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玉兰花开杜鹃后 > (441)江海涛带队离开大屋

(441)江海涛带队离开大屋

    5月12日(农历四月初一)晴

    【当日战况:中国军队收复高沙镇,山门镇外战事平息,突击主力奔袭日军后撤要道——石下江。】

    (441)

    殷国志是吃过早饭才离开易珠山的。易珠山的东面是一段约一公里长的峡谷,有一条小溪和一条小路从金竹山下来,穿行其中。谷口是一处叫观音坳的地方。

    平日里峡谷中,微风习习,花香阵阵,脚下清溪辗转,藤条蔓蔓,小道幽幽,枝头鸟儿唱晚。若能徐徐漫步其中,可以洗涤一路风尘、一身疲惫、一世浮华。

    然而,日本人,那些初尝此山此景的日本人,却没能享受这一亘古的意境,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担忧,为部队的归程用命。

    昨晚,到达观音坳以北大坪村的日军不多,但意图明确,执行力强。他们蹚着地雷阵往前冲,好不容易到了观音坳,又遭到迫击炮、轻重机枪的集中打击,没有任何进展。入夜,殷国志把人撤到谷口下方的阻击阵地,并在谷底布满地雷。一个晚上只听见地雷响,不见人过来。

    半夜时分,唐云松和十九师的人来了,殷国志把指挥权交给了他们,随尹子耀到一人家睡觉去了。

    清早,醒来时,听见尹子耀和邝广泉在说话,尹子耀埋怨王小波没带他去龙潭司。

    “跟了他半个月,跑上跑下的,一点好处都没有,龙潭司都去不了。”

    殷国志起身参与了他们的谈话。

    “子耀!”

    “你醒了?”邝广泉问道。

    “嗯!子耀,你听我说,这是打仗,没受伤没牺牲,就是得到好处了,知道吗?”

    “喔。”

    “你去过山门镇吗?”

    “去过。”

    “龙潭司和山门镇差不多大,没什么新鲜的。”

    听了这些,尹子耀宽慰不少,转身把主人家准备好的饭菜端了出来。因为早上刚起床没有胃口,殷国志要了一些酸坛子里的泡菜,这才吃了两大碗饭。

    吃完饭,一看表都七点多了,殷国志立即收拾行李出发。他和江海涛约好九点钟在独栗树会面,一起回龙潭司。还有一个半小时,得抓紧,不能让长官等自己。

    江海涛也起得很早,昨晚已经和老夫人辞过行了。早上,只有蓝德兴出门相送。同行的除了江娟,还有伍建明、王通晓、萧世杰、谢来香和两个轻伤员,另外张魁良牵来两匹骡马替特四排驮运辎重。

    谌运铎还留在运输队,他让张魁良牵两头骡马回家,张魁良没牵,说不能发国难财。

    江海涛听说这事后,说道:“这也叫国难财!军用马匹,老百姓不能用倒是真的。”

    伍建明问,运输队这批人该怎么处理为好。他们都愿意回去,可邵阳还在鬼子手中,他们回不去。

    江海涛告诉伍建明:已经安排了,蓝德兴也同意,骡马留给十九师各连队,人交武冈县成立抗日地方武装。这事已经和武冈县的人联系过。没问题了。

    江娟说道:“韩飞把他们的军官和一些厉害的人都收进他们特四排了。”

    江海涛回应道:“不碍事。”

    他们经过武岗寨时,陈劲正跟着蓝彪要去对面山种红薯,两拨人遇上了。陈劲告诉他们,自己请假了,明天回去。蓝彪邀大伙进屋坐坐,江海涛谢绝了。江海涛认出了岩山,就和蓝彪多说了几句,问了一些家里和寨子的情况。

    见岩松在摆弄他的水车,江娟走过去问他这是做什么。

    谢来香一看,说道:“你这不对,应该是一个大滚子,水冲着滚子不停地动,水也就跟着滚子上去了。”

    岩松想起萧红雨也这样说过,说道:“怎么做?”

    谢来香说道:“得空,我找人来帮你。”

    江海涛见他们在谈论水车,走过来说道:“小伙子!你家有没有纺线的纺车?”

    “有。”

    “就做那么个大轮子,可以用竹片、木材,或者是藤条,最关键是中间那根轴,要牢实,固定好。至于怎样动起来,在轮子外边安许多木板,水冲着木板它就动起来了。”

    江海涛的说法,对岩松的启发很大。

    江海涛比殷国志先到独栗树,远远地就看见那边山头有人,江海涛问伍建明是不是他们,都说是,也就在岔路口静心等着。没过多久,殷国志过来了,行了礼,表示了歉意。

    江海涛说道:“没什么,你们比我们辛苦,就应该是我们等你们。”

    一行人有说有笑,继续往山下走,很快到了岭脚。一来谢来香要看看张九公的眼睛,二来要等韩飞和谌娟,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所以,张魁良邀请江海涛、殷国志进屋。江娟也想去和张九公说说话,于是拉着江海涛进了张九公的院子,殷国志也随着他们进来了。

    谌娟从后院,迎了出来,把客人让进中堂休息。这当儿,杨志勤把谌娟的包袱和几个人的背包系挂在骡马上。

    谢来香给张九公看了眼睛,要张魁良过几天去龙潭司和自己去一趟秧田岭,采一些药来。吃了对症的药,眼睛会比现在好一些。

    有些话不用说得太明白:张魁良去秧田岭,采药是一方面,两家人相互了解了解,也就好打算两人今后的事情,这才是最主要的。

    张魁良将张九公扶出来,江海涛连忙起身。张九公让客人坐下,喝了一会茶,聊了一些闲话。

    江海涛说道:“日本人败局已定,这个把月来,这一带的老百姓可遭殃了。”

    张九公说道:“还好,日本人没进岭脚,那些日本人到过的地方可遭罪了。”

    殷国志说道:“岭脚自卫队,在九公的带领下,为抗日作出了不少贡献,值得肯定。”

    韩飞补充道:“还牺牲了一个人,伤了几个,也因为抗战耽误了农时。”

    张九公说道:“这些不算什么。过去不知道打仗的狠劲,这下知道了。真不明白,那些发起打仗的人图个什么。也没打他们,骂他们,为什么要老远过来打我们,这是个什么道理?以前有个庚子赔款,据说,有些洋人国家没有要,给我们办了一些学堂,可见这外国人中也有讲理的人。”

    江娟说道:“也不对,按理说一分钱都不能给……”

    江海涛制止江娟说下去,请张九公继续说。

    张九公说道:“记起来了,你在我家住过一晚上。是吧?”

    “是的。九公,你的记性真好。”

    “哪里。我也就是担心还要打仗,不能再打了,不能让牛娃仔、大寒这一代人再遭殃了。”

    江海涛问道:“九公!你认为怎样才能不打仗了呢?”

    “我也说不好,老辈人讲骑马射箭的人爱打仗,厉害。那是他们穷,想抢东西。日本人过得比我们要好,吃的、穿的都要比我们好,那他们为什么还要打仗呢,搞不懂。你要是穷,抢一点就抢一点,你比我们好,还要抢,这就没道理了。没有教养,他们没有教养,对于这样的人,这次一定不要放过他们,要让他们长长记性。不然,他们还会再来。”

    江海涛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离开时,张九公送到门口,大寒也跑出来了。

    “再来,带小姨的毛毛来。”

    韩飞微笑着说道:“等大寒读书了,我就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