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宋时初 > 第六十一章 大人物

第六十一章 大人物

    官司以周兴成意外受伤而告终,应周兴成方讼师文悦的提议,廖芳贵将案件推迟到来年正月初八进行。

    前来助阵的百姓心中或多或少有些失落。

    他们本以为宋玉这次只是帮朱清讼休夫案,只字不提几年前的梨园惨案。

    好不容易等到他隐晦地借用神明之说指出梨园那几十条人命,周兴成却摔倒受伤了。

    尽管他们一致认为周兴成的惊慌失措正是因为宋玉提了梨园命案导致的,却又能奈他何,不过是心中指责一番而已。

    六年前惨案悬而未决,此次讼状又被推迟。

    百信们像是被人从头顶浇了一盆冷水般,纷纷认为这场民意挑战皇权的讼状,又以失败告终。

    官司退下后,一众各自散去,朱清随着柳絮儿而去,宋玉则领着宋怜小婵,赵史青回到书铺。

    “哥哥,方才在公堂上你提到梨园几十条人命时,周兴成表情明显不对。哥哥何不趁机逼问他六年前的梨园案。”

    宋怜对哥哥在公堂上,周兴成受伤后并未乘胜追击感到不解。

    不仅是他,小禅同样不理解,她们认为当时官司已经对宋玉有利,只要趁胜主机,必能赢了官司。

    宋玉无奈摇头道:“你们认为官司打下去能赢?”

    “当然了,哥哥在公堂上的气势,绝对碾压他们。”宋怜崇拜道。

    宋玉伸手在她脸上捏了捏,“凡事不能只看表面。我之所以同意文悦将官司推迟到开春后进行,原因有两点。”

    “哪两点?”小婵问道。

    “其一,周兴成与朱清的婚约乃皇帝御赐,除非天子开口,否则岂能休夫。可面对这般有利的证据,周兴成与文悦在堂上却只字未提此事,你们不觉得奇怪?”

    宋怜脸色微变,“确实挺奇怪的。这般说来他们肯定是还有什么后招没出。”

    宋玉点头:“这点也是我奇怪的地方,在不知道对方后招的情况下,或许推迟案件审理,能给我们足够的准备时间,这是其一。”

    “其二,朱夫人今日也有些奇怪。”

    “她有什么奇怪的?”小婵好奇。

    “我也说不上来,她似乎比那日我初见她时,变得柔弱了。若非周兴成鞭打她时,她眼中闪现的坚毅,我差点怀疑她不是那日那位朱夫人。”

    宋怜与小禅并未见过朱夫人,也无法佐证宋玉的猜想,她们只是认为,宋玉说的、想的、认为的、都是对的。

    “还有,朱清是跟周兴成一起上堂的。”

    “那有什么奇怪的,她与周兴成本就是夫妻,住在一起,一起上堂不是很正常吗?”小禅觉得姑爷有些多想了。

    “正常吗?”宋玉蹙眉反问。

    “不正常。”久未开口说话的赵史青插话道:“若是朱夫人与周兴成没打这场官司,出双入对便是正常。可自朱夫人递上讼状后,他们的关系决裂敌对才算正常,怎么可能还住在一起,同时上堂。”

    宋玉微微抬眼,看向赵史青的目光中闪现一丝眸亮,问道:“你说说看,他们为何会同时上堂。”

    赵史青憨笑起开,“掌柜我认为原因有二,要么是巧合在府衙门前遇上。要么是他们上堂前确实在一起。”

    “合理。”宋玉点头,“那你更倾向哪种可能?”

