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那个年代 > 第五十七章 做糍粑

第五十七章 做糍粑

    许家辉离开的时候突然问道:“三哥,你明天要去冬阳家吗?”

    明天就是正月初二了,按习俗是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不过因为李招娣现在已经不在了,所以许家辉才有此问。

    “如果不下雨、下雪就去。怎么了?”许家康说。

    这段时间几个孩子也一直吵着要去外婆家,今天大丫还问他明天去不去。许家康也肯定的答复了她,所以当许家辉问到此事,他顺口就回答了。

    “那明天一起,反正也顺路。”

    许家康这才记起韩来娣娘家好像和李家村在一个方向,中途要经过李家村。

    “行啊,我正愁一个人不好带孩子呢。”许家康笑着说。

    他之前没带孩子去李家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二娃三娃小丫还小,加上带着礼物,他一个人实在照顾不过来。

    “哈哈,那行明天我吃完早饭就来找你。”许家辉说。

    他今晚出门前大妈专门交代了他问此事,大妈知道许家康一个人要带五个孩子赶路不易,两人顺路,许家辉也可以帮衬帮衬他。

    许家辉离开后,许家康用剩下的鸡汤给每人下了一。小碗面条。今天晚饭吃得太早了,他担心孩子们晚上会饿。

    第二天,天公作美,吃过早饭没多久,许家辉一家三口就来了。

    许家康稍作收拾,一行九人就出发了。去丈人家总是要要带一些礼物的,所以许家康和许家辉都各自背着一个小背篓,怀里分别抱着小丫和三娃。

    考虑到几个孩子,许家康也刻意放慢了脚步。结果几个孩子结伴跑到他们前面去了,还催促他们走快点。

    有几个孩子一路上打打闹闹,赶路倒也不无聊。

    “家辉,后天我打算带孩子们去县城,你要一起去不?”许家康说。

    除夕那天,许家辉看见之前孩子照的照片,也想自己一家人去拍一张,还让许家康下次去通知他。

    许家辉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面露难色的说:“三哥,等今天回去问问爹,再给你回话。”

    “不着急,我提前给你说一声。”

    “三哥,你去后天去县城有事?”许家康问。

    “没事,带孩子去玩玩,二娃都问了好多次了。”许家康笑着说,“也顺便去给老康和赵杰拜个年。”

    “三哥,你也太宠孩子了。”许家辉不太认同的说。

    “孩子还小嘛。”许家康无所谓的说。

    一路走走停停,终于到了李家村了。

    许家辉把三娃放下来,“三哥,下午等我一起回。”

    许家康和许家辉都没有在丈人家过夜的打算,准备下午就回去。

    许家康也把小丫放在地上,牵着他们的小手,“行。”

    目送许家辉一家三口走远后,许家康才带着孩子们向李家走去。

    刚进院坝就遇到杜婶,“哟,这是谁家的孩子啊?长得真标志。”

    杜婶其实已经认出几个孩子了,故意逗几个孩子的。

    “杜奶奶。”几个孩子虽然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有礼貌的问候杜婶。

    “杜婶,新年快乐。”许家康笑着说。

    “康娃子来给老丈人拜年了啊。”把目光从孩子的移开的杜婶说,“都在家呢,快去吧。”

    “行,等会儿再和你唠嗑。”

    李冬阳在屋里已经听到他们说话的声音,走出门,把他们接入屋里。

    李父李母昨天还在担心他们今天不会上门呢,毕竟中间的纽带李招娣已经不在了,现在自然对他们的到来高兴不已。

    李母把早就准备给孩子的零嘴拿了出来,分给几个孩子。

    李冬阳抱起二娃,“哟,二娃这些日子重了不少。”

    “我每顿都要吃这么一大碗。”二娃用手比了一下,还喋喋不休的讲着吃了许多肉。

    “那不是二娃以后要变成一个小胖墩了?”李冬阳放下二娃,捏了捏二娃的脸颊,故意逗弄他。

    “哼,坏舅舅。”二娃撅起嘴说,“爹,说了,多吃饭才能快快长大。”

    “又吓孩子。”李母拍打了一下李冬阳的后脑勺,“二娃,别听你舅舅乱说,听你爹的,就是要多吃点。”

    大娃大丫二娃三人明显比上次上门高了,脸也圆润了不少。这说明许家康在生活上没有亏待几个孩子,她是挺满意的。而且几个孩子都穿的新衣服,也表示许家康对孩子们很上心。

    几个孩子在屋里待了一会儿,就请求你冬阳带他们去打麻雀了。李冬阳有个弹弓,以前也带他们玩过,所以几个孩子也都一直惦记着。

    许家康没去,坐在火坑前陪着李父李母闲聊。小丫三娃两人分别被李父李母抱在怀里,三娃小丫也不认生,小丫甚至还揪了李父的胡子。

    “照顾几个孩子不容易吧。”李父开口对许家康说。

    “还行,习惯就好了。”许家康笑着回答。

    起初一个人照顾几个孩子是不太习惯,特别是还小的三娃小丫,行不能走,口不能言,格外难搞。但他很快就适应了,现在已然乐在其中了。

    “要是招娣还在就好了……”李母说。

    李父打断了他的话,“说那些做啥,孩子不是被康娃子照看得好好的嘛!”轻轻捏了一下小丫的脸颊,“我看城里的孩子也就这样了。”

