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学霸在三国 > 第三十一章 蔡府相邀

第三十一章 蔡府相邀

    再说对刘备也不怎么看好,刘玄德求学的时候热衷于声色犬马和华服玩乐,让卢植和其他弟子很是不屑。

    可是不知道刘备走了什么运气,失落在洛阳城闲逛竟然无意中遇到了郎中张若询。

    得知对方身份后,刘备赶紧向他自陈功绩;耿直的张若询一听,不由得大吃一惊,如此有功之人,竟然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长此以往的话,还有什么人会给朝廷出力呢?

    于是他赶紧进宫私下里觐见汉灵帝,“陛下,诸位将领杀黄巾建功,像皇甫嵩,朱儁将军也已经封赏了;甚至就连曹操和孙坚这等人,朝廷都已经重表彰;怎么可以遗漏刘备这般有功之人的封赏呢?还请陛下圣裁呀!”

    灵帝觉得张若询说的有些道理,为了顾全朝廷的威严,托张让给刘备弄了一个杂号册封的东夷校尉,让后便让刘备赶回了幽州。

    丁泽平后来听说了这件事情,不由得感慨:这个刘备的运气还真是不错,这等狗屎运都会被他碰到,还真是具有小强顽强的命格呀。

    收到朝廷送来的印玺和官服,丁泽平心情沉重:他和父亲丁原现在一文一武,同时年后又要分隔两地,有这些官职在身,灵帝是要把他们往火上烤啊,就连大将军何进也会时时惦记着他们父子俩!

      汉灵帝之所以这么做,既是为了让丁泽平感激涕零,彻底为他所用,以达到收买人心的目的;

    其次还可以把丁泽平推到风口浪尖,让河间郡这些外戚和司隶地区的世家大族对他更加忌惮,也要让清流一派的人对丁泽平产怀疑,不敢和他太过于亲近。

    汉灵帝是想要丁原父子做一个孤臣,让他在朝中没有同盟,这样二人才会忠诚耿耿的跟随皇帝,这样才能放心地够为皇帝所用。

    灵帝之所对抬高丁原和丁泽平,就是为了让他们和何进对抗,辅助新皇!不然的话,仅仅是一个并州牧的身份,还是不能对何进产生威胁的。

    而且他还留了一手防止新太守做大,也就是让远在汉中的丁泽平无依无靠,这样避免将来尾大不调的问题。

      谁说汉灵帝是个昏庸无能的人?这分明就是一个精明无比的人,丁泽平听完汉灵帝的诏书,先产生的想法就是这个!

    他听到汉灵帝的话,不是感到惊喜,也不是感到担心,而是为汉灵帝的睿智而佩服!

    汉灵帝打的确实是好主意,他这么做有些超出了自己预料的收获,那些外戚和世家大族肯定会对自己更加妒忌的,就连清流一派的那些人也可能会慢慢的疏远自己,到时候自己恐怕在朝中找不到一个盟友,寸步难行,只有跟着皇帝走了。

    不过丁泽平对此也一点不感到担心,他为什么要担心呢?汉灵帝有小聪明,可是他却是不知道历史的走向的。

    如果按照汉灵帝的计划,自己的确是可能走上他想让自己走的那条路,可到了公元189年汉灵帝一死,新皇被权臣扣押着,谁还会顾忌自己呀。

    只要丁泽平自己韬光养晦,在驻地内用心耕耘一番,到时候反而会有许多人才,因为自己的势力壮大,名望高而来投靠自己的,所以说自己要感谢汉灵帝一下呢!

    捋清了思路后,丁泽平心胸豁然开朗,便打算趁着这次洛阳之行好好欣赏一下大汉王朝的风光,和典韦商量决定明天出去城中逛逛。

    年前的最后一个月,就安心待在洛阳,算是好好享受一下古代的惬意生活吧!

    汉朝已经流行的糕点有芝麻烧饼,还有各色面条;小吃类有肉串、串烧,丁泽平边走边吃,丝毫不忘发挥纨绔该有的姿态,而身后的家仆早带满了买好的货物。

    这时,丁泽平随手递给小环一块甜点,本就恬静乖巧的环儿眼神迟疑了一下,在自家公子的鼓励下还是畏畏缩缩地拿过来品尝起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少爷,我们住的客栈有人找上门来,说是有重要的事情邀请你过去……”

    丁泽平转过身一看,分明是风风火火的王二狗大老远跑了过来,这位忠心耿耿的奴才此时却内心惶恐,生怕打搅到正玩得起兴丁泽平。

    “走吧,天色也不早啦,也该回去了”,听到丁泽平的回复,仿佛解放了一般的仆从开始屁颠屁颠跟着丁泽平回到客栈。

    “这是蔡府蔡大家的名帖,让你下午有空的话去参加一下洛阳才子举办的诗词品鉴”一个下人模样的人递上封黄色的信函。

    丁泽平很纳闷,自己和蔡邕蔡伯喈这个东汉经学大儒也没有过交集呀,好端端怎么想起来我了呢?

    也罢,今天我就过去碰碰运气,说不定还能看到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的蔡文姬,倒不虚此行了。

    洛阳,文学家蔡邕府邸。

    后花园的石亭中热闹不已,摆满酒食的圆旁边围坐着十几名年轻才俊,在眉飞色舞地交流着最近流行的佳作。

    丁泽平也及时赶到,一进来就听到他们在讨论几篇新创的诗赋文章,偶尔念到精彩之处往往引起其他人的共鸣,更有士子吹嘘不已,让坐在角落的丁泽平显得很是窘迫。

    中央的青衫老者终于发话了,“诸位且静一静,才子们来此稍作片刻,这次诗词品评大会现在开始”

    此人正是清流中人蔡邕,他面前横置静静躺着一把古韵味道的琴具就是焦尾琴,不禁让大家眼前一亮,终于有机会一睹它的真面目。

    当然,民间还流传着有关的小故事。

    相传蔡邕在朝廷为官,因他屡次正直谏言而惹怒了汉灵帝。蔡邕担心自己被杀害,便偷偷地逃离了京城,辗转之下来到了吴地。

    蔡邕精通音乐,在他烦躁苦闷之时,常常以弹琴缓解自己的惆怅;一天,蔡邕正在家中弹琴,隔壁的女房东正厨房烧火做饭。

    随后,蔡邕听见厨房灶膛中发出清脆的噼啪声。这声音引起了蔡邕的注意,他便聚精会神地倾听了木柴的声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