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宁昭传 > 第三十六章 雏凤啼试清音36

第三十六章 雏凤啼试清音36

    洛阳府衙,汪大人升堂判案,谢伯娘挨不住几棍棒,就说了实情。

    谢家丢的欠条,既有谢木匠一家的,也有他们欠前头坊主的借据。

    宁昭冲宁老爹眨眨眼,“欠条,跟那些金锁片放在一起的欠条。”

    宁老爹不动声色的点头,“应该就是了。”还好他当时嫌弃麻烦,认为不一定能收回来钱,就没有取走。

    郑家放给前坊主的账,大部分是谢家本家人借走了,原本只要谢太公拿出欠条,提前还款,前坊主未必不能还清郑家的账,可是,在郑家来收账的时候,他们都躲出去了。

    因为还不起郑家的钱,前坊主才失去了房子,地契,还有坊主一职。

    入夜后,前坊主回来取谢太公一家签下的欠条,藏在水缸下的箱子却早已经被谢太公拿走了,宁老爹只取了箱子里的金锁片。

    白日里众目睽睽之下,搬走那只箱子的正是谢家人,前坊主安排好孙辈跟媳妇,打算收回谢家欠的钱跟箱子里的金锁片,去其他地方东山再起。

    谁知道谢太公不认账,非但如此,还在第二天提前快刀斩乱麻的,将前坊主的孙子孙女发卖,倒打一耙说是前坊主欠谢太公家钱。

    “如此,这两桩杀人案最大的嫌疑犯,应该是被赶出安民坊的前坊主跟他的两个儿子。”

    汪大人刚要签发海捕文书,王六他们几个就将那家三人扣押了回来,原来在天坑下留下衣物的,正是他们几个。

    尚未入夜,他们回天坑下生火做饭,被埋伏在边上的王六等差役抓了个正着。

    “谢文涛,你可认罪。”

    前坊主跪在堂下,俯首认罪,汪大人考虑他孙辈被谢太公发卖,且谢太公欠账不还在先,所以判决一家三口流放。

    而谢太公跟他的四个儿子已死,人死债未消,谢伯娘等人需要将欠的钱连本带利还给谢文涛父子三人。

    谢家无力还钱,汪大人找出黄册,将谢太公夫妻名下的地,收归官府,师爷算了钱给谢文涛等人,谢家其他人等可以回家发丧了。

    听完判决,宁家人留了下来,师爷问宁老爹要买哪几块地,付出比官府买谢家地贵三倍的钱,将谢家百余亩地登记在宁家名下。

    “哈哈哈,宁坊主,这下可算称心如意了。”

    王五哈哈大笑,宁老爹还有些忧心忡忡,“可是这谢太公的妻子,依然是桩隐患。”

    “你放心,我遣人去问过,王家说她跟着老太太回了太原,但是王家出洛阳的队伍里却没有这号人,那个管事妈妈恐怕早就被主家打死了。”

    宁老爹点头,承他的情,又与王五的堂兄弟,王十七相互认识,谈起了点心寄卖。

    王十七听了宁家点心的诸多不便,“你说这些点心是应季的东西做的,这个月能做,下个月就做不出来了。”

    “是的,而且大部分只能限量供应。”

    “可有一年四季,能无限供应的点心,不是我刁难宁坊主,而是这点心,要是哪个贵人吃了觉得好,下次再点却拿不出来货,这茶楼酒馆的招牌会被人砸烂的。”

    “你可知七里河的杏脯,如今新的杏脯做成了,去年的陈脯才敢出完,就是预备着随时随地,贵人想吃,都能拿出来。”

    宁昭从旁说道,“那我家只有一样点心可以一年四季都做了。”

    “不知是哪一样点心。”

    “金丝饼。”

    “金丝饼,好名字,可是昨天公堂上,那块让谢太公起死回生的点心。”

    “不是那个,起死回生都是夸大的说辞,一块点心而已,哪有这样神异。”

    王十七就有点可惜,“好几家打听昨天谢太公吃的点心呢,若能做出来多好。”

    回去路上,宁老爹问,“金丝饼是什么?我好像没吃过。”

    “爹你前几天不还吃到发腻吗,就是肉松饼啊,又不能起一个随便就能让人猜出原料的点心名字,所以往后肉松饼,就是金丝饼了。”

    靠近安民坊,吹吹打打的丧乐响起,谢家请的裕民坊大佛寺的僧人来超度。

    宁家去上了丧仪,约定地里今年的收成依然归谢家,不急着收地,跪在地上的几个谢家子孙目露凶光,愤恨的看着宁家人。

    谢伯母含泪收了,叫儿子儿媳磕头,他们不情愿的磕了头,谢木匠也来上丧仪,白纸包着的几文钱却被丢了出来。

    从谢家出来,宁昭道:“爹,我要去趟太原。”

    “你是要?”

    “对,总得确认谢太公的妻子是真死了才好。”

    “可惜你二叔没有空闲,那叫古平跟着你吧。”

    “可以。”

    当天夜里,两个人就收拾好了包袱,一大早就开始动身,宁昭在前头带路,三日功夫就要下官道,抄近路。

    古平不同意抄近路,“离开官道山贼多。”

    “我有地图,咱们抄近路,可以速去速回,谢家人恐怕还不甘心,我怕家里人被算计,必须早点查完就回来。”

    “而且,你不是自恃武功好吗,还会怕山贼,难道你不想跟山贼过过手,试试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吗。”

    古平摇头,“我们是去太原查管事妈妈是死是活的,又不是去挑翻各路山贼盗匪的,我才不想跟人动手。”

    “不过你说的对,我们是需要速去速回,地图在哪里,给我也看看。”

    “当然是记在我脑子里啊,如果你不相信的话,我现在就画下来给你看。”

    宁昭折了一根树枝,撸去枝叶,在地上画道:“这是洛阳,这里是太原,官道是这样的,并非直通太原,而是折去西边吕梁军营,最后才能到太原。”

    “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近路,按日行百里的脚程,大概五天后就能到太原王家了。”

    古平看不懂她画的弯弯绕绕,但见她说的头头是道,姑且就信了,“那就走你说的这条路。”

    一路上仗着长刀锋利,两人披荆斩棘,日行何止百里,这天夜里,两人燃起篝火,烤软饼子吃过,就歇在树上,只等天亮继续赶路。

    古平被蚊虫嗡嗡声烦的睡不着,对宁昭道,“还真没有看出来,你也很能吃苦。”

    “为何这么说,我给你娇生惯养的错觉了。”

    “上回同行,你对住处挑剔的紧,路上有毛驴坐还喊坐着腰痛,可不就娇气吗。”

    “哈哈,条件许可,当然是能让自己住的多舒服就住多舒服,但并不意味着我没赶过路,吃过苦。”

    两人聊了几句,正要睡去,忽然听见断断续续的呼救声,两人跳下树,熄灭火堆。

    古平将包袱背上,“有人在喊救命,我们快过去救人吧。”

    宁昭带他远离呼救之人的方向,“深山老林有人呼救,你也敢过去,就不怕遇到狐大仙。”

    “你不是说世上没有狐大仙吗。”

    “可是会有害人精啊,我不去,你也不许去,正事要紧。”

    古平面色犹豫不决,但是依然紧紧跟着宁昭。

    “是不是觉得我很冷血,要不然这样,你我分开,你去救人,我藏在暗中,看到底是害人的狐大仙,还是真的有人需要救命。”

    “好。”古平立刻往喊救命的声音那边走。

    宁昭在背后道,“记住了,从这一刻起,除非我主动露面,否则你就当是自己一个人出远门投亲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