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愚人节之后 > 056:晚朝(一)

056:晚朝(一)

    按照朝廷的规定,每天除了举行早朝外,还有举行午朝和晚朝。

    朝廷规定,六品以上的京官和进京办事儿的地方官员不论级别都要参加早朝,午朝一般由皇帝召集,有急事急需研究的部门官员和内阁成员参加,晚朝六部尚书、内阁成员和有事儿要奏报的官员参加,其它的没有事儿的官员可不参加。

    朝会在武英殿举行,雷鸣等人刚刚到了午门,便有司礼监太监王廉迎了上来,“禀王爷,太后、皇上,内阁大臣们都在武英殿等着呢!”

    “前面带路吧!”,雷鸣吩咐道。

    “咱家遵王爷旨!”,王廉顺手接过雷鸣手里的马缰绳。

    按照朝廷的规定,王爷等勋贵是可以在外朝骑马的,但官员们不行,王家彦早在承天门外下了马,所以,雷鸣也下了马牵着和王家彦并排步行进入皇宫。

    王家彦的马匹不可以牵进宫里,但雷鸣的马是可以牵进宫的,他的马本身就选自御马监。

    就是这一个细节,让王家彦又感到了雷鸣和善的一面,他就是奇怪,这王爷要是厉害起来了,没有人不感到害怕,谁都敢动,要是和善起来了,倒是像一个邻家大哥,想起早朝上雷鸣将朱纯臣等人下狱不说,还个个将腿都打断的情景,王家彦就感到雷鸣的性格具有两面性。

    张兴张旺要跟着雷鸣进入武英殿,雷鸣止住了他俩,“你们不用跟着了,在外边等着吧。”

    早朝时因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所以,雷鸣带着李钰张兴张旺进了皇极殿参加早朝,为了是防止发生意外,现在什么都知道了,参加朝会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事儿,张兴张旺就没有必要跟着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登基后朝廷形成了一个惯例,晚朝和午朝商议政事时选在文华殿,军事事宜则在武英殿。

    雷鸣进了武英殿,张嫣、朱慈烺、李邦华等六部尚书以上的人员全部等在里面。

    只见正面台阶上摆着三把椅子,张嫣坐在中间,朱慈烺坐在左手,右边的椅子空着,显然是留给雷鸣坐的。

    台阶下,按照左武右文的规矩,左边,周刚坐在首位,下首依次是巩永固、刘文炳、英国公张世泽、定国公徐允桢,右边有两排椅子,前排首位坐的是首辅李邦华,依次是倪元璐、范景文、蒋德璟三位阁臣,六部尚书则坐在后排。

    进来的雷鸣有点不好意思,“太后、皇上,臣回来晚了。”

    张嫣笑了一下,“不晚,我们也是刚刚到,正等着王弟呢!”

    在王廉的引导下,雷鸣坐在了张嫣右首的椅子上。

    此时,整个武英殿看起来不像是朝会,更像是水泊梁山的山寨聚会。

    “皇上,王爷也回来了,咱们开始吧。”,张嫣说道。

    朱慈烺看起来仍在悲伤中,说道:“一切由太后和叔王主持。”

    真是的情况是朱慈烺确实很悲伤,不仅爹死了,娘还一起死了,这朱慈烺是一个懂的孝顺的皇子,岂能不悲伤。

    雷鸣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几个太监说道:“你们全部出去,周刚去调锦衣卫在门口站岗,无关人员不得靠近,发现偷听者打二十军棍。”

    周刚站起来立正答道:“是!”

    李邦华楞了一下,接着脸上微微露出笑容。

    倪元璐和范景文也相视微微一笑。

    只有蒋德璟的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

    后排的六部尚书倒是人人脸上都带着惊喜。

    张世泽和徐允贞感到很奇怪,超会期间,皇帝有事,谁伺候?

    巩永固和刘文炳相视一笑,他知道在座的大臣们都很讨厌太监,可是先皇信任太监、重用太监,使得太监嚣张的过分,弄的普通的大臣们根本不敢招惹这些内阉,也就是他们几个职位高的外戚和大臣敢和太监叫板,还拿这些太监没有办法,有时候还遭到太监构陷,因为内宦掌握着东厂,好在崇祯不糊涂。

    在明朝,除了太祖和成祖时期,其它的朝代,太监都十分的厉害,最厉害的当属天启朝的魏忠贤,崇祯朝总体来说相对还好点,但也不是谁想惹就能惹的。天启朝时,魏忠贤一手遮天,自称九千九百岁,叫板的几个大臣先后都遭到了魏忠贤的黑手。

