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小人物的三国魂 > 第一百三十九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宛城初平荆州风起

第一百三十九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宛城初平荆州风起

    话说张辽带领着黑衣骑士团将曹军逃出来的士兵击败,而张辽又无意杀死夏侯惇和曹仁,因此才选择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三人就此停手,当夏侯惇和曹仁听闻宛城已经失守的时候,真是心如刀绞,这一次曹军真的是惨败,兵马没了,城池丢了,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回许昌交差,而关于张辽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曹仁自然不会这么轻松地让张辽离开。

    其实,张辽和夏侯惇、曹仁率领的曹军残兵相遇的时候,宛城并没有被荆州军拿下,之所以曹仁、夏侯惇都相信了张辽的言论,也是因为这一战对于曹军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们亲身体验到了吴晨的神鬼之策后,对于吴晨已经有些畏惧了,他们都知道荆州军此次出征的目标就是夺取宛城,以吴晨神鬼莫测的用兵布阵,拿下宛城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宛城留下的仅有万余名老弱残兵。

    可是宛城的战斗进行的并不是非常顺利,第一就是因为时间有点太短了,从曹军离开宛城到现在也不过只有一天的时间,而宛城虽然仅有以万余名曹军守城,但是荆州军前往宛城的士兵也不是很多,仅有数千人而已,而率领荆州军攻打宛城的将领正是老将黄忠,要知道黄忠可是将曹军引入迷阵的人,他在从此地赶往宛城,也是需要不少时间的。如此大范围的行军之下,荆州军的士兵也有些吃不消,因此战斗力也打了一些折扣。

    原本按照计划进行,拿下宛城并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力气,因为吴晨在宛城里面布置了自己的人,而这些人就是之前和于禁联系的荆州“眼线”,在荆州军开始撤兵的时候,于禁安插的这些眼线就开始陆陆续续的进入到宛城之中,为的就是在荆州军攻打宛城的时候当作内应。只不过这些内应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于禁虽然把他们留在了宛城,并收编到曹军之中,但是对于这些人的看管还是非常严格的,因此这些人没能及时帮助荆州军攻破宛城,再加上驻守在宛城的曹军并不知道前线发生的事情,几乎是用生命在守护宛城,同时也派人去前线求援,导致荆州军拿下宛城的过程并不顺利。

    其实张辽接到的任务的确是伏击从迷阵中逃出来的曹军,一方面吴晨是希望张辽借此机会拖住曹军的脚步,为黄忠率领的荆州军攻取宛城争取时间,另一方面吴晨也希望利用这个机会测试一下黑衣骑士团的战斗力,只不过他还是有些高估曹军士兵的意志,虽然有数千人顺利地离开了迷阵,而且还有夏侯惇和曹仁坐镇,但是曹军的士兵早就已经被吓破了胆,成了惊弓之鸟,紧张的心情还没得到缓和,就看到张辽率领的黑衣骑士团出现,魂儿都被下没了一半,哪里还有什么战斗力可言。即便是有些曹军还在抵抗,也完全不是黑衣骑士团的对手,毕竟曹军是疲惫之师,而黑衣骑士团则是严阵以待,不论是在装备上、精神上、身体上,黑衣骑士团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尽管在人数上没有一点优势,但最终还是摧枯拉朽一般地击溃了曹军的士兵。可以说,张辽率领的黑衣骑士团为夺取宛城奠定了非常不错的基础。

    都说鸟无头不飞,而夏侯惇、曹仁都是当世名将,若是真让两人回到了宛城,凭借宛城坚固的城防,还有人数上面的优势,即便荆州军占据了一些优势,但黄忠还真的讨不到什么好处。而张辽的一席话,让夏侯惇、曹仁彻底没有了回宛城的想法,而宛城方面派出的信使将前线的曹军全面溃败的消息带回之后,宛城的曹军就此失去了抵抗的信心,荆州军得以拿下了宛城。当然夏侯惇毕竟是与吴晨有协议的,即便夏侯惇和曹仁回到了宛城,荆州军也是有机会的,只不过需要付出的远比现在要多得多。

    这一场的大败已经没有任何的回转余地,曹仁和夏侯惇也就不再多想了,可是关于张辽,还是有着太多的疑问。张辽为何会出现在这个地方,为何蒙面示人,而他又代表了哪一方的势力呢?他和吴晨乃至荆州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太多的疑问萦绕在两人的脑海里面,因此张辽刚说要离开,曹仁便拦住了张辽。

    真是怕什么来说,张辽无法向二人解释自己的身份,原本只是想办完事情之后速速离开,为的就是省去不必要的麻烦。张辽露出自己的真面目,就是希望能够以最直接的方式解决此事,只是曹仁依然不愿意离开,张辽也是非常地无奈。

