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之臣 > 第三十二章 烽烟

第三十二章 烽烟

    永安城,东门外夏军大营。

    在刘浑准备对赵筱下手,孙二虎极速赶往玉仙山救人的同时,夏周两国的谈判也在此刻开始了。

    双方的使者,大周西州刺史韩麒和大夏尚书令张骥,各自带着两个助手和一个武将,来到了永安城和永宁城之间的驿站--宁安驿。

    大夏的两个使者助手是魏林光的幕僚申齐和太玄州从事王挺,也就是之前负责征召民夫的那位,和胡轩也是有认识的。至于武将,在永安城中整训部队的胡轩直接被拉了壮丁。

    大周的两个使者助手则是宋云森的军师荀修,以及大周的西州从事蔡卓辛,武将则是斥候营校尉宋敏超。

    双方在驿站中隔着桌子坐好,就开始了关于这一仗利益得失的计较。胡轩站在张骥身后,听着张骥三人和韩麒等人你来我往的交涉,目光却看向了对面站着的宋敏超,这个人已经偷偷看自己好几眼了。

    宋敏超之所以会被安排来做谈判的武将,就是因为宋云森先查到了大夏的武将是胡轩。所以宋敏超就被派了过来,任务就是观察胡轩的一举一动。

    宋云森之所以会专门安排人来观察胡轩,就是因为苏永昌的话。在苏永昌和宋云森的对话中,胡轩的身份似乎是昔日大周征西将军赵远志的外甥,不过他们二人也没有任何的证据证明这件事。

    宋敏超站在韩麒身后,看向胡轩已经有一会了,这时候发现胡轩发现了自己在看他,宋敏超也不闪躲胡轩看过来的眼神,对着胡轩微微一笑,指了指自己的佩剑。

    双方谈判,几个使者是不带武器的,而做为武将,胡轩和宋敏超都是在腰间悬挂了佩剑的。这个时候宋敏超指了指佩剑,胡轩才发现,宋敏超今天的佩剑赫然是和自己的秋风剑一模一样的一柄长剑。

    胡轩瞬间就明白了,大周那边终究是有人怀疑自己的身份了。苏永昌认出了秋风剑,做为同样拥有天禄十三剑的宋云森,自然就能够猜到哪一柄剑不在大周那边。

    今天出来时,胡轩并没有把秋风剑带上,而是带上了张骥送给他的长剑。所以看到宋敏超指了指佩剑后,胡轩微微一怔,马上就把自己的佩剑的剑鞘正面对着宋敏超。

    宋敏超看见胡轩的配剑并不是苏永昌所说的天禄十三剑之一,也就明白了胡轩是在装糊涂,也就是说,这个人是知道这件事情的,只是在这里装傻。宋敏超也不是笨人,所以脸色一沉,不再关注胡轩,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胡轩见宋敏超不再看自己这边,也不去看他,开始听张骥和韩麒的交谈。

    夏周两国的谈判进行了一天,一直到日光下沉,双方也没有谈出任何的结果。天黑下来后,两边各自收走出驿站,张骥带着人前往离此处不远的征虏将军萧青的大营,韩麒则带着大周的人回到了建武将军刘长友的大营。

    夏军城东大营中,景王和魏林光把张骥一行人请进中军大帐,落座后景王率先开口问到:“张先生,结果怎么样?周军方面同意我们的条件吗?”

    “回殿下,周军的条件和我们的条件差很多,大周的条件和荀修那日说的差不多,永宁永和永平三城,他们最多还回永和,永平城和永宁城,他们是决然不会还回来的。而我们的条件很明确,三城要拿回两城,再不济也要把永宁城变为非军事区。现在的问题,就出在永宁城上。”张骥坐下喝了口水,回答到。

    “这样啊!果然和我们预想的差不多,诸位有什么看法?”魏林光环顾四周,问的是在场众人,目光却是停在了胡轩身上。

    “殿下,魏帅,老夫认为,大周现在提出的条件定然不是他们的底线,所以,还是继续谈下去就是,拖下去对我方是有利的。虽然大周的古北军已经前往古州,但是,对付图狼部效果最好的魏无忧所部还在此地,老夫就不相信,周军会把这支机动力和杀伤力都很强的队伍留在此处。”

