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农家有女不一般 > 第44章 刘应道

第44章 刘应道

    “哎,来了。”

    终于,有人答应了。

    紧接着,细碎紧促的脚步声传来。

    是连枝。

    姐妹俩同时松了口气。

    连枝睡眼惺忪地打开门,不好意思的道:“这两天太累了,今天就多睡了会。”

    小棉笑道:“无妨,我们家也是休息了好几天呢。”

    两人站在当院,看着闭门落锁的堂屋,小棉看向小稻,笑道:“我这回没看错吧,门锁着,爷不在家。”

    连枝解释道:“老爷夫人带着少爷小姐去府城了。”

    “啥时候去的?”

    “去府城干啥?”

    姐妹俩问连枝。

    连枝做谦卑状,“昨天天不亮就走了,听说是陪少爷院试,要在府城住一段时间。”

    这是去陪读陪考去了?

    “这么早就去了啊?三叔考试,爷去照顾着不成?怎么全家都去了?”

    连枝摇头,她是个下人,主家做事也不会和她商量的。

    小棉看着手里的一昇炒面,问连枝:“你吃不?”

    连枝连忙道:“不用,夫人走的时候,给奴婢留口粮了。”

    后奶奶留的口粮?

    肯定不会留白面。

    “算了,你拿个东西盛。”

    把炒面给连枝留下,俩人溜达着回了家。

    李本善听说老宅人去楼空,心情有点低落。

    “前天还见爹了呢,他去府城咋的也没说一声呢?”

    大家互相看看,没人吭声。

    李氏道:“咱们分家了,咱爹想去哪就去哪,用得着给你说吗?”

    小棉:二叔还沉浸在父慈子孝中,总以为爷有啥事会和他商量。

    别当真,人家给个梯子,你就想上房,傻不傻呀?

    老爷子去府城了,头几天家里气氛有点低落,主要是被二叔传染的。

    有时候小三顺也会到门口转转,看着西头:“爷咋还没回来呢?”

    小棉:这爷俩,难道上辈子都是孤儿?咋就这么贪恋老爷子的抚慰呢?

    小暑过后,草药田的红花要采摘了。

    红花的采摘时间以早饭后为最佳。

    这时候花朵上的露珠已经被太阳蒸干,而太阳还不太烈。

    这时候的花朵最鲜嫩娇艳,收获后,成色也最好。

    收获的日子总是伴随着欢声笑语。

    半亩红花,一家人忙了半个月,得到干花将近三十斤。

    宋氏找了个麻布袋子装着,准备拿去县城卖。

    小棉突然想到了红花油。

    家里人天天干活,进山,难免磕磕碰碰。

    这红花油就得长备些在家里。

    于是小棉道:“娘,红花留下一些,我有别的用。”

    宋氏一向对儿女都是有求必应的。小棉的要求,她自然同意。

    这几天小三顺贪凉,有点感冒。

    小孩子身体不舒服,当然就恹恹的没精神。

    本来请了李郎中给开过药了,宋氏还是眼不眨地看着。

    这不,一说要去县城卖草药,宋氏就想带三顺去大医馆看看。

    大家都知道宋氏疼爱三顺,但这段时间尤甚。

    连一向以长姐自居的大麦,都忍不住吐槽娘亲的偏心。

    只有宋氏知道,她这还是压制着自己呢。

    因为梦中小三顺就是这个月没的。

    家里有了牛车,去县城可就方便多了。

    这天一大早,早早吃过饭,李本善就装好了车。

    两篓子山货,一麻袋红花,都装在车尾,前面留出地方给家人坐。

    李本善赶车,宋氏抱着三顺,小棉和小稻挤在两边。

    宋氏非要亲自去给三顺看病,就是交给李氏,小家伙的亲娘,她都不放心。

    一路和风吹着,晃晃悠悠到了县城。

    安济坊。

    宋氏看着一会眉头紧皱,一会眉开眼笑的老头,忐忑的问:“刘大医,这红花你们收吗?”

    这位刘大医,叫刘应道。就是收购小棉兄妹苍耳子的那个老头。

    刘应道头也不抬,仍然仔细翻看着红花,问道:“这是你们家采摘的?”

    宋氏点头,“是,我们院外种了半亩。”

    “自己种的啊。”

    刘应道放下手中的红花,这才道:“这个红花,我们只收河南郡的。有长期供货商。”

    宋氏皱了皱眉:“您这不收啊?”

    不收你又看又摸的,弄碎了你赔吗?

    李本善心里也不高兴,他啥也不说,背起麻袋就要走。

    这里不收,就去保和堂问问。

    “哎哎”,刘应道连忙拦住,“我没说不收。”

    小棉挑眉:“老伯,我这红花质量不比河南郡的差吧?”

    听到声音,刘应道看向小棉,突然笑道:“哎呦,是你这丫头啊。今天换了新衣裳,我都不敢认了。”

    这孩子贯会看人要价,上次的石斛,自己少挣了好几两呢。

    他看了红花一眼,又看了看小棉,笑着开口道:“本来我还想压压价,

    可看到是你这孩子,我还是秉承我们安济坊的规矩,童叟无欺。”

    小棉不由失笑,童叟无欺,不欺负儿童和老叟,那就是专门欺负成年壮年人呗。

    老头笑嘻嘻的,伸出一只巴掌晃了晃。

    “五十文一斤,按河南郡红花的价钱,怎么样?”

    五十文?

    宋氏看了小棉一眼,又看看李本善,询问家人的意见。

    小棉不了解红花的行情,没有发言权。

    李本善则点头,他觉得行,半亩地三十斤收成。

    虽然留了一些在家,只带了二十斤过来,也有一两银子了。

    不少了。

    宋氏笑着道:“好,多谢刘大医了。”

    小棉看向娘亲,咋都不讲价的吗?

    他给五十文,你好歹讲讲价,往上提个一文两文也行啊?

    可娘亲压根儿没这个意思。

    刘应道笑着称了斤两,正好二十斤,看来这家人是在家称好了的。

    他拿出一两银子递给宋氏,笑着问道:“你们家能认识石斛,苍耳子,还能种出好品质的红花,可是家里有人懂医?”

    宋氏下意识看向小棉。

    小稻则是自豪地看着自家二姐。

    刘应道不由笑着问道:“莫不是丫头你懂医吧?”

    李小棉也笑着摆手,“我不懂医,就是小时候跟着爹爹学过几本药书,懂得少许制药的知识。”

    李家人纷纷低头。

    宋氏低头敛目:相公真好,死了还能让女儿拿来用。

    李本善:大哥,我知道你大字不识,但是我不能说。

    小稻:二姐好厉害,说的跟真的一样。

    小三顺:我想睡觉。

    刘应道不由挑眉,好奇地问道:“哟,没想到还是个才女,那我问你,这红花能制什么药?”

    小棉笑了笑,道:“我知道红花性温、味辛,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

    刘应道笑着点头,示意她接着说。

    小棉继续道:“至于制药我知道的不多,就知道有桃红四物汤,通窍活血丹,红花逍遥丸,红花油。”

    一开始刘应道还笑眯眯的,可是听着听着,他严肃了起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