    王廉等几个司礼监太监都楞了,站在那里看着张嫣和朱慈烺。

    也不能说他们有什么企图,主要是以前朝会时,他们都是在场的,因为他们是皇帝的人,无时不刻要照顾皇帝,今天突然变了,要他们出去,以为听错了。

    张嫣训斥道:“没有听见王爷的吩咐吗?全都给我滚出去。”

    太后恼了,王廉几个人赶紧的跑了出去。

    张嫣看了一下所有人说道:“今后要形成规矩,大臣们议事,太监一律回避,有敢不守规矩的阉人,尚书以上的官员有权处置,该打该杀随意。”

    朱慈烺很赞同,“太后所言甚是,父皇就是太信任这些阉人了才落到今天的局面,要不是那几个监军太监贪生怕死,流寇怎么会打到京城?父皇母后何以被逼的殉国?”

    这说的是王之心、杜勋和杜之秩。

    王之心监军大同,大同投降了农民军,杜勋监军宣府,宣府投降了农民军,杜之秩监军居庸关,居庸关也投降了农民军。

    李邦华非常的高兴,“太后、皇上英明!这些腌臜的东西要防着点,很多的机密都是这些阉人传出去的,陈演勾结内宦探听皇帝消息的事儿再不能发生了。”

    朱慈烺听了点头,“阁老说的极是。”

    张嫣说道:“咱们就先汇总今天的情况,然后商量一下明天的事情,你们那个先说?”

    李邦华向着台上抱拳行礼后说道:“臣先说吧,遵照王爷早朝上的吩咐,今天六部九寺的官员全都发动起来了,早朝的安排,全部都落实了,总共召集守城的百姓七万八千余人,其中有六万余人报名参军,经过挑选最终选定参军者四万九千六百六十六人,六部五寺二监共选派三百四十二名年轻一点的官员负责带队守城,遵照王爷的吩咐,六部动员了饭庄厨师和妇女老壮一千多人,开设伙食点四十八处,晚饭全都是这些临时的火头军做的,官兵比较满意。为了守好城,计划丑末再加开一次夜餐,主要是供应热汤,夜晚天凉,可让守城的官兵暖和一下身子。参加守城的人马安排的也很有秩序,按坊编队守城,兵马布置全都由巩驸马和刘爵爷调遣指挥,已布置完毕。户部也将银子全都发放到了每个人手里。粮食调运全部到位,户部和仓署安排了专人值守,随时可以出库供应。遵照王爷的吩咐,顺天府、京畿道、六部五寺抽调了部分官员组建了以官员家丁为主的多支巡逻队,加上锦衣卫巡逻,城里的治安可以确保不会出乱子。市场也算平稳,还没有发现敢违抗朝廷命令的投机商人,老百姓也不慌张了,兵部和户部携手运送了大量的粮食到外城,王爷收降的三万降兵的吃饭应当没有多大的问题。另外,听说锦衣卫抓获了几百名流寇的细作,具体情况周国公细说,臣提议暂时实行宵禁。”

    张嫣转头看着雷鸣,意思是征求雷鸣的意见。

    雷鸣点头,张嫣说道:“准!”

    李邦华抱拳继续说道:“大行皇帝殡天,全城的百姓都很悲伤,有的人自行带了孝,我等三人商议,既然大家已经知道大行皇帝殡天了,京城也稳定,可公布大行皇帝殡天的消息,从明天起,全城戴孝服丧,并按规定,全国禁止婚嫁一年。”

    张嫣点头,“既然这样了,就按李阁老的意见办吧,新帝何时举行登基仪式?年号如何?”

    李邦华看着张嫣说道:“皇上的登基仪式何时举行,臣以为等打跑流寇后举行最妥当,年号我等先议出几个供皇上选择。”

    朱慈烺说道:“朕登基仪式不急着举办,等办完先皇先后的葬礼也不迟。”

    张嫣又转头看着雷鸣,“王弟,你的意思呢?”

