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玉兰花开杜鹃后 > (217)蔡志明等到了李舜成

(217)蔡志明等到了李舜成

    (217)

    蔡志明在莲荷吃过下午饭,按要求再推一车弹药去小黄沙,就放下独轮车回了龙潭司。他在龙潭司有住处,而那些在龙潭司没有住处的都睡在莲荷。

    他先去看了一眼唐菁菁,胖女人告诉他,今天唐菁菁很听话,只要一说,不听话就不带她去两丫坪,她就老实了。胖女人还把听来的关于吴德满的一些事情给蔡志明说了,因为胖女人认为吴德满是蔡志明和唐菁菁的儿子。她说,那人带着日本人一家一户地、漫山遍野地找人去替日本人干活。好几个藏在山上的人都被他找出来了,大黄沙、景兴桥、木敖洞、屋茅洞已经搜尽了,没人了。蔡志明没有表现出对吴德满的应有关心,胖女人也就没有多说了。

    蔡志明没有去别的地方,他记着和李舜成的约定,回到吴衣裳店子等着。天色暗下来时,他点着了一根松明子,这样屋子里就不是一点光都没有了。

    人家说无商不奸,蔡志明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只有那些没有找到真正商机的人,才使用奸诈的办法来挣钱,而真正的商机是店和客之间,商和农之间可以互利的、扬长避短的有效合作。蔡志明把江浙一带的丝织品贩运到四川和贵州这些不产丝绸的地方,对各方都是有益的,这就是商机。这样的贩运只有通过诚实信用来稳定上下两端店家客户,才可以做长久生意,才可以挣到钱:奸诈是搞不好的。

    门外有动静,蔡志明连忙起身开门,来人不是李舜成,而是大黄沙保的干事,吴德坤。吴德坤见吴衣裳的店子里有人,心生疑虑,便过来问问。蔡志明说了一大堆话,费了好大的劲,才把事情给吴德坤讲明白。即使是把事情讲清楚了,但要取得吴德坤的理解,并要他同意自己带唐菁菁去两丫坪,也是很难做到的。

    吴德坤说:“黄参议长同意了也不行,因为吴衣裳是大黄沙的人,他婆娘也应该是大黄沙的人。大黄沙的人归大黄沙管,这叫着地方自治,乡公所管不着。”

    吴德坤郑重其事地告诉蔡志明:“这事还得吴德明保长首肯。”

    听了这话,原本思维清晰的蔡志明这下糊涂了。不过,蔡志明最擅长的就是与人交际,大不了破点财。

    他笑着说道:“好说!我因为与吴衣裳有旧,才愿意圆了他的心意。还请吴干事同保长说说好话,让我圆了他的心愿。”

    蔡志明说完,让吴德坤等一下,从床头拿出三尺素色绢布给吴德坤。吴德坤也不推辞,卷了卷塞进了衣兜。

    吴德坤说道:“放心!我去同保长说说。”

    吴德坤转身走了,走进了朦胧夜色之中。蔡志明这才注意到今晚没有月光。等蔡志明关上门,回到床头躺下,把被子的一角拉过来盖着胸部。还没有定下神来,门又响了。蔡志明不紧不慢的把门打开,这才知道是李舜成来了。

    “我以为你不会来了呢?”

    “怎么不会来?虽然你的衣服值钱,但对于现在的我没用,我现在东跑西颠的,粗布衣服更合适。”

    “那我们换回来。”

    李舜成把手上的衣服递给蔡志明,说道:“我的衣服,你就不要脱了,明天还要做事呢,等你离开这里的时候再说。”

    “这怎么好意思,要不你把我的衣服也拿回去。”

    说着,蔡志明把手中的衣服递给李舜成,李舜成推开了蔡志明的手,没有接。

    蔡志明请李舜成进屋坐一坐,又拿出来路上没吃完的牛肉干、豆腐干。李舜成拿了一块豆腐干,放在嘴里嚼了好久才嚼烂,因为耽误说话,他也就没再嚼了。

    蔡志明问了一下家里的情况,知道李家也是一个大家,又知道李舜成读过初中,有一些文化,便有意把自己的生意介绍给他。李舜成原本是看着蔡志明是外乡人,一人在龙潭司有诸多不便,想帮衬一下。不料相互之间有了好感,觉得这人比自己的父亲可亲,也就放开了。

    “蔡大叔!你东边最远到过什么地方?”

    “上海。”

    “上海有什么?”

    “高楼。那高楼,从底下往上面看,帽子都要掉到地上。”

    “那也太傻了吧,不晓得用手扶一下。”

    “哈!哈!也就是这样一说,还真没看到谁的帽子掉了。”

    “还有什么?”

    “电灯。”

    “电灯?什么是电灯?”

    ……

    蔡志明描绘着一个神话般的世界,把李舜成说得五迷三道的,不肯离开。蔡志明又把路上吃的,用炒黄豆和炒米磨成的粉子,放到搪瓷把缸里兑上水搅拌着在小炉子上烧开煮熟,给李舜成吃。李舜成吃得很香。

    吃完炒米糊糊,就听见王秀才出来打第二遍更了。还是敲一下,喊一句“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每一更,他出来喊两遍,现在也就应该是戌正时(18:00)了。因为谌玉清把值班安排的事情交给了李舜成,这个时候,李舜成也该回去安排了。他起身告辞,临走告诉蔡志明晚上不要出去,要是抓到了羁押所要到明天上午饭之后才会放出来,外地人更麻烦。

    送走了李舜成,蔡志明开始盘算起以后的事情来。第一个需要想清楚的是唐菁菁的问题,这个问题最大的变数是找不到唐家人。唐家本来就是外来户,家中又没有男丁承续烟火,二十几年没有往来,任何变故都有可能。如果真是这样,找不到唐家人,那唐菁菁该如何是好?其实这个问题早在二十多年前,蔡志明就想过。那时候他还不是老板,还没有做上这丝绸生意;那时候他只是一个略知诗文的愤青,只因为家里人强烈反对不给盘缠,才没有随黄锦北去北平;那时候他就想如果找不到唐家人,他只有把唐菁菁带回家去等黄锦北回来。现在想来,当年要真是没找到唐家人,他把唐菁菁带回了家,如果也像现在一样没有黄锦北的音讯,那他肯定已经和怀孕的唐菁菁结婚了,而且在当年送她回两丫坪的路上,蔡志明就这样想过,几次差点掉头回了赛市。但现在情况还是不同了,尽管这样,他还是应该带她回家。至于那个吴德满,那个龙潭人不会放过的化生子,只能由他去了,生也好,死也罢由他去了。

    “锦北老弟!莫怪我,我也没办法呀!”

    蔡志明把这悲怆的情绪、推车留下的手臂疼痛和身体的疲劳揉合成一片飘忽不定的流岚,任其在自己的梦里游荡。

    这夜,宵禁巡逻的四支队尽量避开吴衣裳的店子走路,因为他们听到那店子里面,好像有动静。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