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大宋第一圣 > 第六十八掌

第六十八掌

    韩琦等人听完他的介绍,对视一眼,各自点头,这办法不是新的,但是陈起凤确实删改了一些内容,使之更适合现在的时代,还真是不错的办法。

    “唔!凤儿说的不错,重要的正是监督机制,只是这也是一个难点啊。”

    韩琦沉吟着开口道,大宋的监察机制不可谓不严密,但同样是人浮于事,到如今甚至发展成攻邗政敌的专门机构。

    宋承唐制,同样在中央设立御史台,分为三院,又增加了在地方的监督,撤去唐朝的刺史监督郡守,改为通判监督州府。

    再在各路增设路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监察州县官吏,并规定御史必须经过两任知县的经历,才能任命。

    御史可以风闻弹劾,每位御史每个月必须上奏一次,上任百日内必须弹劾一个人,否则就是失职。

    这一点最操蛋,等于是没事都要去找事,造成御史成了疯狗,逮谁咬谁还不用负责任。

    韩琦等人显然是担心,推行新法必然要加重监察的权限,可这些人的权限已经够大了,还整天无所事事的弹劾人玩,再加重会乱套的。

    富弼文彦博都是成精的人,岂能不知这其中的风险,沉吟着问陈起凤道:“慕德可想过如何监管,才能顺利推行变法?”

    陈起凤嘿嘿地奸笑起来,被韩琦一瞪眼才正经起来。

    “外祖父,各位老爷爷,孙儿觉得要变法,首先不是推出新法,而是先改吏治。”

    “哦!详细说说。”

    蔡襄是最温和的,和蔼的望着他,陈起凤早就整理好明朝的监察制度,虽说这并不如后世完善,但相对于王朝时代,应该是最完善的制度。

    陈起凤整整说了一个下午,没办法啊,明朝的科道监察极为完备,包括从立法开始,把整个科道监察完全独立出来。

    取消御史台,建立都察院,御史划归都察院,但都察院只有行政上的管理权限,而无升迁罢免御史的权利。

    同时设立六科给事中监督都察院御史,做到御史不敢胡乱弹劾,有人盯着你,加上律法上,给御史极大的权限。

    同时限定他们犯法要比其他官员,被处罚的更重,同样的罪,人家是砍头你要诛三族,这是朱元璋牛逼的地方。

    因此明朝的监察制度,是封建王朝最完备的制度,因为太详细了,陈起凤说的口干舌燥,也把那四个老头说的目瞪口呆。

    “稚圭兄,你这外孙还没拜师吧?”

    文彦博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陈起凤吓了一跳,这老头要干嘛。

    可他这惊讶还没完,富弼和蔡襄同时开口说:“老夫收个弟子如何?稚圭兄不介意吧。”

    韩琦一愣,张了张嘴没法说,他自己都心动了,陈起凤今天的表现太让人震撼。

    这是在提出一部完善的吏治法典啊,可不是前面那三字经,三国演义可比的,要知道一部完善的法典,绝不是一个人能制定出来的。

    那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再经过群策群力才能完善的,可今天自己这外孙,愣是口述了一部法典,这样的弟子会让老师名传千古的。

    可自己是他外祖父啊,总不能收外孙为徒,那明天他是该叫自己女儿母亲还是师姐啊。

    韩琦没说话,可文彦博急了,明明是自己先开口的啊,这两个好朋友这是要截胡还是怎的。

    “我说两位兄长,你们这样是不对的。”

    “有何不对!”

    两人异口同声的怼道,这一开口,三人忘了法典的事了,互相开始之乎者也的争论,听得陈起凤头昏脑涨,但却不敢出一点声音。

    可争着争着,还是绕到他身上,文彦博突然看着他说:“慕德自己说吧,我们三个,你打算拜谁为师?”

    “这……这这……”

    陈起凤差点哭了,三个老头他敢得罪谁呀,这可是三位大儒啊,自己小胳膊小腿的,被人家吹一口气就飞了。

    他只好像鹌鹑一样缩着头,怯生生的望着他们,还好外公在这,韩琦无奈的苦笑道:“我说三位仁兄,这事咱们先放一放吧,先把凤儿说的这些确定下来,上承给官家看看。”

    “莫急莫急,这事两不误的,凤儿先回去,把今天所说的写下来,咱们再参详参详,然后再提交不迟。”

    说到正事三位又正常了,可陈起凤苦逼了,这要写多久啊,自从写了三字经后,他发现自己停不下来了。

    完成了三国演义后,为了让自家祖父觉得自己不是重文轻武,他已经在着手写三十六计。

    可这书还没写完呢,今天又被分配任务,不写还不行,眼前这四个老头,目光灼灼的望着自己,要是敢说不写,指定被外祖父痛揍一顿小屁股。

    他只能应下,赶紧的告辞回家,找自己老娘去哭诉。

    韩苗苗心疼不已,可有什么办法,那是她老爹主持的呀。

    “乖宝宝,看来这事推不过去了,娘也没办法,谁让我家宝宝太出色了呢。”

    韩苗苗只能安慰,纠结了半晌,把侍剑提前给他,算是安慰一下儿子受伤的心。

    陈起凤这天起,上午去教小屁孩读书,下午和晚上猫在家里拼命码字,高骏曹洵等人几次相邀去玩,他都走不了。

    忙活了大半月,终于把科道言官那一套的东西写下来,四个老头齐聚韩家研究。

    “嗯!此法大善,却有一致命的缺陷,不知三位仁兄怎么看?”

    文彦博看完,沉吟着问道,上回是口述,自然不如现在这白纸黑字更让人记得住。

    陈起凤并没走,老头们不发话他哪敢走啊,听到这话抬头看一眼文彦博,明白他的意思了。

    这位可是很强势的宰相,指着皇帝的鼻子说,士大夫于皇帝共治天下的,正是这位。

    “嗯!宽夫所言是因为皇权吧。”

    四位都是目光如炬的高人,岂能看不出这套方法,本质在于加强中央集权,朱元璋弄出来的东西,自然要为他老朱家服务。

    科道制度能够独立,正是因为它是直属皇帝管辖的,其他部门无权插手,要不是老朱家的子孙,自己搞出个内阁制度,架空自己,大明朝的皇权会是不可动摇的存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