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玉兰花开杜鹃后 > (414)十一师向大屋开进

(414)十一师向大屋开进

    晚上晴

    (414)

    天就要黑了,蓝德兴正在安排人把厨房里的大锅搬出去。殷国志刚才说,这么大的劳动量不能只吃两餐,吃不消的。恰巧修路的各支部队都到了大屋场附近,正好可以埋锅造饭,让大家填饱肚子。

    蓝德兴把别动队叫回来担任后勤。他们一回来就忙碌起来,凭借微弱的天光找石头准备在前院搭建临时灶台。

    韩宗久找到蓝德兴说道:“这么大的锅,就靠几块石头撑着,还要放满一锅的水,会把锅压破的。”

    蓝德兴问:“怎么办?”

    韩宗久回答道:“煮饭还在后院,煮好后用东西盛出来。外面只炒菜。”

    刚把灶的事情安排好,送菜的人就来了。现在正是夏季瓜果蔬菜刚种下,青黄不接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还有这么多小菜送来,有些菜还是刚摘下的。也有送来干肉、山货的。一个老人送来一些干鱼,是溪里那种很小很小的鱼,根本做不出一道菜。吴辉玲执意不收,说拿回去,自己还可以吃两天,放在这里排不上用场,浪费了。老人没有拿回鱼,拍了拍吴辉玲的手,走了。吴辉玲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没再说什么。事后听人说,这老人是个孤老,靠寨子里的人接济过日子,吴辉玲因此懊悔了好一阵。

    大家纷纷提着菜到溪里去洗,一些瑶族妇女也参加了进来。她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热闹的场面。大部分的人都喜欢人多热闹,都愿意和几人、几十上百的人一起来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没怎么见过世面的瑶族同胞也有这种想法和意愿,这说明与其他人合作实际上是人的一种本能,是社会性的表现,是大善之根源。

    这些瑶民不知道,这瑶山一旦打破千年沉寂,就还会有更多的人要来。这不,一个姓杨的师长,也要来凑热闹。

    一群缴了械的军人被带进了灯火通明、人头攒动的前院,得到提前通报的韩飞站在中堂的台阶上招呼他们过去。蓝德兴、殷国志也在此刻前后脚进了中堂。

    韩飞问被带进来的中校:“你是哪部分的?”

    “十一师。”

    “十一师不属于这一片,怎么到这里来了。”

    “我们十八军从第六战区调到四方面军参加雪峰山战役。”

    “你的姓名、军衔。”

    来人递过证件,答道:“鄙人姓郑,名彬,师部参谋,陆军中校。”

    韩飞看了他的证件和胸牌,没看出毛病,又把证件给殷国志、蓝德兴看过。

    韩飞对蓝德兴说道:“把武器还给他们吧。”

    等郑彬把手枪放回枪盒,韩飞说道:“真对不起。不过我第一次也是这样进瑶山的。”

    “没什么,取得信任需要时间。你们是哪部分的。”

    韩飞回答道:“我们是十五师的,是稀里糊涂闯进战场的。我们路过龙潭,正好碰到鬼子偷袭龙潭,就被临时编入一百军,没走了。因为我是龙潭本地人,半个月前又派到了大屋场。”

    “这里叫大屋场,不叫半江峰?”

    韩飞看了看蓝德兴,说道:“对!这里是大屋场,半江峰是个小地方。”

    韩飞向郑彬介绍了蓝德兴,然后说道:“半个月前,空军打击了进犯这里的日军,临走的时候,要一个地名,就是这位寨佬,说是半江峰,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军用地图上就没有大屋场,只有半江峰了。”

    “有半江峰这个地方吗?”

    “有,我们确实在那里预设过战场,鬼子没来,去渣坪了。”

    正在这时,江娟走了进来,韩飞起身介绍,没想到他们俩相互认识。江娟问郑彬,怎么到这里来了。

    郑彬对江娟和韩飞等人说道:“我们是奉杨师长的命令来联络的。十八军的任务是经溆浦、新化往南向湘黔公路、桃花坪一带发起攻击。我们十一师本来是先头部队,可是走过了。接到战斗指令时,我们都到安江了。没办法,只能从中间杀过来。我们现在的想法是从半江峰,不!大屋场这个空当过去,以最快的速度出山,只要有仗打,打到哪里算哪里。”

    韩飞说道:“出山就是山门镇,鬼子在那里有辎重部队,说不定是最大的后勤基地。”

    “离这里多远?就在山脚下,直线距离也就十公里。”

    “啊!这么近,快带我去。”

    江海涛走进来说道:“郑中校!别急嘛,吃点东西再走,你们的人都在吃。”

    郑彬看了一眼江娟说道:“江叔也在这里,怎么不早说?”

    江海涛握着郑彬的手笑了。

    江娟要通了刘明霞,要她派左丘带几个熟悉山门镇情况的人到石老爷山去。殷国志把D连的技术人员找来,询问郑彬十八师的重装备情况,得知没有105榴弹炮,只有75山炮,技术人员立即调整施工方案,将绞车工程停了下来。韩飞命令伍建明带领运输队所有人马立即出发到黄泥田等待友军到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