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无与伦比大将军 > 第9章边关急报

第9章边关急报

    星空下的烨城灯火通明,喧嚣热闹,一匹快马由北面永和门而入,直奔皇城玄武门去。

    守城的卫士来不及去看那人是谁,只看见大烨传信所用的令旗一闪而过,暗夜中留下淡黄的残影。

    城门前人烟稀少,不受阻碍,他便疾驰而过,可是大街上夜市刚起,万民游走在隆昌街上,直叫他伸展不开手脚。

    “代县八百里加急奏报!”

    只听到他一声高呼,余音高亢,婉转久绝,在他周围人群先安静下来,随着他一声声的呼喊,整条隆昌街变得鸦雀无声。

    “代县?那不是北境昌平王的辖区吗?”

    快马纵身而去,只留下无数的疑问回荡在路人的脑海里。

    自从昌平王左亮平定凉州的胡兀人之后,这永和门可是再也没有进过像他这样风驰电掣,见声不见人的快马。

    回首已经快十五年了,代县急报忽然传来,莫不是战火再起?

    “听说陛下给迎阳郡主赐婚了,是不是昌平王要回京了?”

    人群中议论纷纷,你一句,他一句的接着茬儿,已经无人再有心游街了,一道道目光随着快马而去。

    “呦,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不知道哪家公子有幸得此厚恩啊?”

    “听说是丰泊亭侯,刘谌。”

    “谁?”说起刘谌,群众里传来一阵惊呼,都不敢相信,迎阳郡主未来的夫君竟然是刘谌!

    快马逐渐远离人群,高呼声也慢慢消失,街边的人群中却是七嘴八舌,如潮海上升,波涛不止。

    养心殿

    “咣啷”一声,崭新的玉碗碎裂开来,碧绿的光泽在殿中折射。

    高阳闻声而动,佝偻着身子悄悄走进来,双眼微微上瞟。只见龙颜盛怒,面色潮红,一双剑眉下的双眸瞪圆,鼻孔张的快要赛过眼珠。

    八尺高的身材犹如庭柱一般,双手撑在面前的案桌上,神情渐渐恍惚。

    “出去!”

    高阳刚想着捡起地上的碎玉渣子,就听到陛下一声怒喝。

    “没有朕的旨意,谁也不准进来!”

    咆哮的声音犹如深渊中苏醒的巨龙,狰狞的面容上显露出他内心的愤恨。

    高阳不敢迟疑,连忙点头向后退出。

    明亮的灯火照在养心殿的龙颜上,一双明眸闪亮,聚成一点,看着案桌上的奏报。

    他又看了一遍,奏报上的文字没有变化,他的脸色却是平和了许多。

    “胡兀人南下,昌平紧急缺粮,望陛下调配。”

    这就是从代县八百里家急传来的奏报。

    胡兀人来了多少,是谁统帅,何时袭击的边境,上面是一句话都没有提。

    大烨军备如何,战略如何,伤亡如何,上面也是一句没有。

    这无疑像是左亮站在他的面前,直截了当的跟他讲,自己的士兵吃不上饭了,您给我点粮食吧。

    转而一想,他将事情最阴暗的那一面想了出来。

    赐婚一事摆明了是想削弱左亮在北境的地位,这个时候送来求粮的紧急奏报,是不是他想扩大实力,好在王权易主之时做出应对?

    左亮待在北境的时间太久了,久到人们似乎都已经忘记了,昌平王还是大烨的臣子,昌平还是大烨的国土。

    上一次见他,还是在五年前,左亮进京筹办设立世子的时候。

    转眼间,左洪也在北境待了五年了,他也应该早已熟悉一切,能够担当起昌平王的大任了。

    皇帝刘旭的心里顿时犹如一颗坠海铁石,深深的沉了下去。

    月如刀,一把悬挂在烨城上空杀人的刀。

    繁星暗淡,夜色更是浓重,无边无际的天空里只留下微弱的刀芒。

    “噗通”一声,刘旭跌坐在椅子上,浑身无力,双目空洞。

    碎裂的玉石中倒映着他满头的花发,黑白交杂中似有千愁万难奔涌而来,那张怒气冲天的脸上像是蒙上了一层灰烬。

    他已有五十六岁,再过几年他便成为了一个满头白发,神情萧瑟的老头。

    可是,大烨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太子尚且年轻,诸多事务他还没有能力摆平。

    放眼朝中,以太子为首的太子党和以福安王为首的福安王党明里暗里争斗不休。

    遥望远方,北境大权掌握在左亮手中,一旦有所变化,无人能够掣肘,大烨的半壁江山转瞬丢失。

    西方诸国虽然表面上臣服在大烨的威严之下,但是情况稍有转变,他们便会一拥而上,像一群蚂蚁般蚕食大烨疆土。

    他不禁哀叹,这些年来他都做了什么?

    “唉......”

    寂静的养心殿上传来一阵哀吟。

    高阳守候在外,听到这声叹息,眉头也是皱起,不知道北境又发生了什么事,会不会影响到刘谌的婚事。

    夜渐渐的深了,人慢慢的困了,新的曙光即将照亮大地。

    旭日未升,晨鼓未鸣,大公鸡的嗓门还没有理顺,玄武门又飞进一匹快马。

    令旗招展,一团淡黄色的光影赫然停在肃静的宫门前。

    “永县八百里加急奏报!”

