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玉兰花开杜鹃后 > (193)尤梅一行来到岭脚

(193)尤梅一行来到岭脚

    (193)

    刘明霞的歌声洒了一路,蓝三妹怀中的毛毛也笑了一路,手舞足蹈的,像是在伴舞一般。刘明霞因此劲头十足唱个没完,浑然不知已经把蓝三妹累出了一身热汗。

    江娟笑着说:“在这样的天气里,歌声会传得更远。”

    尹世新说:“那就不用这样急着赶路了,反正歌声已经到马颈骨了。”

    刚才经过梓坪时,刘明霞顺道去李郎中那里看了一下伤口,换了药。说是本来就不算什么,换了这次药就不碍事了。这样原以为伤情会影响任务完成的她自然愉快了很多,唱几首歌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江娟见刘明霞终于停下来了,就问怎么受的伤。

    刘明霞回答道:“前天,在庙湾和鬼子打仗,跟着蓝姐去抬陈排长的时候负的伤。当时还不知道负伤了,下来后,见腰这里有血还以为是陈排长的,仔细一看才知道是自己的。怎么就这么凑巧打着胳肢窝了,也不深,像是划了一刀,只是几件衣服烂了,还得补。”

    停了停,刘明霞轻声问江娟:“要是打着了××,会不会喂不了毛毛了?”

    江娟怯怯地看了一眼前边的男人们,红着脸没有回答。

    尹世新告诉尤梅从新金也可以去马颈骨,而且不用翻高山。

    尤梅说道:“是呀!去年我们从山门镇到龙潭司可不是走的这条路吗!不过也要翻山。”

    张魁安慢慢腾腾地,边分析边说道:“一来,那边可能有日本人,二来,大屋瑶寨也是很重要的。”

    张魁安接着问:“你们有没有大屋场的?”

    蓝三妹看了一眼尤梅,尤梅回答道:“蓝三妹就是大屋场的,她不太懂我们的话。”

    张魁安看了看蓝三妹,又逗弄了一下她怀中的毛毛,问道:“是男娃,还是女娃?”

    “男娃。”

    张魁安笑着说道:“这句话你听懂了,看样子不只有我这样问过你。”

    蓝三妹点点头。

    刘明霞又想唱歌了,这次她要像车把式那样坐到车辕上去。

    尤梅认为人员的移动将打破马车的平衡,所以拦了一手,说道:“这路本来就不平坦,要是马车翻了,搞坏了车,弄伤了人,下面的事情就不好办了。”

    刘明霞说,她夹在当中容易碰到伤口。

    尤梅知道这多半是借口,说道:“离龙潭司越来越远,尽量不要张扬,让男人坐在外面也是这个意思,有困难先克服。”

    她同时让车把式慢一点走,安全要紧。约摸一个时辰,马车到了岭脚,村口有人站岗。还没等尤梅下车表明身份,谌娟就出现在路边人家的门口,喊着“尤老师”走了过来。

    尤梅说:“一车人都是见过面的,也就不用介绍了。”

    江娟最后下车,谌娟见了更是惊喜,更加亲热。江娟告诉谌娟,明天韩飞也会过来,带兵驻扎岭脚。尤梅对谌娟说的正事有两件:一是、赶紧煮饭,吃了他们还要去大屋场;二是、找张九公通报情况。

    谌娟领着大家往自家走。下了坡,过了牌坊就是用青石板铺路的、两边都有院落的街道,街道的两边各有一条流水的渠道。谌娟告诉大家,左边流的是清水,可以直接喝。因为是要吃的水,就不能往里面扔东西。右边流的是街道左边人家用过了的水,不能喝。江娟见街道边只有小门,没有大门很是不解。谌娟解释说,这是南北向的街道,门都设在南面,从巷子口过去就是大门。因为是下坡路,大家走得很快,一会儿就能看得见居住区外的农田了。正当尤梅以为谌娟的家在农田中的某处时,谌娟领着大家左拐走进了一巷口,往里走过一门厅和一段院墙,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高大的青砖院墙和院墙中间设有门当的大门。谌娟让大家等着,自己从侧门进去,打开了大门,站在门口迎接大家。江娟问尤梅这门楣上伸出的三根木头是干什么用的。尤梅告诉她,这就是户对,门两边的石头叫抱鼓石,属门当的一种,两个连起来就叫门当户对。

    谌娟说道:“尤老师懂得真多,我住了这么久,也不知道这些。”

    尤梅说:“这说明你家的祖先可能是北方人。你知道吗?这开门也是有规矩的。我们这些人来,不应该两扇门都打开。”

    “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我也不知道。”

    正说着,大寒绕过迎门墙跑了出来,见这么多陌生人一下子愣住了,收了笑走到了谌娟身边。

    江娟走过去拉了一把大寒,板着脸问道:“你不认得我了呀!”