    “我这不是顺口一嘴嘛……”李母有些委屈的说。

    “行了,赶紧去做饭吧。孩子们走了这么远的路,估计都饿了。”李父嫌弃的说。

    “对对对,可别把宝贝们给饿着了。”李母不舍的三娃交给许家康,就去做饭了。

    许家康本想去帮忙,结果被李父给留下了。

    “康娃子,你娘没有怪你的意思,你别在意。”

    “爹,我知道的。”许家康笑着说。

    “只可惜招娣没这个福气啊!”李父看了一下怀里的小丫叹了一句。

    不过很快就转移话题,“阳子,去运输部上班的事靠谱吗?”

    这些日子李父也找人打听过,现在想要有一份县里的工作是多难的事,他心里实在没底。

    “放心吧,爹。冬阳如果都考不上,那运输部估计都招不到人了。”许家康宽慰道。

    这倒不是他吹牛,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动手操作,李冬阳都学的挺好的。凭实力肯定没问题的,就算有黑幕,还有他帮衬呢。

    李父这才稍稍安心,“那就让你多费心了。”

    “爹,一家人不用客气。”

    没多久,李冬阳带着三个孩子回来了。虽然一个麻雀都没打到,但三个孩子都玩得挺开心的。

    李父李母对几个孩子都极为喜爱,午饭基本把家里的好东西都拿出来了,包括面前他让李冬阳带回去的腊肉香肠都被摆上了桌。

    吃过午饭后,李母收拾好碗筷后,依然在厨房忙活。许家康一问才知道,李母正在蒸糯米,准备做糍粑。

    许家康劝说不用做了,但李父李母完全没理会他。

    李家村今年种了不少糯米,各家也都分了一点,后来李父也跟其他人换回些糯米,就是准备拿来给孩子做糍粑的,怎么会在许家康的劝说下放弃。

    李母在蒸笼上垫上纱布,铺上稍微煮过的糯米,然后再蒸熟。

    待糯米蒸熟后,李母趁热把糯米倒入清洗干净的石臼里。李父找来两根臼杵,交给许家康和李冬阳,臼杵是木质的,手腕粗细,长一米左右。

    许家康上一世也见过其他人做过,所以也不陌生。两人一人握着一根臼杵,很有规律的一人一下舂,几个孩子在旁边兴奋的为他们加油,连三娃小丫也都拍着小手,学着大娃他们叫着。

    直到把糯米都舂成碎碎粘粘的,这样糍粑就做成了。许家康把臼杵递向几个孩子,臼杵粘上些许糍粑,大丫和二娃就抢着啃那臼杵上的糍粑。

    李母把糍粑捏成鸽子蛋大小的团状,拿出家里仅有的一点白糖让他们沾着吃。

    许家康也是好多年没吃了,不由得多吃了几块,不得不说味道挺好的。

    由于才吃了午饭没多久,糍粑也不易消化,所以他也没让孩子们多吃。至于三娃和小丫吃的就更少了。

    几个孩子都还没吃过瘾呢,就被许家康阻止了,有些闷闷不乐了。

    最后还是李母让许家康把剩下的糍粑带回去,这才让孩子心情“从阴转晴”。

    李父李母还想让他们住一晚再回去的,不过被许家康拒绝了,实在是李家房间也不多,睡不下他们父子几人。

    吃过糍粑后,众人都围在火坑旁上聊天。大娃和大丫还背了几首许家康教给他们的古诗给李父李母听。这让李父高兴不已,激动的拍手说好。

    李父这时也把早就准备给几个孩子的红包拿了出来交给孩子,还一个劲的嘱咐他们好好读书,在家听许家康的话。

    “冬阳,元宵过后,你抽个时间来我家一趟,那时估计考试时间也下来了。”许家说。

    “知道了,姐夫。”

    “这些天也别闲着,把之前学的东西复习一下,别给忘了。”

    “忘不了,我一直都复习着呢。”李冬阳自信的说。

    许家康点点头,表示满意。

    大概下午四点左右,许家辉一家三口就来到李家。稍作停留,聊了了一会儿,他们就准备离开了。

    李母把剩下的糍粑都给他装上了,还想让他把带来的腊肉香肠等东西带回去,不过被许家康拒绝了。

    离开时,众人都十分不舍。李母甚至偷偷抹了抹眼泪,吩咐许家康空了就带孩子来玩,并表示她也会抽时间去看孩子们的。

    李冬阳把他们送到村口,才回去的。许家康并把放在李家的十元钱的位置告诉了他,让他转交给李父。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