    这一声高呼冲破清晨的薄雾,穿透威严的高墙,火一般的在皇城中蔓延开来。

    永县和代县相隔不到百里,同属昌平王管辖境内。

    疲倦的目光落在案桌上,褶皱的纸张上凹凸不平的文字跳跃在那双暗沉的眸子里。

    血红的丝线蛛网一般笼罩在眼球周围,那张肃穆威严的脸上写满了劳累,转眼之间,刘旭像是老去了十岁。

    “昌平缺粮,望陛下尽快支援。”

    新来的奏报更是简洁,这让刘旭心里纠结不定。

    “来人!”

    刘旭一振精神,令声道:“叫督武卫统领来!”

    “诺。”高阳远远的站在养心殿外,应了一声,急忙吩咐下去。

    不一会儿,一个身穿暗灰色鳞甲的将军走来,未等他行礼,刘旭率先发话道:“免了。”

    “北境巡查使可有消息传来?”刘旭紧接着问,那双龙眼聚着光,瞳中血丝散去,眼白明亮。

    督武卫统领杜岩禀报道:“回陛下,每日辰时才有北境消息传来,还要等上片刻。”

    刘旭抬眼看了看天,东方刚刚可见亮光,阴沉的夜色正在慢慢退散。

    “此刻应该也差不多了,你速去取来消息,给朕禀报。”

    杜岩道:“末将已经吩咐左右,今日北境的消息直接送到宫中。”

    “好!”刘旭一声赞叹,高大的身躯从椅子上站起,昂首望着东边天空上的旭日越来越红。

    昨夜玄武门突然飞来快马的事情已经传遍整个烨城,未等天色大亮,皇城外已经聚集了不少文武,都是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北境到底传来了怎样的消息。

    督武卫的快马奔到皇城门时,众人发出惊叹之声。

    “奇怪,这督武卫的马什么时候敢直闯朱雀门了?”

    说话的人面容俊朗,身材壮硕,穿着一件黄色绣龙的长衣,头戴一顶黑色五珠冠,正是与太子并肩争宠的福安王刘源。

    “蠢货,军情紧急之时督武卫的巡查使可以直达圣听,这都不知道!”

    天底下若是还有第二个人敢公然嘲讽福安王,那一定是当朝东宫之主,太子刘宇。

    他的话说完之后,一个须发斑白的老者轻轻的扯了扯他的衣角,向他投来严厉的目光。

    刘宇刚刚那张洋洋得意的脸色顿时收住,白了一眼刘源之后,转脸看着皇城之内。

    皇城之下,群臣面前,公然猜测军情乃是大忌,若是被有心之人听了去,少不了吃御史台的奏章。

    想到这里,刘宇暗暗咬牙,心中怒骂福安王的阴险。

    群臣中少不了各个部门的中流砥柱,左丞相杨德,右丞相陈瑜,大司马刘兴,大将军刘璋,还有六部大小官员。

    他们都知道督武卫的巡查使直闯宫门是何用意,却都暗藏心机,像是哑巴一样看着太子和福安王。

    要不是太傅龙谷及时提醒,只怕太子今日的口中不知道要说出多少惊世骇俗的话语来。

    反观刘源,脸上的表情甚是微妙,一副奸计得逞的样子。双臂抱在胸前,昂首挺立。

    当群臣的目光聚焦在这两位京城之中最耀眼的明珠身上时,都还没有注意到,在百官队列的末尾已经多了一人。

    刘谌睡眼惺忪,打着哈欠,心里还在怨恨着高阳。

    一大早不知什么缘故,从宫里跑出的小太监便将他从床上拖了起来。

    本以为有什么热闹可以看呢,谁知道竟然是叫他来参加早朝。

    理论上讲,他一个小小的丰泊亭侯,哪里有什么资格参加朝会呢?要不是昨夜里又翻了翻书,他还以为这侯爷是多么尊贵重要呢。

    听到前面有人说话,忍不住的踮起脚尖探头看去,怎奈刘谌的身板实在矮小,前面官员如高山一般将他视线挡住。

    “唉...”刘谌叹息一声,倍感挫败。

    等他的声音落下,站在他前面的人忽然转过头来,轻声惊叹道:“侯爷?!”

    刘谌面色一震,微微皱眉道:“阁下是....?”

    那人身穿一身枣红色官服,足有八尺之高,方脸粗眉,一把大胡子比有些人的头发还要茂密。

    “侯爷不记得我了?”那人躬身轻语,生怕惊扰到他人:“我是平襄的马驷啊。”

    平襄...刘谌听到这个地方顿时来了精神,松弛的双眼瞪大,压着嗓子道:“你家里是不是弟兄好几个?马一,马二,马三,马四啊?”

    马驷柔和的一笑,道:“侯爷说笑了,小人的名字取意驷马难追。”

    刘谌顿觉自己的玩笑一点都不好笑,反而显得自己没有文化。

    马驷又道:“多年不见,侯爷比以往风趣了许多。”

    刘谌这才反应过来,马驷也是与他相识之人,不过现在他可是一点都不知道眼前的马驷到底什么来历。

    心里咯噔一下,像是脱缰的野马在心头上奔驰。

    正当他想着和马驷解释的时候,皇城内传来通报。

    “百官觐见!”

    声音洪亮有力,层层声浪在人潮中涌动,马驷忙不迭的行上一礼,随着前面的官员踏入宫门。

    刘谌松了一口气,照葫芦画瓢,有模有样地跟在他们后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