    “正如我方才所言,往事颇多,难以一言盖之,不论也罢。”张辽说道。

    “文远兄可是有何难言之隐?你今日何故到此,又是受何人差遣?此等疑问若不能解开,让我等难以接受。”曹仁对着张辽说道,“我等刚刚离开险地,就路遇文远兄,若兄台称此事为巧合,岂不是太过儿戏?”曹仁说完看向夏侯惇,而夏侯惇的眼中也有和曹仁一样的疑问。

    “子孝多虑了,某自兵败金鸡岭后,便远离中原之地,每日牧马放羊,何其潇洒,机缘巧合之下结识高人,便组建这黑衣骑士,以求自保,仅此而已。此乃时也、命也、运也,今日来此也只是奉命行事而已。”张辽避重就轻地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了曹仁和夏侯惇。

    “文远兄若无意中原之事,何以今日在此出现?又阻我军兵马,告知以宛城之事,若非兄台已入荆州刘琦帐下?”曹仁狠狠地说道。

    “非也,非也。”张辽摇了摇头继续说道:“这黑衣骑士团非属任一诸侯,皆听某一人驱使,此次复入中原之地,无非是收人钱财,与人消灾而已。莫非子孝不闻养兵日耗甚巨,我等此行不过是糊口度日之由也。”

    “莫非文远兄只认金银,而忘乎正义乎?”曹仁听到张辽的回到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于是再次喝问道。

    “依子孝之言,某今日现身即为不义?”张辽听完曹仁的问话不禁笑了起来,“当今乱世之至,天子尚不能安保黎民,何况我等,某虽乃一介武夫,然天下之事皆在心中,何为正义,何为不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求无愧于心,矗立于天地之间也,某虽曾为曹军上将,然今日各为其主,场面之言休要再提。”

    曹仁被张辽说的有点语塞,倘若张辽对于曹操还有一丝留恋,万万不会说出这样的话,而张辽此话已经将自己的态度表明,尽管这种话显得有些自私,但是曹仁知道在这乱世之中,能够保全自己就不错了,哪里还有那么多的大道理,他身为曹军将领,自然一切是从曹军的角度出发,觉得一切对曹军不利的事情就是不义之举,而张辽此刻已经脱离了曹操的阵营,以这样的方式生存也无可厚非,只是曹仁觉得这样的生存方式对于张辽这样的人才来说,实在有些可惜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此别过。”曹仁说道。既然张辽已经表明了态度,曹仁也不想再说什么废话了,于是就准备和夏侯惇一起离开。

    “两位将军,若见得曹将军,万望二位休要提及今日之事,文远再次谢过。”张辽在马上再次拱拳,送别夏侯惇和曹仁。

    夏侯惇在马上顿了顿,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和曹仁一起离开了。而张辽看着两人,带着百余名还愿意跟随他们的曹兵就这么消失在视野里,然后才让手下收拾战场,押送着剩余的曹军士兵离开了。

    曹仁和夏侯惇的确没有再回宛城的意思了,既然已经知道了结果,他们就没有必要再次证实一下了,而这一次他们的方向自然是许昌,尽管这一次回去之后,又少不了一顿责骂,甚至有可能因此丢掉脑袋,但是他们不回许昌,又该去哪里呢,毕竟他们的家人都还在许昌。

    再说宛城这边,黄忠最终还是拿下了宛城,尽管经历了一番波折,但是宛城的士兵在没有大将的统领之下,也就坚持了半天多的时间,最终还是选择开城投降,至此宛城之战算是彻底结束了,荆州军损失了两万多人,而曹军更惨,从最初夏侯惇率领的五万曹军,加上曹仁支援而来的两万曹军,仅仅在宛城之战就损失殆尽,能够跟随两人回去的也仅有百余名残兵而已。不仅如此,曹军还损失了曹洪、于禁两位大将,这消息曹操也是之后才知晓的。

    吴晨收拾完迷阵中的曹军残兵之后,一边安排收拾战场,一面领兵前往宛城。此战荆州军大获全胜兵马、军械也是收缴许多。吴晨收拾完迷阵的战场之后,便派遣部分荆州军前往新野暂作调整,而自己则带着剩余兵马前往了宛城。战斗结束之后,吴晨派人将宛城的战果传信给荆州的刘琦,之后吴晨按照手下人马处理宛城之事,在将新野、宛城的一应事情安排妥当之后,便急忙起身赶往荆州复命。当吴晨回到荆州时,夺取宛城的消息已经在荆州内传遍了,但是大部分的人并不知道吴晨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之前他们还在责备甚至咒骂吴晨,此时荆州大地上又是一片歌颂之声,甚至吴晨回到荆州的时候,刘琦带领着百官出城五十里相迎,足见宛城之战的影响力。

    只不过对于刘琦,对于吴晨来说,头疼的事情还远没有结束,虽然吴晨完成了军令状的任务,顺利夺取了宛城,但是宛城的善后事宜还有很多需要去处理,毕竟当初想要争夺宛城的可不仅仅是荆州一家。

    欲知宛城之战后,吴晨又将遇到什么难题,且看下文分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