    雷鸣想了一下,“新帝的登基仪式可以往后放一放,等打跑流寇后举行不迟,也不差这一两天,年号应当马上拟定出来,否则没有办法颁布法令,不利于朝廷诏敕全国。”

    这说的是新皇登基,要大赦天下的事儿。

    倪元璐站起来,“臣以为王爷所言极是,现在就可以将皇上的年号商议定下来,明天早朝公布,不然,以何种诏令全国居丧。”

    范景文跟着站起来,“臣附议。”

    蒋德璟也站起来了,“臣附议。”

    接着便是其它的人的附议声。

    张嫣说道:“王爷说的极有道理,大家集思广益,现在就商议一个。”

    大家思索一会儿,范景文站起来说道:“臣以为我皇虽然年轻,但有鸿鹄之志,可用鸿鹄纪年。”

    巩永固站起来说道:“范大人所言甚是,臣以为用太平纪年寓意最佳。”

    六部尚书交头接耳,张忻最为年长,代表六部尚书的意见说道:“范阁老和巩驸马的提议均数上乘,我等认为还可以用中兴作为纪年。”

    张嫣看着朱慈烺,“你喜欢那个?”

    朱慈烺却说道:“朕想听听叔王的意见。”

    张嫣便扭头问雷鸣:“王弟,你看那个比较好。”

    雷鸣说道:“年号是一种美好的寄望,年号起的好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要有所作为,要说预示这未来,臣弟推荐一个。”

    张嫣说道:“王弟你说。”

    雷鸣说道:“天统!”

    “天统?”

    “对!天下统一,再没有战乱。”

    张嫣想了一下说道:“这个年号好!与永固提的太平有异曲同工之意,但比永固提的太平寓意更高远。”

    朱慈烺也觉得天统的寓意很好,自他记事以来,国内群寇纷起,久剿不灭,关外,建虏越来越强大,一个小小的部落,竟然发展到立朝与朝廷对抗,反过来压着朝廷打,使得大明的江山社稷越来越艰难,许多的兵将战死沙场,很多的老百姓不是死在流寇手里,便是死在建虏的屠刀之下,天下统一再没有战争,寓意高远,“朕属意天统这个年号!”

    李邦华也认为年号吉利就行,世界上的事情不是名字起的好就能好的,关键是看你怎么去做,“既然皇上选定了天统,明年即为天统元年。”

    张嫣说道:“就这么定了!”,接着又问道:“其它的情况怎么样?”

    周刚站起来说道:“锦衣卫奉命全城搜捕流寇的细作,截止到下午已经抓捕三百三十二名,经过审问,一个流寇奸细交代说进城的流寇共有三百五十名,这样还差了三十八名,估计这个流寇说的三百五十名不准确,也可能是有些流寇分布在外城,已经随着朱成矩部投降了,也有可能是还有漏网的,不过经过反复筛查,再没有发现可疑人员,搜捕流寇奸细的事儿做的十分顺利,得力于全城动员,值得说明的是搜到了一组建虏的细作,共三人,北镇抚司正在严刑审问,估计很快就能问出结果来。”

    “另外,内宫的宦官和宫女基本上回来的差不多了,一些殉国的宦官和宫女的尸首也从金水河里捞出来了,等打跑流寇后便可以安葬,值得说明的是需要尽快的与他们的家人取得联系,最好让他们魂归故里。”

    张嫣点头,“忠勇公说的极是。”

    李邦华、倪元璐、范景文等大臣佩服的看着雷鸣,早朝上,雷鸣说城里有建虏的细作,要注意搜查,他们都不信,因为建虏都留着不一样的头型,怪怪的,说话口音也不同,北京城从来就没有见过这样的人,现在看来果真如王爷所说,城里真的混进了建虏的奸细。

    雷鸣说道:“周刚,你要安排锦衣卫严厉审问,对待奸细的规矩你懂,上手段,一定要问出还有那些同伙,争取一网打尽,这关系到与建虏的战争。”

    周刚立正答道:“王爷放心,我已经交代过了。”

    此时的周刚多少感到有点不真实,现在的他们居然混进了朝廷,雷鸣成了王爷,他成了忠勇公,李丽成了大公主,牛逼轰轰的锦衣卫居然成了他的部属。

    接着雷鸣便说了安抚降俘的事儿,“总体说来这些降俘已经真心的归附了朝廷,接下来便是整顿训练的事儿,希望早日打造成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效忠国家的军队。实际上,建虏潜伏到我朝的时间不是一天半天了,也不是只有这几个人,我朝的一举一动建虏基本上都知道,本王猜测建虏最近一定会全力以赴大举入侵,并且这次不是为了抢劫,而是奔着抢夺我江山社稷来的,现在,我们最缺的是兵员,所以,这支降军不仅要参加对建虏的作战,还要参加与流寇的作战,明天,李自成必然要反扑。”

    雷鸣的话一说完,顿时大家都紧张了,既然京城里发现了建虏的奸细,恐怕还有许多藏匿在其它地方,王爷推断的应当不会错,建虏一定会趁火打劫,这建虏可非同流寇可比,战斗力非常的强,几次入关,大明调集了众多的军队都没有办法拦截。

    另外,李自成再来攻城也不容疏忽,外城的降军刚刚投过来就安排上战场能行吗?李邦华非常的担心,“王爷,这降兵可靠吗?”

