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玉兰花开杜鹃后 > (17)殷国志与尤梅约会

(17)殷国志与尤梅约会

    (17)

    殷国志安排大家在朝阳巷,乡公所斜对面的王家旅社住下。一切妥当后,也没让邝广泉跟着,一个人离开旅社去找十一中。问了几个人,才在新街最西头找到一个挂着“省立第十一中学”牌子的院落。院落的西厢房是教室,四个不大的房间都有学生在上课;东厢房是寝室,楼上楼下晾着好些衣服。殷国志问了一个在寝室看书的学生,这学生告诉他,老师大都在外面租房住,尤梅在学校前边,姓张的人家住。殷国志出了学校,右拐沿着去金鄜的路继续寻找。

    走到一幢有横屋的农舍时,一个戴着六瓣尖顶瓜皮帽、穿着长衫的年轻男士从农舍中走了出来。两人交会时,殷国志主动向他打听。

    “请问,您知道尤老师住在哪里吗?”

    瓜皮帽男士打量了一下殷国志,说道:“是十一中教地理的尤老师?你找她有事?”

    “我是她的同乡。”

    “说话有点像。”

    瓜皮帽男士指了指农舍的横屋,告诉殷国志:“第二个门。”

    殷国志确认了一下,道完谢,走了过去。

    横屋是山区民居无围墙建筑群的一部分,以堂屋为中心,左手边相对独立的房子为璜楼,右手边的为横屋。房子的高矮秩序排列为堂屋、璜楼、横屋。房子居住人的长幼、尊卑也按这一秩序排列。根据地形和住房需要,璜楼和横屋不是非得有,有些只有璜楼没有横屋,也有的只有横屋没有璜楼。而多数农家只有一明两暗、四扇墙的堂屋。

    前边说过的韩飞家就是这样:公公住左卧室;三伯、三婶住右卧室;四哥、四嫂住璜楼;宗长、谌莲住横屋。这样的建筑,大多依地势而建,不怎么讲究朝向。虽然朝北的房子,冬天会冷一些,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闲篇少扯,还是回到故事中。

    殷国志敲了几下门,推门进来,看见尤梅正在废纸上练习大字。

    尤梅问道:“你怎么找到这里的?”

    “问了同学。”

    “你来得正好,我这功底太差,你帮我把这些标语写了吧。”

    “学校的国文老师,或者教务应该都很会写字的呀,怎么要你这个洋学生写。”

    “同学们的事情。”

    “什么内容?”

    “宣传抗日的。”

    尤梅把桌子上的一张纸片推了一下,继续说道:“明天星期天,同学们要上街游行。”

    殷国志把彩纸裁成条,叠了几下展开,拿出一张来,摆好。再看了看小纸片,数了一下字数,在彩纸上点了几下。稍加停顿后,提笔写了起来。

    第一张写的是:“团结起来,把侵略者赶出去!”

    殷国志看着写好的标语说道:“好些年不写,生疏了。”

    尤梅坦诚地说道:“很好呀!就这么写。”

    第二句标语是:“同胞们!挽救民族危亡是我们的责任。”

    殷国志认真地写着,尤梅把写好的标语摆在椅子上、床上和地上晾干墨迹。期间,两人各自讲了近年来自己的一些情况。

    等把标语写完,收拾好笔墨,殷国志问:“你知道我家的情况吗?”

    “知道一些,你妹夫在逃亡的路上死了。现在你爸妈、春桃住在虎形山下的瑶乡。”

    殷国志自言自语道:“怎么到了这边,这边我家没有亲戚呀!”

    “有个姓王的,说是你的战友,他救了你的家人。”

    “姓王,是不是王云华吗?他还活着?”

    “我也这样猜来着,可上次春桃来龙潭司,我没有细问。你和你那个王营长就是那次战役后分开的吧?”

    “是的,在全州队伍打散了,我负了伤。他是认识我父母的:有次一起去广州,为了等那边的通知,他跟着我在我家住了一个月。他现在也在虎形山吗?”

    “不清楚!春桃说在小沙江洋布店里帮工,我估计这店就是他开的。”

    “哦!春桃经常来龙潭司吗?”

    “就来过一次。说是听说十一中到了龙潭司,来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我。我邀请她来当老师,她没同意。过年的时候,我想去一趟小沙江,一来雪太大,二要补课,就没去成。你不回去看看他们?”

    “去新化是要经过小沙江的呀。”殷国志停了一下,继续说道,“只要知道他们安全就好,见面不急。只是现在小沙江也不一定安宁。”

    尤梅问道:“你说,日本人能打到龙潭司吗?”

    “国军换装后,武器好了,也有制空权后,但国军是否能打好仗,打胜仗,还真不清楚。现在日本连十几岁的小孩都上前线来了,他们还有多大承受能力,这一点也不是很清楚。去年的作战、年初鄂西的会战,战前庙算胜率是有的,结果还是输了。这次可以说胜率更大,结果怎样,谁知道呢!作最大的努力吧,只能这样说了。”

    “这样没有信心?”

    “也不能说没有信心。确保安江吧,确保安江是底线。听说有新的部队空运安江,估计是刚打了胜仗的驻印军回来了。”

    殷国志问尤梅:“这仗总归要打完,你有什么打算?打完之后。”

    “我也没想好。仗打完了,鬼子赶跑了,自由、民主也该来了,那将是一个和平建国的时代。教书,启发民智,不是很好的事情吗?你觉得呢?”

    “我也这么想,只要和平到来,中国人就能用自己的智慧建设好自己的家园。我们加入这一洪流,无论贡献大小,那都是光荣的。”

    “那是多好的事情呀!……”

    他俩畅谈着,不再年轻的他俩,像年轻人那样畅谈着,身影渐渐靠拢。直到晚饭时分,殷国志担心起那些兵来,才不得不起身离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