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玉兰花开杜鹃后 > (97)李冬生得了一支枪

(97)李冬生得了一支枪

    下午阴北风

    (97)

    王开智猫在灌木丛中已近半个时辰了。刚才鱼汤喝得多了点,又要撒尿了。便和对面的李长友示意了一下,准备退到一号哨位去。刚要起身就觉得有异样,连忙扑了回去,并向李长友发去了信号。

    “山下确实有人。”

    最上面的刘子旭,连忙后撤,到了山岭另一侧的路上,飞快奔跑起来。到了井塘边看见周晋雷、向志富和尹世新在洗碗、打水,连忙让尹世新回去报告,让其他人跟着自己去哨位。闻声过来的李梅儿也要去,胖子没让,要她看着水壶。李梅儿没办法,翘着嘴巴去收拾水壶,心想:我要有枪就好了。她有些埋怨父亲李冬生,没把猎枪带出来。出来时,她问过李冬生。李冬生说:“莫丢丑了!这枪拿不出手,人家的枪连着放,不歇气。你的能吗?”

    一号哨位去不了了,鬼子已经接近一号哨位,而王开智、李长友已被鬼子超过,进进不得,退退不得。好在只有三个鬼子,一旦打起来,有效实施火力压制,可以保证王开智、李长友的安全。刘子旭四人已经选好位置散开,等待时机。不一会,右侧也有了动静,估计是自己人过来了。刘子旭正盘算如何一次性结果了这几个鬼子,后面的人开枪了,他只得跟着向鬼子开枪。“叭、叭、叭……”八颗打完,又压上一排子弹,正要开枪,有人站起身来向前冲,刘子旭连忙起身端枪向前冲去。到了地方一看只有一具鬼子尸体,其他两个不见了。大家连忙猫下腰来,正四下张望呢,王开智、李长友喊了一声走过来,告诉大家那两个一瘸一拐跑了。这时,伍建光赶过来了,问了一下情况,看自己人没有伤亡很是高兴,安排人把尸体扔下山去,让鬼子自己去收拾。又安排哨位后撤,确保遇到情况可以迅速撤出。

    一行人往上走,没到山顶就看见韩飞和李木冲的人在迎接大家。因为王开智、刘子旭对战斗进程和效果不满意,一路上提出了不少意见,使得参战人员没有显出应有的高兴。只有和战士走在一起的李梅儿,看见父亲、姐姐和乡亲迎上来,嘴上挂着笑,满脸神气像,好像她也参加了战斗似的。

    两个乡亲议论道:“看那得意样,她也能打日本!”

    “鬼才信!”

    这话被李冬生听了去。

    在刚搭好的一间以山石为墙,木头做顶的棚子下,韩飞向伍建光打听到了一些人对这次战斗的看法,认为有必要开一次会,总结战斗经验,讨论战术问题,于是让王小波把军官、士官叫来。

    再次听取大家的意见后,韩飞说:“战斗总结是殷国志该干的事,他不在我就勉为其难了,说得不对、不全面请大家补充。一、这是特四排组建以来的第二次战斗,这次战斗以零伤亡取得一死二伤的战果是值得肯定的,是一场胜仗。二、战斗中有些战士不注意保护自己,时机不成熟就向前冲,这种行为应该检讨。三、冲锋的技术动作存在问题,这个需要训练。四、这次鬼子只是试探,如果鬼子胆敢再来,要打狠一些,要打怕他。五、要是鬼子知道这是导航站,肯定会来攻的,我们的防御要尽量做得仔细些,防止鬼子探知这一点。六、向志富表现得很勇敢,也很有章法,值得表扬。”

    韩飞最后说:“总之,这是一次胜仗,不是败仗,不要这样垂头丧气。王开智和刘子旭的意见很对,大家要虚心接受,这样就没有人不高兴了。”

    韩飞胡乱讲着,大家胡乱听着,渐渐地也觉出一些味来,对有意见的那些人多出了几分体谅。

    散会后,韩飞一眼瞥见伍建光放在岩石边的三八大盖,说道:“拿这破玩意干什么?我们这里没有6.5毫米的子弹。现在是美国佬的M1,以前玩的是中正步枪,都比他好使。”

    “也是块铁,不能让他们捡了去。”

    “小气鬼!把它给李叔,子弹盒也给他,让他回去显摆显摆。”