    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这伙人原来是流寇,万一战场上反水怎么办?

    周刚刚想说话,王家彦站了起来,“首辅没必要担心,大家不知道王爷的手段,现在,就是让他们回到李自成那里,他们也不敢。”

    众人都吃惊的看着王家彦。

    王家彦接着说道:“早上,在下跟着王爷去安抚这伙降军,这整整一天就和这些人打交道了,知道了很多的事情,原来这进城的流寇是两伙人,一伙是主动投降的朱成矩、刘玉尺部,他们是被李自成强逼着加入的,另一伙是李自成的嫡系部队,昨天晚上,王爷在收降朱成矩部时,便让朱成矩交纳投名状,朱成矩和刘玉尺便带着人将另一伙流寇的所有军官都骗到一块杀了,王爷这才收降了他们,今天早上王爷便对所有的降卒说道愿意参加官军的欢迎,不愿意参加的发放路费回家,还真的有四十多人要求回去,当时下官不理解王爷的意思,后来才感到王爷太高明了,简直是妙不可言,这四十多人全部都是李自成的嫡系部队的,你想他们离开后回家肯定是不可能的,肯定又回到李自成那里了,还不把朱成矩、刘玉尺投降并杀死李自成的嫡系部队军官的事儿详细的告诉李自成,大家说,朱成矩等人敢反水回到李自成那里吗?在下敢说,要是朱成矩等人上了战场肯定比官军都拼命。”

    大家听完王家彦的叙述无不感到惊讶,王爷还来了这一手,真是高明。

    张嫣知道雷鸣三个人的底细,便知道雷鸣所作的每一件事儿都是有极强的目的规划的,现在,她最担心的是建虏入塞的事儿,她想历史上肯定是建虏趁火打劫灭掉大明朝的,不然雷鸣不会这么说,忍不住问了雷鸣一句:“王弟,建虏真的要趁火打劫吗?”

    雷鸣慎重的点点头,“很快,恐怕不超过一个月,此时,建虏应当在召集人马。”

    “这可如何是好?”,一向镇静自若的张嫣有点慌了。

    雷鸣笑道:“太后不必慌张,建虏也不是什么三头六臂,我朝先前是有实力打败建虏的,只是作战计划漏洞百出,战术方法不切合实际,部队之间缺乏统一指挥,用人也不当,文官多数不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儿,凭想当然瞎指挥,不败才怪?要说建虏不可战胜,那是长别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但不得不承认有两点建虏比我们的军队强,一是建虏的士兵战斗意志远远的高于我军,二是建虏全都是骑兵,速度快,我军以步兵为主,根本无法与之交锋,但我们并不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臣弟猜测,吴三桂明天就到了,这吴三桂现在已经怀有二心了,与左良玉、刘清泽五十步笑百步,一路货色,必须除掉,然后换将带兵马带回山海关,大造声势要夺回宁远,这样建虏就不敢倾全部之兵来攻打我朝了,臣弟推测,建虏满打满算也就能动员十二三万人马,如果山海关能牵制其五万人马,剩下的七八万人必然会分成两伙,仍旧是一路从密云、一路从遵化入塞,我们可选一有利地形预设埋伏,集中兵力消灭其一路,争取全部消灭,我们的办法是一路采用坚壁清野,节节抵抗,使其不能快速的到达我核心地带,另一路设伏,彻底的打败了这一路建虏后,再集中所有的兵力消灭另一路,要是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建虏就算完蛋了,辽东丢失的土地马上可以回到朝廷的手中,建虏撤藩称臣,但实现这样的战斗目的,恐怕不现实,但只要我们能消灭建虏一路三万人,另一路的建虏也就不敢继续入侵了,自然要收兵回撤,这样我们与建虏之间就取得了暂时的战略力量平衡,建虏短时间也就不敢作入塞的美梦了。说实话,建虏人少兵寡,只要我们能消灭其一路三万人马,他们就元气大伤了,至少两年内不敢侵略我朝,我们可利用这段时间训练部队,全力以扑的剿灭流寇,一年剿灭李自成,两年消灭张献忠,然后挥兵东进,与建虏决一死战,永除后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