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如您所愿,我的陛下 > 一百零七 天时地利人和

一百零七 天时地利人和

    听到“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千夫长突然想到了一种可怕的可能。

    他们在山腰就能压得散兵探不出头,那散兵也可以啊。

    当他想要提醒他的士兵的时候,他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他好不容易鼓足力气张开了嘴,却是一口鲜血从嘴边吐了出来。

    他也快油尽灯枯了,支撑他走到这的除了搀扶他的两名亲卫,就是他那顽强的意志。

    他只能他不能倒下去。

    一旦他倒了,士兵们屏着的一口气也懈了。

    到时候,就全完了。

    他心中还抱着一丝幻想,反抗军那些泥腿子哪来这么强的作战意志?

    一些农民,怎么能和我们帝国的正规军相比较?

    说不定就是真的撤了。

    因此,他眼睁睁地看着冲锋的第一梯队踏上了山脊,然后他们身后喷射出无数血雾,齐刷刷起仰头倒地,一路滚落了下来。

    一时间,他和身边的士兵们都愣住了。

    紧接着,反抗军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了山脊。

    这名千夫长,一名铁打般的汉子,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坚持了上百米,然后身中六枪,战死在了这个山坡上。

    他同样没能免俗,他的尸体和他的手下,副官一样,同样一路滚落到了山底。

    ………

    至此,三个营的帝国军全部战败了。

    他们拉下的针发枪被反抗军搜刮一空,大部分受伤的战士还被反抗军补了刀。

    后续打扫战场的帝国军只找到了寥寥无几的活口。

    然而,帝国军也不再操心这点损员了,因为他们在震怒下派出的六支千人规模的支援部队正面撞上了反抗军的大部队了。

    帝国军的布阵,可谓是严防死守,滴水不漏。

    一支万人队守住山道,另一支居后支援,目的就是看死山上的反抗军。

    后方三支万人队分别坐阵东南西三个方向,他们背后就是大本营,两万四千人随时充当预备队,支援前方告急的战线。

    按照常理来说,这样的布阵是十分稳妥的。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无论哪一角被攻破,后方都能及时支援,把防护圈经营地滴水不漏。

    然而,这是在战力相当,或者占有优势的情况下才会有效用的阵型。

    帝国军自然觉得他们的战力要比反抗军强得多,不然他们还来剿什么匪?

    他们的感觉自然是没错的,他们的士兵都是训练有素的职业军士,而反抗军则是一帮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

    但是,反抗军有一个无可匹敌的优势,那就是他们的人多啊!

    帝国军在将两支万人队排除在防御圈外后,他们能调动的兵力只有五万四千人,不及外围反抗军的三分之一。

    帝国军甚至还在这场战役中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估计错误了反抗军的决心。

    帝国军一直想要抓住反抗军的主力,进行一次决定性的决战,但反抗军一直游走在外围,只是进行小规模的游击战,根本不给他们决战的机会。

    帝国军以为这战也是如此,只是反抗军派出了更多的散兵进行游击战,仅此而已。

    他们根本想不到,反抗军居然悄咪咪地压上了所有家底,想要和他们决战了!

    以有备对不备,反抗军已经占据了天时!

    帝国军六千人的支援部队被数以万计的反抗军包围在了营地外围,而三大营地也被无数反抗军围得水泄不通。

    这些反抗军是借着帝国军针发枪团战败,在帝国军失去战场控制权的时候偷偷潜伏过来。

    这是地利!

    帝国军全军震怒,但是先小败一回,营地又运入不少伤员,以及在所有人眼前出现的针发枪团的逃兵……

    要知道,出现逃兵的,可是帝国的精锐,针发枪团!

    帝国军的士兵们的情绪都有些低落,而反抗军的士兵则是携着小胜一场的气势,先发制人的优势,和胸口一口决战的恶气而来。

    这是人和!

    可以说,反抗军在现在的局势中,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

    战场上风云变幻,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上一刻,帝国军还在为针发枪营的失利而气愤不已,他们派出的六千名火枪兵,和一千五百人的针发枪步兵气势汹汹地向反抗军后撤的散兵追去。

    帝国军仿佛再次获得了战场的掌控。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了这只是帝国军自己的一腔情愿。

    海量的反抗军出现在了他们的眼前。

    密密麻麻的人海,隔绝了七千五百名帝国军和各自只剩下七千人的三大军营。

    反抗军的制服并不整齐,装备也参差不齐,但是人实在是太多了。

    很快,战场就被反抗军分割出了一片一片的战区。

    最外围的是七千五百名的帝国军对阵包围他们的三万反抗军。

    这支帝国军在看见敌人后就拼了命地往后跑,但他们绝望地发现,后方也出现了大量反抗军。

    三个军营里的帝国军想要出营援救,但是他们面前却是足足六万名反抗军。

    平均每七千名帝国军,就要对上两万人的反抗军。

    帝国军的火炮阵地也开始了轰鸣。

    他们在开战以来,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显得有些出乎所以的兴奋。

    后方的中军大营第一时间派出了一万五千名士兵前去增援,此时中军的人数已经不足九千人了,并且只剩下了一个千人规模的针发枪队。

    古斯曼大将军的孤注一掷,是极其危险的,但他赌对了。

    在一定程度上,他的这一手不顾自身安危的及时支援,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战局。

    在前线作战的同时,反抗军派出了所有的散兵,足足六千人,和一整支的万人军团,想要迂回渗透,拔掉高地上的火炮阵地。

    结果,他们和帝国军中军大营派出的一万五千人的增援正面撞上了。

    渗透的部队变成了正面硬刚,反抗军最精锐的部队和帝国军关键性的支援杠上了。

    一开始,这支帝国军想要撞破这支反抗军的封锁,前去支援前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