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大宋第一圣 > 第七十章 又被老头们坑了

第七十章 又被老头们坑了

    陈起凤诧异的望着老娘,指着自己的鼻子说:“我丈母娘?娘亲您是说笑吧,她老人家不盯着自己丈夫儿子,盯着我干嘛?”

    “臭小子真是皮痒了,这话也能说。”

    韩苗苗嗔怪的戳着他脑袋,开始数落,一套套的说的人头昏眼花,本来就喝酒回来的,再被亲娘这一顿唠叨,陈起凤直接趴在她膝头睡着了。

    韩苗苗说了半晌没回应,好奇的捧起儿子的脸,顿时气乐了,只见他吧唧着嘴睡的正香。

    “这孩子,唉!”

    无奈的韩苗苗再也说不下去了,招呼侍书侍剑,扶着他上床,自己也回去歇息,跟丈夫唠叨了两句,陈赦乐呵呵的劝她别管。

    别看陈起凤睡着了,可接下来的日子,还真的收敛了许多,自己老娘的话还是要听的。

    平静的日子过得很快,朝廷上开始改革,可这事不关他的事,官小位卑,还是要有自知之明,他也不去凑热闹。

    可树欲静而风不止,你不去找事事找你呀。

    ……

    两年后,十八岁的陈起凤升官了,仁宗皇帝终于下定决心立太子,赵忠实改名赵署,确立为皇太子。

    赵署长子赵仲铖正式改名赵顼,这是皇太孙了,当然没有皇太孙这称呼,这称呼是蛋疼的朱元璋搞出来的。

    古今历史只有皇太子,哪个皇帝会替下一任皇帝定下继承人啊,那不是越界了吗。

    遇上一个脾气拗的皇帝,好吧,老头你抢我权利,等你死了老子把你定下的皇太孙给废了,你又能怎样,那不是害了孙子吗。

    朱元璋那是没办法,继承人死了,孙子年纪又小,几个叔叔虎视眈眈的,不早定下名份他怕呀。

    这才有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太孙的册立,等于告诉他那些桀骜儿子,皇位你们不要想了。

    只是他没想到,到头来这孙子还是被儿子抢了皇位,早知如此,不如当初不立,直接传位给儿子,长子一脉还能保住血食,做个王爷。

    这是闲话,回过头来说这边。

    这一年多的改革,大宋也和之前不一样了,改掉了从太祖起定下的官、职、权(差遣)分离,形成大宋沉重负担的冗官冗员现象。

    按照陈起凤那些科道改良制度中,附带提及的官员分阶,定下九品十八阶,但仍保留了特有的寄禄官制度,只不过也被改良一番。

    唐代以前官员是按照品官发俸禄的,散官只是一种荣耀,不作为俸禄的参照,五代开始,散官也开始有俸禄。

    唐中期以后,品官和本职渐渐分开,到了宋代更是乱成一团,明明你是二品的六部尚书,可你本职工作却是某州的知州。

    这区别可就大了,俸禄相差十万八千里,宋朝的皇帝来了个和稀泥,你是知州那就领知州的俸禄,但你还是尚书官阶,那就多领一份工资呗。

    这就是最初的寄禄官,随着王朝稳固,寄禄的官员越来越多,而且品阶杂乱,朝廷负担不起俸禄了怎么办。

    那就改革呗,历史上是王安石开始改的,元丰改制之后寄禄官真正确定下来,文官二十五阶,武官五十二阶。

    后来又陆续增加,在宋徽宗时代完全确定,一只用到南宋灭亡。

    虽然还是要俸禄,但毕竟有了许多限制,加上宋代商业发达,倒也勉强支撑下去。

    但现在不一样了,寄禄官是保留了,而且统一成文武一样,都是二十五阶,但不是发工资了,只作为补贴的参照。

    寄禄官更多被作为一种荣耀,在此之外,朝廷增加了一种补贴制度,那就是看政绩。

    政绩不是看你治理一方时,盖了多少房子,给朝廷多收了多少税收,这一点陈起凤当初重点说过。

    这些东西作假太严重,还会让地方官为了政绩,残酷的压迫百姓。

    真正的政绩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口碑,老百姓的口碑才是真正的政绩,其他都可以作假。

    故而考核政绩,各路监察御史成为重点,除了吏部每三年一次的派人考核外,御史负责起调查各处百姓口碑的重任。

    这大大加大了御史的工作量,因此又成了一个难点,

    结果几个老头一合计,好吧,这法子是你想出来,那就接着再想想吧,苦逼的陈起凤又被架上去烤了。

    而且这回不只是那四个老头,还加了欧阳修、司马光等几个,陈起凤抓破头皮反对无效,只好悻悻的在自己家里发牢骚。

    没办法啊,他只能再次祭出大法宝,“锦衣卫”

    改良后的锦衣卫,不是大明朝那一套,决不能有诏狱存在,更不能有抓捕审判的权利。

    大宋的锦衣卫隶属于殿前司麾下,只做情报工作,民事和军事合并在一起,全归锦衣卫打探。

    从军中和各地捕快中,抽调熟悉侦查的人员,招收各地闲散人员,必须要保证忠诚,其次是有一技之长。

    然后秘密培训,回到各地暗中调查,锦衣卫成立专有的渠道,任何消息不经过地方驿站,父死子继的存在各地。

    明面上他们可能是捕快、是商人、是混混青皮、也可能是地方官吏,士绅贤达,暗地里才是锦衣卫人员。

    锦衣卫隶属殿前司,但俸禄不从殿前司过手,直接由皇帝成立的内库发放,这样虽然会加大皇权,但有殿前司平衡行政权会好多了。

    陈起凤当然不敢把锦衣卫,置于都察院之下,御史本来现在权利就够大了,不给他找个制约,日后尾大难掉才是灾难。

    任何行政单位权利都要被制约,这是来自后世的人的共识,不受制约的权利是腐败的温床,别把希望寄托在人品上,没人有那人品。

    揪断好几根头发,浪费了一大叠纸张,陈起凤终于把这一套整理出来,老头们很满意,但一点奖励也没有。

    碎碎念的陈起凤,抱着自己的美妾侍女们委屈去了,大宋朝的朝廷按照他的设想,开始在行政管理上,提前两百年走上大明朝的制度。

    等到了事情稳定的实施,仁宗定下皇太子时,他已经十八岁了,这回厚道的皇帝想起他的功劳了。

    “皇帝诏曰:赐封翰林院编撰陈起凤为龙图阁待制……”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