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大宋第一圣 > 第65章 跟赵顼说史书

第65章 跟赵顼说史书

    陈起凤这些天苦逼了,不仅授课一回来,哪儿也不能去,窝在家里整理书稿,还被人笑话,被外祖父揍得哭爹叫娘。

    他现在有苦说不出,自己老娘那声叫唤,把原本没想揍他的韩琦气坏了,真就揍了他一顿小屁股。

    总不能怨老娘吧,这顿揍白挨了,还不能叫委屈,陈赦回来后听说了这事,还给了他一个脑瓜崩。

    教训他自找的,他只好躲在一边画圈圈去了,幸好有个心疼的他好妹妹,陈美瑶泪汪汪的安慰他不疼。

    半个月后,他终于把三国演义整理完毕,韩琦倒是没食言,看过后大为赞赏,呈给仁宗皇帝,并上奏赏赐。

    “赐陈起凤同进士出身,晋翰林院编撰。。。钦此!”

    仁宗皇帝这回很大方,不仅赏赐一个同进士,还升了他的官爵,从七品的翰林院编撰,在大宋朝已经是不小的官了。

    宋朝的县令,也就八九品的官,只有京城的附郭县令,才有从七品,所以七品从来就不是芝麻官。

    “先生,那曹孟德那么坏,为什么史书上还说他雄才伟略,是个人杰呢?”

    这天上完课,讲完一段三国演义,小不点的赵飞燕,问出这么一句话来。

    陈起凤一直关注这小不点,但她从来规规矩矩的,没提出过任何问题,今天许是熟悉了吧,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总之第一次提出问题。

    她哥哥赵顼看她一眼,想要解释,但再看看陈起凤不说话了,想听听他如何解释这问题。

    陈起凤微微一笑,心说“好,会提问题就表示,这小丫头开始亲近自己了,这可是自己的未婚妻啊,还是得从小培养感情的。”

    看着赵飞燕,陈起凤和煦笑着说:“郡主这问题问得好,但郡主忘了,先生写的是小说,小说带着明显的作者个人喜好,不能作为史书来看的。”

    赵飞燕听得直点头,但赵顼马上问道:“那先生不喜欢曹孟德了?这样歪曲史书,是否恰当呢?”

    陈起凤看一眼赵顼,呵呵笑道:“仲铖这是较真了,也好,先生今日好好说说史书如何?”

    赵飞燕担忧的看看他,再看看自己的兄长,不敢说话,陈起凤笑道:“郡主也好好听听,咱们今天就来个论道如何?”

    小孩子们一听论道,马上来劲了,一个个端正起来,好奇的望着陈起凤和赵顼,飞燕郡主更是眼睛一亮,认真的坐好。

    这里再提一句闲话,大家都知道,宋朝的的皇室女子叫帝姬吧,其实不对,大宋从开国到宋哲宗赵煦,一直都是跟唐朝一样叫公主郡主的。

    直到宋徽宗开始,蔡京掌权时,上奏皇帝,秉承周代的传统,才把公主等名号,改成帝姬的。

    。。。。。。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名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也。”

    “。。。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陈起凤先是诵读了一遍,三国志中陈寿对曹操孙权和刘备的评价,看了看大家后,接着说:“这是三国志的原文,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里同样带着作者个人喜好的观点,不仅如此,作者在书中对曹孟德,刘玄德和孙仲谋三人,称呼上也是不同的。”

    几个大点的孩子,读过三国志,毕竟皇室子弟,最不能少的就是读史书,听完陈起凤所说,不解的问道:“有何不同先生,这还真没注意到。”

    陈起凤笑道:“陈寿称呼曹孟德为曹公魏王太祖等三个称呼,对孙仲谋却直呼其名,还把他比作勾践,但对刘玄德呢,称呼其为先主,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可见史书也不是没有作者个人喜好的。”

    赵顼沉吟一下问道:“先生的意思是,史书也不一定可信,都带着史官个人的观点,那修史书还有何用呢?”

    陈起凤深深地看他一眼,他知道这位日后是个明君,只是跟仁宗皇帝一样,想要变法,却最终失败了。

    而且他的变法,比仁宗的庆历变法激进多了,王安石几乎把,整个大宋的既得利益集团,全得罪光了。

    结果得到的反弹,也比仁宗时期严重多了,北宋由此真正进入衰弱,正是由于这,才造成北宋开始党争不断。

    以前不是没有党争,但双方都能克制,点到为止,不会置对方于死地,但变法之后,一切都变,不搞死对方决不罢休。

    陈起凤沉吟后反问道:“仲铖可知从何时起,帝皇可以删改史书了?”

    “这。。。”

    赵顼沉思一会儿,抬头说道:“先生的意思是,唐以前史书可信,从唐太宗开始的,不可信是吗?”

    陈起凤点点头,又摇摇头道:“不是不可信,而是唐以前,史官秉笔直书,皇帝都无可奈何,残暴如孙皓,都无法压制韦昭,但李世民开了个恶劣的头,暗中删改史官记录,从此史书不仅是为尊者讳的曲笔了,而是直接不满意的可以删改。但再昏庸的皇帝,还是要脸的,不可能全部删除,故而不是不可信,是不能尽信罢了。”

    赵顼认真地思索着,而后点头说道:“先生所言有理,学生受教了,只是先生对曹公,是否偏见过了点?”

    陈起凤哈哈大笑道:“仲铖所言对亦不对,陈某对曹公并无偏见,演义如此写,一则是小说本来就是故事,必须树立一个反派,才能衬托正派,相对于孙权来说,曹公的分量重,故而拿他做反派,二则,曹公一生违背了其初衷,拿他做反派也是应该的。”

    “哦,曹公违背初衷,这话怎么说?”

    “史载,曹公年轻时曾说,其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死后能在墓碑上刻下,汉征西将军之墓,但观其之后行为,已是权臣之路,违背自己的诺言,相反刘玄德,即使是建国称帝,依然用的是汉的国号,故而以国祚而论,后汉非亡于曹丕,而是亡于司马昭,因还有一个蜀汉在,仍是大汉刘氏。”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