    他们又谈论起李木冲百姓帮忙搭的棚子的事来。

    伍建光说道:“如果地方够大,也可以搭一处士兵休息的地方。”

    韩飞说道:“主要是油布不够,洋钉也没有领的,只能用四方土钉,四方土钉钉木板,木板容易开裂,油布上面没有压板就不牢实,也容易漏雨。至于棚子安排,首先尽报务组,再就是江娟,其次是军官,最后才是士官和士兵。”

    伍建光同意韩飞的说法。最后他们还是把谈论的焦点集中在阵地防务上。

    松山东西向陡峭,南北向与其他山峰连接。南边圭洞山,地势低,北边蜡烛形,地势高,东面俯瞰牛形山,西临涓溪,涓溪对面是高祖坡。因为高度适中,可俯瞰鹰形山、牛形山、木敖洞、圭洞、小黄沙等地,是此区间一战略要点。韩飞把松山防御重点放在南北向。由于山岭土层薄,掩体主要用木材加填土的方式搭建,这一方法是李木冲的百姓来砍树时想到的,韩飞对此很满意。南方与圭洞山的结合部有孙连策应,安全系数高,北面难一点,是重中之重。

    “我觉得这工事的胸墙高度不够,至少要一米二,最好一米五,还是要用麻袋,”韩飞继续说道,“要不让宋鸣晨、伍建明再去一趟指挥部。”

    韩飞没听到伍建光回应,一看才知道他睡着了。也是太累了,斧头砍木头、榔头敲钉子的声音这么大都能睡着。韩飞起身提起三八枪走了出去。

    江娟不再疯疯癫癫,这让韩飞多少有些不适应。因为错过上午的导航实战,江娟担心技术上出差错,所以老是问这问那。韩飞一次一次地介绍实战情况,比划着飞机从哪个方向出现,在哪个位置开始俯冲。

    韩飞很想宽慰一下江娟,说道:“不要紧张,我们也就是给一个大概方位。角度、标识,更多的是飞行员自己把握。”

    “要是能坐飞机走一遍就好了。”

    “好呀!那得先去芷江,桥江、老屋背也行。”

    江娟随手拿起一本翻卷了角的《地空协同要点》的书,然后放下,说道:“好吧!也不急,我们到上面去看看。”

    两人从棚子里出来向上攀援几步,拐过一个山崖便到了山顶。韩飞在天空中比划了一阵,然后带着江娟去看了萧世杰他们做的观察记录,选几处问了问,又去北山察看战壕掩体的情况。

    士兵们对一些技术动作还很陌生,特别是伍建光带过来的这些人,根本没有训练过,连单兵战术的概念都没有,认为拳脚功夫好就可以上战场,很多人的战术素养还不如向志富。韩飞十分了解这些情况,也很担忧,所以,听了士兵的要求,他毫不犹豫地跳下战壕来给士兵们讲述战术动作。江娟见状,只好走到一边去看山下的风景。

    龙潭司就在她的东南方向,完整的城郭就在她的眼前,淡淡的雾气弥漫在城郭的周围,使得城郭连同它旁边的龙潭溪都有了升腾的感觉。再极目远眺,在茫茫荡荡云雾之上,巍峨的雪峰山在空明的背景下显得格外清新,格外壮丽。江娟不能从众多的山峰中找出人们所说的苏宝顶,但江娟知道这雪峰山脉最高的山峰现在就在她的眼前。有人说,苏宝顶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虽说这是艺术的夸张,可今天从这个角度看,还真不是虚夸。

    远影近景,再看看山下的高祖坡和涓溪就清晰多了。虽然从这里看不到山南的杜鹃花,而那成片的翠绿的松树和油茶林,以及间隔其中的泛黄的草地,因为蜿蜒的涓溪、涓溪两岸斑驳的成片的田土、俨然的房舍而生动起来,形成了色调上的错落有致和构图上的静态平衡,洋溢着山水画的隽永神韵和乡土的芳香。

    江娟痴情的看着山下的涓溪,联想到了烟波瀚渺的长江:一声汽笛长鸣,激起几层浊浪排空,摇荡着多少人的心旌……

    李冬生走过来喊了两声“江长官”。

    “嗯。”江娟回过神来,问道,“李叔!什么事?”

    “你会不会使这枪?”

    李冬生把三八枪递给了江娟。江娟拉开枪栓,推上,打了一个空枪,说道:“好枪!”

    这样,李冬生跟闲来无事的江娟学习起打枪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