    大寒打了一下江娟,向庭院里的一个男人跑去。

    这男人是谌娟名义上的丈夫张魁友,村里人都叫他白狗。

    谌娟对张魁友说:“这些都是龙潭司的,有公干。你让伙房准备饭菜,要马上能吃的,他们吃了还要赶路。”

    张魁友问道:“还有人吗?”

    谌娟看一眼尤梅,转过脸回答说:“没有了。”

    张魁友说道:“我把人都喊过来,炒菜花不了多少时间,就是煮饭慢一点。”

    谌娟让大家在前堂大厅坐下,自己到后面走了一圈回来,又走到前堂屋檐下喊了几声“牛娃仔”。

    等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跑过来,谌娟问道:“你公呢?看见没。”

    “去下村了。”

    “你去叫。”

    小伙子刚想转身走,又回来问道:“大孃孃!他们是什么人?”

    “你就说是龙潭司的,有急事。你快去快回。”

    谌娟回到大厅给大家说,这小伙子是她兄弟的儿子。

    谌娟问刘明霞的伤怎么样了,刘明霞说不碍事了。刘明霞反过来问谌娟的伤情,得到了同样的回答。不一会,两个妇人端来热水和干净毛巾让客人洗手洗脸,然后上了茶。

    江娟喝了一口茶,说道:“这茶好。”

    谌娟告诉她:“这是前不久把从林子的地上摘下的嫩茶叶洗净后,大火烤、小火揉搓,反复几次,再冷却晾干而成。这是土法制的,算不上好茶。只是这嫩芽不好找,一年下来,能找到的也就那么一些。”

    “只有这个时候可以摘吗?”

    “也不是,一年四季都有,只有这个季节的最好,过了这个季节,就带苦味了。”

    女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话,男人们只能默默地坐到了一边。特别是张魁安,他捧着那杯茶,一看二闻三呷,好像做学问做研究一般。这时门口有了动静,张魁安站起来说道:“来了!”

    看见张九公和牛娃仔抬着自己刚才放在门边的铁器,连忙走过去,说道:“九爷,就放墙角,接着就走。”

    张九公把铁器放在迎门墙墙角,走过来说道:“急什么?家门干事!睡一晚明天再走。”

    说话进了大厅,见还有这么多客人,连忙走到上边,在主人的位置坐下。谌娟把客人一一介绍给张九公,张九公认得尤梅,其他冇年纪的不认识。张九公顺便打听了一行人来岭脚的情况。根据张九公过往的经验,岭脚是龙潭司,乃至溆浦县的最南端了,这些人虽然多了点,也不会往远处去,一定是到岭脚打止。

    张九公说道:“到了我们岭脚就不要急,到处看看,我们这里和别处有些不同。”

    尤梅客气地回应道:“张大爷这样热情,我们不知怎样感谢。我们公务在身,在您这里吃了饭,马上就走。”

    “走!去哪里?回龙潭司?”

    “不是,张大爷!我们这几个人要去大屋场。”

    张九公看着张魁安说道:“她们跟着你去?”

    “对!我明天再回来。他们说明天黄参议长也要来。”

    张九公又对穿着军装的江娟说道:“你应该不走吧?”

    “我不走。我陪您说话。”

    张九公笑着说:“那好!那好!还是这外乡的妹娃会说话。”

    张九公向张魁安打听黄雨燕为什么来岭脚,自己好提前准备。

    尤梅插话道:“山门镇已经被日本人占了,明天将有我们的军队开过来,以防不测。黄参议长来协调军队和地方联合抗日的事情。”

    “哦!你这么一说,我也猜到你们为什么去大屋场了。这样,我派人护送你们去大屋场。”

    “不用,我们有大屋场人。”

    “这山上有猛兽,不能让你们在我们的疆界里出事,我们送你们到南山界。就这样,娟儿!你陪他们,我去看看饭菜。”

    张九公说完,起身去了后院。

    岭脚与别处不同,这里的人大事小情都听张九公的,所有官员和客商的接待都由张九公家负责,别人没有这个权力。这一权力是世袭的,主掌这权力的人必须住在这个院子里。这个院子坐落在村落的巽位上,从风水上讲,这是很恰当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