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玉兰花开杜鹃后 > (224)张魁安参加自卫队训练

(224)张魁安参加自卫队训练

    (224)

    有枪就有人,有钱就有人。新金的自卫队很快就要成立了。张平化惊叹于自己的办事能力,才通知了附近两个甲的甲长,报名参加的人就已经超过三十人。张魁安、张魁山领着唐连长去新金,刚到村口,早就有人奔跑着报告了张保长,张保长小跑着迎了上去。

    唐连长带来了一个班,这一班的人多少有点抓壮丁的心态。他们认为这些所谓的自卫队员,只要上峰一声令下,就可以送到军营,连军训都可以省略。所以当要他们确定自卫队员时,不但剔除老年人、中年人,矮子、瘦子、胖子、瘸子、跛子、独眼、断手、断指,就连麻子、癞子、对子眼、歪嘴都不要,眼睛小的不要,长脸的不要,腰长腿短的不要,站不直的不要,手举不高的不要,如此等等。不但是前边三十人剩不下几个,就算是把整个新金里里外外找了个遍也没有凑齐二十人。倒是张魁山家的长工刘三、郭四、郭五符合标准,添上来将将二十人。这样一来王大伙计可就犯难了,他向张魁山诉苦道:“这眼见就要栽禾了,田还没整出来呢。”

    张魁山笑着说道:“自卫队吃的是我屋里的粮食,自家的粮食也不能都给外人吃了呀!到时候请人,你放心!到时候请人。”

    王大伙计嘀咕道:“这账也不知道怎么算的。”

    当然,既然当兵的都来了,军事训练是首先要搞的。这事由杨班长和两名战士负责,张魁安、王甲长作陪。至于张魁山,他的任务是和张保长一起陪唐连长考察地形地貌、风土人情。

    军事训练按照连长的吩咐严格地进行着,先进行的是队列训练。怎样听口令?什么是预令?什么是动令?这是首先要搞懂的,杨班长以“向右看齐”为例,让一名战士做示范。在杨班长的口令下,这名战士准确无误的完成了向右看齐的动作。教了几遍,问大家时,都说太容易了,懂了。可让大家做时,就是做不到整齐划一。张魁安建议分组进行,班长带十人,两名战士各带五人,张魁安、王甲长自愿加入班长这一组。果然,没多大一会,大家对预令和动令有了理解,动作整齐多了。接着,又教了一个向右转的转法,大家很快也接受了。看看其他两组情况也可以,于是再集中训练。班长调整了队伍排列秩序后开始正式教授“立定”“稍息”的动作要领,最后做站姿训练。

    这时,天下起了毛毛雨,料峭的风从北方吹来,颇有些凉意。杨班长和两名战士笔直站着一动不动,杨班长同时还口念动作要领,不断重复着:“重心前移至脚掌,挺胸、收腹、提臀、拔肩,目视前方。”

    张魁安也不说什么,跟着他们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十分钟。不到二十分钟,张魁安实在坚持不住,一屁股坐在地上。

    王甲长过来扶起张魁安走到一边,说道:“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身体又不好。”

    张魁安说道:“我还以为站一站,气血通了,就可以再年轻一回,没想到还是不行。”

    “那哪能。我们看他们练,自己莫逞那个能。”

    “不是我喜欢逞能,我不想逞这个能。只是到处都紧张得很,鬼子到龙潭司都十几天了,昨天他们又打了渣坪,要是真能训练出一支队伍来,对打鬼子多少有些帮助,岂不更好?”

    “鬼子会打到新金来?我不相信,这山坳里,请他来都不会来。”

    “也不是不可能,岭脚、黄泥保都相距不远。”

    “不说了,反正我不信。不瞒你说,我就是担心张魁山有了这些枪、这些人,就更不会听我的话了。”

    “那不会,张魁山不是你说的那种人。”

    “这之前,你同他认识不?”

    “不认识,今天才认识。他开始还不肯接这些枪。”

    “这说明不了问题,人都会随着情况的改变而改变的。你准备在这里待多久?”

    “不知道,听黄参议长的。也不管时间长短吧,尽量把事情做好一些就是。”

    杨班长招呼张魁安过去,他的意思是下午的训练到此结束,看张魁安有什么要交代的。

    张魁安站到队伍前面,说道:“今天组建了新金自卫队,这支队伍是为抗击日本鬼子而成立的,能参加这支队伍是光耀门楣、光宗耀祖的事情。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责任,挑起这副担子,努力、努力再努力,不畏困难,不畏牺牲。从现在起我们就要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是不是遵守纪律听指挥就看明天早晨的集合了。明天上午正辰时到这里,保办所集合。”

    杨班长宣布解散后,大伙还不愿离开,一问才知道都在等待发枪。

    张魁安问道:“谁说要发枪的?”

    “那不发枪,怎么打日本?”

    “也不是不发枪,是暂时不发,等你们训练好了就发枪。”

    有人说道:“不发枪,明天就不来了。”

    张魁安也不示弱,大声说道:“明天不来的,就不发枪给他。”

    听了这话,大伙儿才慢慢散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