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学霸在三国 > 第四十八章 陌生来客

第四十八章 陌生来客

    城外白雪皑皑的一片,北风呼啸而过,地上布满了参差不齐的脚印,而太原城中却是忙的热火朝天,不像冬天那般死寂。

    从各地前来被收容的流民在丁泽平的安置下,都已经在官府中登记造册,现在对他们来说最幸福的莫过于每天都能领上一大碗热乎乎的粥,尽管不能吃饱却足够顺利地熬过寒冬。

    开春会有大批的荒地供流民开垦,丁泽平一开始考虑到土地有限的问题打算按户划分,不过后续土地改革成功的话,就再也不用担心侵占民田,所以狠下心来让郭嘉他们按人口分配。

    这些听到消息的男女老弱引起轩然大波,他们当中大多数是不相信的,官府哪有这么好心会白白交给,再说能迁移过来的都是生活走投无路的,身上钱财也不多。

    虽然丁泽平以后可能会面临层层困难,但随口许下的这个承诺却在灾民心里扎了根,在绝境中给衣衫褴褛的百姓一丝希望,有了生计才能活下去。

    正应了所谓的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至于世家那边,丁泽平明面上并未说要让郭,王两家把土地充公上缴,就是为了不打草惊蛇,毕竟是两股势力不小的地头蛇。

    “闺女,这碗粥你快吃吧,爹爹不饿……”

    在一处四周泥土搭建,房顶木板支撑的棚子中,一个身材矮小,沧桑的中年男子抖了抖肩上的雪花,把这会儿脸蛋通红的年幼女儿抱在怀中。

    “爹爹,你也吃”小女孩肚子饿的厉害,却迟迟不肯动嘴,望着面前和蔼的父亲哀求道。

    “好,好,你先吃吧,爹爹在外面已经吃过了”中年男子安慰道,心中却在无奈的期盼冬天好快过去,这样以来就有了活计。

    小女孩狼吞虎咽般把碗底也舔了个干干净净,却不知道看似坚强的父亲刚才对她说的只是善意的谎言,他只是喝了些汤汁罢了。

    ……并州城中很少因为茅草屋倒塌压死百姓的事发生,在入冬前丁泽平派人去城外把危房强制拆除,安置在城中搭建的公用大棚里,就是害怕万一雪太厚压死人。

    当然对这些满是埋怨的乡亲,官府也是补偿了一小部分抚恤的,以工代振的政策在丁原的支持下逐渐落实下去,领取救济粥食的人要出工,负责清扫路面上的积雪,搭建住的大棚,还有修理内侧破旧的城墙等等。

    还有马钧,蒲元的将造间那里,新式武器生产效率连丁泽平都看不下去了,一天时间工匠们只能生产几十件合格的成品陌刀和铠甲。

    这不丁泽平下令日后将作监在打制军械的时候一律采取流水线的工艺来生产,每人负责一个环节,比如说最后划分成:架起高炉,用鼓风箱把矿石加热烧红变成铁水,浇筑模型,淬火,锻打等这些程序。

    这样一来,蒲元只需要做些监督的工作,可以有大把的时候来搞研发,而马钧也在丁泽平的要求下从将作监分离出来。

    这时马钧因此有了新的方向,主要是军用上,丁泽平按照历史上他的特长让他专攻“诸葛连弩”,灵感呢主要是两个方面:根据秦弩和韩弩原有的模型,还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汉军装备的大致印象。

    除了连弩,丁泽平还发动所有匠人改进笨重的织绫机,凡是能提高织布效率,使用起来简便轻巧就行,首先提出方案的可以从官奴中解脱奴籍,并升为正是的匠官。

    没错,虽然根本上无法士农工商的阶级问题,但丁泽平决定从内部下手花重金慢慢引导,无论对这些普通的手工业者佼佼者还是身在将造间的学徒师傅,沉寂的心都开始躁动起来。

    一旦改进成功简直就是名利双收,纷纷拿起看家的本领和同行切磋起来,大家在提出不同的问题交流后都获益匪浅。

    除了织绫机和连弩,丁泽平最后一个愿望就是没多大技术含量的轮转式抛石机,草草地按他心中模糊的记忆把图纸先画了出来,那真是不忍直视。

    丁泽平到后来还不知道马钧怎么能看懂的,他那像鬼画符般的结构图也许只有天才能窥破其中的玄机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模型吧。

    连续下达了三道死命令,即使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但都是重中之重,但在丁泽平接下来的计划都是关键一环,不容有失。

    随后丁泽平便派人把奖励品运过去一批,有金银珠宝,有粮食米面,还有田产地契,就当是让匠人们先开开眼。

    有一天,刚视察完城中状况的丁泽平便打道回府,却不知一个不速之客正在找他。

    一老一幼的两人由并州地界进入太原城,如过往的路人一般没有引起守城官的注意。

    “爷爷,你不是最讨厌给大官治病吗?这次怎么还会大老远跑过来呢”一个扎着发鬏的小男孩仰起头问道。

    而头顶这位鹤发童颜,手持黎杖的老者涩然笑道:“孙子,爷爷虽痛恨贪官污吏,可医者仁心如果见死不救有失本心,再说我俩从太原走来,民风剽悍但好歹吏治还算清明,街头也少有饿死冻死的乞丐,实在难得啊”

    “哦哦,我也想跟爷爷一起见见这个州牧大人长什么样……”一阵冷风吹来,小男孩下意识的裹紧了衣服。

    “走吧,前面很快就到了”老人慢悠悠的说道,步伐却稳健有力。

    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正是游历四方的神医华佗,和长沙张机张仲景,和南方的董奉被尊称为建安三神医,杏林高手的医术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当时远在洛阳的丁泽平为了给郭嘉治病几乎发动了全部的暗探,最后鹰卫们打听到华佗曾在冀州附近出现过,可当他们亲自过去时连人影也没看到。

    就当要无功而返的时候,一个头脑灵光的鹰卫害怕回去遭到上级的责罚,花了大力气托人打听到华佗孙子的住处,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留下书信以便他们爷俩收到消息后能尽快赶过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