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农家有女不一般 > 第54章 李本善伤情

第54章 李本善伤情

    李本善摇头,“爹和小妹的好意我们引领了,乡下长大的丫头,还是嫁在乡下踏实。爹就别替大麦操心了。”

    “那咋行?”

    赵氏终于坐不住了,走了出来。

    “老二啊,你放心,三个孙子娶媳妇我们没能力管,三个丫头找婆家,我这做奶奶的,咋的也得操操心。”

    李本善皱眉道:“孩子们还小,嫁人早着呢。”

    赵氏赞同地点点头。

    “二丫头和三丫头是小了点,大丫头可十四了,不小了。”

    “跟着我去府城,我给她拾掇拾掇,保管找个吃穿不愁,家业富裕的。要是运作好了,找个官老爷也使得。”

    李本善摇头:“大嫂不会同意的。”

    找个官老爷?

    有官老爷也轮不到大麦,小妹还在前头呢!

    赵氏一拍手,“哎呦,低头娶妻抬头嫁女,在乡下能找什么好婆家,你大嫂不懂,你天天在外面跑的,难道也不懂?”

    “也就是自家孙女,要是别人,我都懒得操心。”

    见李本善仍然不为所动,赵氏看了李老汉一眼,示意他说话。

    李老汉不悦地对李本善道:“你是一家之主,你说了算。”

    李本善无语。

    他看着李老汉道:“爹,家里是大嫂当家。

    赵氏笑道:“那行,明天你让你大嫂来一趟,我亲自跟她说。”

    李本善摇头,“大嫂不会来的,您的好意我们领了,我回去了。”

    李本善转身,赵氏在身后道:“那就让大麦来,我们娘俩说说话。”

    李本善站住,回头看着赵氏。

    赵氏笑道:“有段日子没见大丫头了,怪想她的,你让她来,我给她做好吃的。”

    李本善拧起眉头。

    若是以前他没多想,这会儿也不得不多想了。

    别说什么祖孙情深,说老爷子还有可能,赵氏会想大麦?骗鬼呢?

    有恨才对。

    那么,赵氏千方百计想和大麦亲近,想让大麦去府城,到底是想干什么?

    李本善正色道:“您别费心了。我们分家了,以后还是少往来吧。”

    “啪”

    李老汉一巴掌拍在桌上,指着儿子骂道:“怎么说话呢?你个不知好歹的东西。”

    李本善不再说话,头也不回离开了。

    身后是李老汉的骂声。

    “死东西,不和我往来,跟着那毒妇不学好,咋不和我也断绝父子关系呢?”

    李本善走得更快了。

    爹也学后娘骂人了。

    骂大嫂毒妇,那后娘是什么?

    第二天,赵氏派连枝过来,让几个孙女过去吃饭。被宋氏严词拒绝。

    第三天,宋氏就从老宅的邻居梅子口里得知,李老汉一家三口去府城了。听说带走了族长的三孙女杏花。

    连枝仍然留了下来,除了看家,还得招呼着田地。

    小麦播种后,蒙头水是浇过了,要是小麦出苗率不好,连枝得操心补苗,浇越冬水。

    宋氏松了口气,至于杏花,她管不了。

    她只要自家的孩子们安好。

    这次李老汉去府城,又没知会李本善。

    李本善有没有失落没人知道,因为他已经沉默寡言好几天了。

    不过小三顺再也没有去大门口等他的亲爷爷,小家伙仿佛忘了李老汉似的。

    一家人忙忙碌碌收草药,都自动忽略了老宅的消息。

    过了重阳,山里的山楂要熟了。

    李家人开始纠结,今年还做不做糖葫芦,卖不卖糖雪球?

    大柱和二旺是指望不上了,但李本善能加入售卖的行列。

    扛着草把子卖糖葫芦,李本善跟宋氏和大麦一样,有点抹不开脸。

    而且做糖葫芦实在太忙,盈利跟薄荷油和花露差太多了,简直是天上地下。

    可要是不做,到了冬天,没了薄荷没了鲜花,她们也做不成薄荷油和花露。

    总不能在家歇着吧?

    大麦突然道:“二妹不是想开药店吗?要不咱去县里租个铺子?”

    李氏道:“我觉得行,咱可以在铺子里卖糖葫芦,糖雪球,还能卖咱们攒下来的花露和薄荷油。”

    小稻笑嘻嘻道:“还有二姐炼的解毒丹和益气补血丹。”

    李小棉无语。

    她忙活这么久,也就炼出了这两种丹药。

    而且她对这两种丹药很不满意。

    以前炼的是仙丹,要么没有气味,要么气味芳香,丹文萦绕。

    可现在炼制的解毒丹,只能称之为解毒丸。有一股怪味不说,药效也不是很理想。

    所以她一直在练习优化中。

    沉默了几天的李本善皱眉问道:“开铺子可不是开玩笑的,咱家有那么多钱吗?”

    屋里的女人笑了。

    李小稻细细的声音笑着道:“爹爹都不知道咱家现在多有钱。嘻嘻…”

    李本善挑眉,看了闺女一眼,好奇地问宋氏:“大嫂,咱家现在很有钱吗?怎么这孩子像是有个金山银山似的?”

    宋氏也笑道:“等着,咱们排排家底。”

    说着她起身,进里屋搬出个沉甸甸的,上了锁的小木箱。

    众人都乐呵呵地围过去。

    李本善也站在闺女身后,勾着头往里看。

    宋氏从口袋里掏出钥匙,打开锁。拿出记账用的本子,开始查账。

    卖粮食的钱,主要是秋粮大豆,卖了八百文。

    山货,这主要是李本善进山采的,有二两银子。

    草药只买了一少部分,有二两银子。剩下的小棉要制药炼丹,都给她留着了。

    查一笔账,就把这笔银子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当看到账本上写的薄荷油时,宋氏笑着道:“薄荷油进账八十六两。”

    “这么多?”李本善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氏笑道:“知道我们的厉害了吧?让你帮着收薄荷叶你还觉得大材小用了。一有空你就往山里跑。”

    李本善看着桌子上的一堆碎银子笑道:“我真没想到会挣这么多钱。”

    “再说了,我和咱小儿子干一样的活,我能不觉得大材小用吗?”

    是啊,他用称收薄荷叶,小儿子一篮子一篮子收鲜花。爷俩有时候都在大门口工作,那画面实在是滑稽。

    宋氏笑道:“别小看我们三顺,这仨孩子不比咱仨大人挣得少。”

    说着她指着箱子里剩下的一堆碎银子道:“这里的九十一两,都是仨孩子挣的,这其中我们三顺功劳最大。”

    小三顺被夸的一张小脸红扑扑的,身板笔挺笔挺的。

    小家伙努力绷着嘴,弯起来的眼睛已经挤到一起了。

    “就是,多亏了三弟,要不我们也挣不了这么多钱。”

    大麦笑着夸三顺,小家伙终于绷不住了,咧开嘴笑得见牙不见眼。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