将偷袭荆州军粮草队伍的计划搁置在一旁,而是率领宛城曹军抵抗荆州军的攻城,而现实则是让三人有些哭笑不得,因为荆州军的攻城战并未持续多久,而且规模并不算大,甚至可以说这仅仅是一种骚扰,根本算不得攻城。但夏侯惇等人不敢怠慢,害怕荆州军有什么阴谋,而随后的几天时间,荆州军基本上是隔一两天就会发动一次攻城进攻,只不过每一次的规模都不大,甚至双方都没有太多的交手,荆州军就撤回了营寨。

    “莫非此乃荆州缓兵之计?”荆州反复如此攻城,让于禁也开始怀疑荆州军的动机,在与夏侯惇等人商议之后,众人都觉得荆州军如此作为不过是为了吸引曹军的注意力,拖延时间而已,鉴于此等状况,众人又将偷袭荆州军粮队的计划提升了日程,按照之前的计划安排妥当之后,于禁、曹洪便先后离开了宛城,留下夏侯惇独自在宛城防守,以此来拖住荆州军。

    当于禁、曹洪的率领的部队得胜而回的时候,曹军更是士气大振,而荆襄军却更加慌乱,黄忠、甘宁等人皆是大怒,尽管吴晨想要阻拦,但是却有些无济于事,荆州军这一次可是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城战,只不过粮草不济,加上士气低落,荆州军怎么能拿下城高池深的宛城呢,于是失败也就是清理之中的事情,失败之后的荆州军更是军心涣散,将领们虽然依旧有些不服,但是士兵们已经无心再战,吴晨迫于形势不得不想到了退兵。

    吴晨愿意退兵吗?当然不愿意,他有军令状在身,若是就此回去岂不是送自己的头给刘琦去砍,奈何形势逼人,粮草本就不富裕,又被曹军偷袭,新运送的粮草又不能即使到达,这前线的情况可以说是混乱至极,而吴晨与甘宁又因为意见不合,矛盾丛生,荆州军从上到下都是一片哀鸣之声。看起来退兵已经是唯一的选择了,但是这种情况下,若是直接退兵很有可能被曹军追击,因此吴晨只能佯装继续攻打宛城的同时,让手下兵马分批次撤退。只不过对于吴晨的撤兵计划,甘宁十分反对,甚至因此和吴晨在中军大帐中大吵了一场,被吴晨惩戒了四十军棍,这还是众将说情之后的结果,给甘宁打的是皮开肉绽,命都丢了半条。

    身在宛城的于禁听说荆州军正在徐徐退兵的消息之后,赶紧上报给夏侯惇,同时提出了追击荆州军的建议,一开始夏侯惇、曹洪都不同意,但于禁对此十分坚持,加上曹仁率领两万曹军前来支援宛城,让众人也都觉得这是一次重创荆州军的好机会。从吴晨和甘宁的矛盾就可以看得出,现在的荆州军内部混乱,矛盾重重,这对于曹军来说,无疑是一个进攻的好机会,不过他们为了给荆州军致命一击,需要提前准备一番。

    为什么曹军没有立刻出兵进攻呢?因为荆州军撤退时并不是如潮水一般,而是一天仅仅离开三五千人,不仅如此,荆州军为了掩饰自己的军事行动,还安排士兵在前线攻打宛城,希望借此让曹军无法注意到荆州军的动向,而作为主将的黄忠等人,自然都留在营内,等待最后一批士兵一起撤离。

    接连几天的时间,荆州大营每日都有士兵离开,而吴晨等人也在准备着最后的撤离,反观宛城的曹军,也做好了最后的准备,他们等的就是这个时机,他们的目标自然是吴晨,于禁这边不断有荆州军的确切消息传来,也能够确保曹军部署的合理性。

    最后撤离的荆州军一共有近一万五千人,这些人分成了三个批次,第一批五千荆州军先是离开大营攻打宛城,打完之后接着就直接撤退了,而第一批士兵之后,第二批士兵就出现了,如此直到第三批士兵攻打宛城之后,荆州军算是完成了最后的战术撤退。

    而在荆州军甚至还没有完全撤离的时候,宛城的兵马就已经悄悄离开了,毕竟追击荆州军也需要提前部署一番,若是能够采取伏击的形式,岂不是更容易。上到夏侯惇、曹洪、于禁,包括这一次从汝南前来完成支援的曹仁,下到曹军中一些普通将领,都参与到了这次追击行动中,可以说曹军也算是倾巢出动,留在宛城的守城士兵甚至不足万人,还是一些老弱残兵。

    荆州军和曹军又一次的交锋即将展开,不论是吴晨还是黄忠,亦或是夏侯惇、曹洪、曹仁、于禁等人都十分紧张,这一战不仅关系到宛城,更是关系到曹操与刘琦之间的势力对比,若是曹军获胜,那么荆襄刘琦必然会受到巨大打击,甚至从此一蹶不振,那么汝南的刘备就陷入了孤立之中,从此失去了刘琦这个强有力的帮手。可宛城若是失守,那影响的也不仅仅是宛城的得失,而是曹操南征之途的前景。也正是因为这一战的重要性,宛城的曹军才选择倾巢出动,毕其功于一役,目的就是为了干掉吴晨的同时,尽可能的消灭荆襄军的有生力量,甚至有可能的话直接攻打新野也不是不可能。

    吴晨可能会让曹军的计划实现吗?当然不会。

    欲知吴晨如何应对这一次曹军的倾巢出动,且看下文分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