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青春逆袭录 > 第十六章 故乡的庙会和曹植墓

第十六章 故乡的庙会和曹植墓

    高二的生活已经相当紧张了,大家也都在心里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比如某某大学,某某专业。

    若尘也不例外,她也给自己定好了,尽管现在看来真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目标:BJ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以后毕业可以进入外交部。

    不过,无知者无畏,当时的若尘真的是奔着这个目标努力的,虽然以当时的成绩,大家都知道不可能,但是希望得有,梦想得有吧。小J的梦想是进入国内某所知名的理工大学,以他的成绩,那个目标真的是囊中之物吧。若尘常常在想,他们两个已经是两条渐行渐远的射线了!

    这个时候,文学社组织了一个春游,大家愿意去的都可以报名。一个礼拜后,报名的名单确认下来,居然有叶亮!若尘真的是相当不解,叶亮没有加入文学社不说,他好像平时对这种活动丝毫不感兴趣啊!当然了,只要报名的,大家都可以一起去,反正都是自费,文学社也没啥子经费,果然明白了,天下最穷的就是文人以及和文学沾边的东西。

    不过,穷社团的穷游也不花多少钱,去的景点都是龙都县内的,龙都也是一个旅游景点,只不过那时候还没有怎么开发和宣传,所以去的那些景点都是免费的,即便有收费的个别景点,一说是高中文学社的,来瞻仰我们的祖先和文化,他们也乐意放行。

    那天去的第一个景点是伏羲的太昊陵,每一个生长在龙都的人都不陌生,每年二月有一整个月的庙会,真是热闹非凡!

    全市各地的虔诚香客都赶来烧香(后来旅游开发后之后是全国各地的香客和游客都有),全国各地的杂耍班子和马戏团也来驻扎卖艺,各种工艺品小商贩,各种美食小吃,那热闹的情景,那人山人海,就像每年的春运火车站有过之而无不及!

    若尘小时候和弟弟每年都无比的盼望二月庙会的到来,不只是他们,很多小孩子也是如此的盼望,这样他们就可以缠着常年忙碌顾不得他们的爸爸妈妈带他们去看看热闹,但是,大人却不乐意去,因为人太多了,每年都有被挤丢的孩子,万一自己的孩子也丢了咋办呢,他们常常这样吓唬缠着要去庙会的孩子。还有一点是,那个时候的孩子哪里有现在的孩子娇贵,父母也不愿意花太多的心思去处处讨小孩子的开心。

    若尘的父母几乎都会在每年的庙会时期,骑着自行车驮着姐弟俩去赶庙会,若尘的爸爸是老师,每年二月份的最好的福利就是上面发几张杂技团的门票,所以每年还可以看免费的杂技表演。这对于童年时期的姐弟俩来说真的是很大的吸引。

    到了庙会现场,父母都会死死地攥着他们俩的手,生怕走丢了,小孩子也是如此,就怕一转身一回头看不到自己的父母了,所以每次的庙会真的是又兴奋又紧张啊。去庙会若尘必吃的一样小吃叫炒凉粉,就是用蒜汁和油把凉粉炒一炒,但是这个看似做法简单的小吃真的是太好吃了,才5毛钱一碗,美味又便宜。

    庙会有两种特产是那时赶庙会的人必买的,布老虎和泥泥狗。布老虎就是用厚厚的一种特殊的布料做的像老虎的一种玩偶,里面填充的是上好的有香味的研成碎末的树材料,完全环保无污染,小孩子回去或骑或当枕头。

    还有一种泥泥狗,就是用泥巴捏成小狗或公鸡或小猴子等动物的样子,再在外面用颜料涂成彩色,然后再烧制出来,上面有孔,一吹就能响,还兼具哨子的功能。

    小时候觉得那些小动物做的并不逼真,只有神似的感觉。后来才了解,这是龙都县几千年来沿袭下来的文化,是古人时期就有的图腾,后来历史书里有专业名词叫图腾崇拜。若尘一下子明白了,怪不得后来看到一些文物或壁画上的那些动物图腾咋觉得眼熟呢,原来是小时候常常玩的泥泥狗的近亲啊!说不定哪一天,我们龙都也把布老虎和泥泥狗申请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呢,想到这里便油然生出一种自己作为龙都人的骄傲!