    赵史青摇头,“说不上,两者虽都合理,却又都不合理。若是他们真在府衙门前巧遇,以周兴成上堂后对朱夫人的态度,在府衙门口巧遇的话,估计那时便打起来了,不可能如此安静。”

    宋玉点头示意他接着说。

    赵史青接着分析道:“正因为这点原因,也推翻了第二种可能,若是他们上堂前便在一起,也不可能如此相安无事。”

    宋玉咧嘴笑了起来,“除非只有一种可能。当时在场的还有第三个人,而且那人气场强大,足以压住周兴成。”

    “啊……”赵史青恍然大悟。

    宋玉转身朝宋怜柔声道:“怜儿,你帮我查查看,今日是否有位大人物去过府衙,顺道让人提醒下朱夫人近日小心些。”

    宋怜点头刚要离去,却又突然想起了什么,担忧道:“哥哥,你是觉得周兴成会对朱夫人动手吗?那他会不会也对哥哥动手?我让阿大阿二这几日来保护哥哥如何?”

    “这……不必了吧。”

    “就这般说好了,怜儿这就去办。”宋怜俏皮地跑开了。

    她离去后,宋玉转身朝赵史青道:“后日便是年三十,到时来苏府吃顿年夜饭吧。”

    赵史青连连摇头,“掌柜不必了,我那日也要回家看看。”

    “噢?”宋玉有些意外,他记得赵史青好像是个孤儿,哪来的家人。

    见他拒绝,宋玉也不再坚持。

    “今日便关了书铺吧,给你放几天假,来年初九,正式营业。”

    “关这么久?”赵史青面露难色。

    宋玉拍着他肩膀眨眼道:“放心,工钱照旧。”

    赵史青红着脸尴尬道:“掌柜我不是那意思。钱财与我而言不过身外之物,所谓……”

    “哎,本打算发点压岁钱给你的,既然你这般说,倒是我想的俗了些。”

    “不俗,不俗,压岁钱嘛,多多益善。”

    “呸,想得美。”小婵啐了一口,翻着白眼。

    ……

    廿九,喜庆祥和。

    苏府上下被仆人们挂满了红灯笼,按照习俗,对联要等到年三十张贴,灯笼却在廿九便挂上,寓意祥和久久每一年。

    这日苏老夫人请了裁缝到各院给量测身体,准备给各院置办些新衣裳。

    小禅特别开心,自裁缝走进西院起,她便一直笑着,念叨着一些添新衣的美好寓意。

    “小婵,你们小姐平日里不给你们置办新衣吗?”

    宋玉忍不住问道。

    小禅摇头又点头,解释道:“府上丫鬟每年都有八套衣裳,春夏秋冬各两件。但那些个衣裳都是寻常布料所做粗麻布衣。年关这件可不一般,都是锦袍,虽说颜色素了些,面料却是极好的。府上很多丫鬟都把它捎回老家孝顺爹娘去了,舍不得穿呢。”

    “你呢?你家人在哪?”宋玉好奇问道。

    小禅挠头道:“小婵七岁便被父母卖进苏府,早记不得他们的样子了。现在苏府就是我家,小姐与姑爷便是小禅亲人。”

    宋玉笑着拍着她的脑袋,没再说话,这丫头不正是大多数封建制度下穷苦人家子女的真实写照吗?

    为了生存,很多父母只能将子女卖入大户人家,男为奴才,女为婢。

    “你恨他们吗?”

    “不恨,他们必然有苦衷的,再说小姐对我很好,时常给我添新衣,上次被偷的那件皮草披风便是小姐去年送给我的,可惜被偷了。”

    “.……”

    宋玉觉得下次遇到苏苏姑娘,得把那件皮草披风取回来还给小禅才好。

    这丫头倒是个有情有义之人。

    只是何时能再见到苏苏呢,再翻一次墙?

    别人是转角遇见爱,宋玉觉得自己是翻墙遇见爱。

    夜里,门房有人送了封信来西院,说是宋府托人捎来的。

    宋玉大致看了下信中内容,信是父亲宋知守写的,内容是邀请宋玉年后领着苏紫苑回宋府回门。

    也就是传说中的‘回娘家’。

    “姑爷,什么时候回宋府?”小婵问。

    “再看吧。”宋玉无所谓道。

    他对宋府唯一留恋的便是妹妹宋怜,自从与宋怜相认后,他几乎天天能见到妹妹。

    宋府其余那些人……见与不见,无甚区别。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