    文学社去的第二个景点叫画卦台,据说是孔子在陈州借粮时住宿和讲习的场所。

    里面就古典的老房子,陈列简单,除了孔子的画像和一些对孔子事迹的一些介绍,大家看看就出来了,那时的毛头小子丫头们对先贤们理解就至于语文书上那几篇文章,并无太多的感悟。

    第三个景点是“思陵冢”,也叫曹植墓。

    龙都在曹操那个时候叫陈郡,虽然曹植最后的受封地在陈郡,并在死后追封为陈思王,但是据说这个在他的封地的陵墓只是一个衣冠冢,里面并没有他本人的遗骨。他的真正的陵寝,至今仍有争议。若尘曾经查了一下,有这样三种说法:

    曹植墓,现在有记载的共三处:

    一处是SD省东阿县鱼山曹植墓。曹植曾被封为东阿王,在东阿时常登鱼山游览,有安寝于此的愿望,死后其子遵嘱将其葬于此。

    一处是河南淮阳城(龙都县)南三里之“思陵冢”,就是他们来春游的这个曹植墓。曹植晚年以陈四县被封为陈王,食邑3500户。当年即死在这里。

    一处即如前所述之通许七步村曹植墓。曹植两度被封为雍丘王,在雍丘生活时间最长,此地又是著名的《七步诗》诞生地。

    以上三种说法,各有理由根据。曹植到底葬于何处,似乎谁也说不清楚,一般认为,东阿为其真正的墓冢。这是根据有“正史”地位的《三国志·曹植传》记载得出的结论.

    所以我们不是史学家,没有深究他的尸骨到底葬在哪里,但是他的事迹和精神人尽皆晓就无憾了。

    在一向方圆几千里都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的地方,这个郁郁葱葱的墓冢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小山丘,这被山区的朋友看到,肯定要嘲笑我们的浅薄无知了,就好比若尘的一位同学,他们家住在四面环山的不大的盆地里,他居然称之为平原!若尘曾经嗤之以鼻,笑他你真是井底之蛙啊,那也叫平原的话,你叫我们这些从小生长在大平原的人情何以堪啊!

    大家以爬山的劲头爬到顶端,女孩子需要男孩子的帮忙,攀附着树木和低矮的灌木,还要躲过荆棘什么的好不容易的爬到墓顶。若尘就是在叶亮的帮助下才登顶的。

    这次活动中,叶亮不怎么说话,只是默默地跟在若尘后面以备她有不时之需及时去帮忙,若尘真是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他沉默的样子可跟那帮哥们在一起的样子完全不同,但是也没多想。

    后来大家发现在陵塚的东面有一个圆圆的盗洞,仅能一个人匍匐前进。

    荷尔蒙旺盛的男生们开始在那打赌谁敢下去怎么怎么样的事情,女生们在一旁观望。后来一位高三的师兄和韩晓石决定拿着打火机下去,并和别的队员借了两把小刀子。若尘问他们拿小刀子干嘛,他们说万一有大蛇出没,他们可以用刀子杀死他们!

    在大家的围观下两个人钻进了盗洞,大概过了十几分钟,还不见他们出来,若尘和好几个女生着急了,就在外面喊他们的名字,可是几分钟过去了还没有他们动静,若尘就着急了,哎呀,怎么办呢,他们是不是在里面出了什么事情了,是不是有暗器,或者毒气什么啊?若尘问一旁的叶亮。

    “应该没事吧,这个墓不知道被盗了多少次了,即使有这些你想象的机关,也用在盗墓贼身上了。”叶亮安慰若尘道,不过说的很有道理,看来关键时刻,女人还是头发长见识短啊。

    就在他们不知所措时,两个人从盗洞里爬出来,大家才松了一口气。许多人赶紧围上去问他们在里面看到了什么。他们俩一种骄傲的表情笑着说,也没什么,就是过了长长的盗洞之后,是一片开阔的地方,正中间是一个方形的大洞,朝洞里看,应该是墓室,我们只有打火机,也看不太真切。

    “有没有看到什么宝物啊”居然有人这样问,好吧,看他是初中的小弟弟,涉学未深,姑且不嘲笑他了。里面的即便真的有宝物,不知道几百年前是不是就已经进了盗墓贼的口袋了呢。

    天色已晚,一行人开开心心说说笑笑回去了,继续他们紧张的学习生活。

    但是这次春游之后,他们还有任务呢。文学社的春游,也不是白让你去游的,每个去的人回来要写篇文章,不管是见闻还是感想,题材不限。韩晓石写了一首不论是词句还是意境都很美的诗,关于曹植和龙都的历史的。

    若尘看了真的很佩服他对语言的驾驭这么好,她自己几乎没写过诗,曾经发表过唯一的一首诗,发在了韩晓石负责的那版校报上,不知是不是他念了同窗之谊才发的,后来若尘曾开玩笑问他,他说:“真不是给你走后门,真的试本身还不错。”

    “好吧,姑且当真吧。”若尘不禁微笑,毕竟第一次写的诗得到诗作才子的肯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