    率先开口的是何延昌,老先生的意见就是拖字诀,周军面临着楚州乱军和图狼南侵的双重危机,魏无忧的北州机动军团必然要回去,不然北疆可能会有所损失。

    “拖下去自然对我军有利,但是可能对图狼部更有利。”胡轩走到大帐中间挂着的地图面前,指着夏周两国共同的北方说到。“我国与大周,虽然是敌国,但是在图狼部落面前,还是应该携手共进,不应该在这件事上胁迫对方。”

    胡轩的话刚说出口,就让帐中的很多人不满,就连魏林光的眼神都有点不对劲。

    夏周两国从历史上就是死敌,如今大周的前代,先周就是被大夏皇帝胁迫禅位的;而三百年前,大夏的皇族内乱,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大夏方面认为),大周世祖周继光挑拨原本无意争夺皇位的九皇子起兵,参与了皇位的争夺,导致了大夏上百年的乱局,丢失了一半的国土的国土不说,还把昔日的都城弄丢了。

    此后两百年间,大周忙着收拾附近的齐、燕、代、韩、魏、赵、楚七国,大夏则必须解决西面的流火骑兵和南方成国的进攻,加上两国之间隔了一个秦国,所以两国一直没有交集。

    直到十三年前,周军灭秦,大夏也乘机收复了故都。两国这才在边界上接壤,对于永州这个大夏故都,自称继承了先周皇室的大周,也把永州做为自己的故都。

    十几年间,两国在永州的战斗就没停过,大夏也是艰难的守住了以永平城为核心的东部防线。

    一年前,周军突然袭击永平城,永平城守将刘和泉不战而逃,把永平城送给了周军。周军不战而克永平城后,长驱直入连克永宁和永和两城,全军包围永安,这时魏林光赶到才守住永安城,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殿下!魏帅!老师!诸位将军!现在是我军可以用周军的内乱逼迫周军就范,以后呢?我国同样是四面受敌,如若我军再与大周交锋时,南北西三个方向有其他敌人进攻呢?大周的危机来自北方,而我们呢?各位认为西方的玉屏关,南方的暨南关,北方的金安关,那一个能与大周东方的镇神关相提并论?”

    镇神关位于大周和天炎交界的神罚山脉之中,易守难攻,曾经天炎以三十五万大军攻打镇神关,被关上仅有的一万周军击败,由此成就了镇神关天下第一关的美誉。

    神罚山脉纵贯南北,从北到南不下于万里,其间山谷众多,但多数不能行走。唯有北段阳平关,中段镇神关和南段通天大道可以行走。

    “纵使三关比不了镇神关,也不至于一个月就被攻破吧?一个月的时间,我们的支援足以抵达三关的任何一关。”说话的是振武将军刘听泉。

    “刘将军,支援的前提是能打退当面的进攻。就像是如今的局面,大周已经回去了三万人,我们在这里也只是稍占上风,如果反过来呢?不知道以后刘大都督能否守住永安城不失呢?”

    “你所说的都是假设,以我大夏的政策,不会发生四面同时受敌的情况。这里是商议军国重事,你一个小小校尉,让你进来已经是恩赐,谁准许你在这里危言耸听的?来人,与我叉出去。”刘听泉大声呵斥着,随即呼喊大帐外的军士。

    “刘将军说的是什么话?末将是谈判团的一员,自然有说话的资格。再者说了,末将所说的,并不是危言耸听,假设的话,自然要把最恶劣、最危险的情况考虑进去。刘将军足智多谋,难道连这一点都不清楚吗?”

    面对刘听泉的怒斥,胡轩却是并不畏惧,寒声反击。

    “好了,你们两位不要争了,胡轩校尉说的也有道理,凡事都要往最坏的方向打算是没错的。只不过,难道就因为这一点,我们就要放弃永宁城吗?”就在这个时候,景王夏俊宝打断了二人的对话。“胡轩校尉,你应该清楚,永宁城离永安城太近了,永宁城不收回,一旦周军再次进攻,永安城很难有反应。”

    “殿下,拖下去对敌我双方都不利,并非是何先生所说的,对于我方是有利的。图狼部落的威胁,我大夏也有,图狼部落如今分成了三部分,而西部图狼的孤别单于,其单于庭正在我大夏太北州的北方,一旦孤别率军南下,太北州和太明州恐怕会有大难。”

    景王夏俊宝没有说话,何延昌老先生已经站了出来,不过何老先生还没来得及说话,帐帘就被人掀开了。

    景王的护卫队长罗明走了进来,走到景王身边说到:“殿下,太北刺史谢光和太明刺史王森敬同时派人来求援了,来人在永安城到大营这里喊了一路,很多军卒都已经知道了。”

    “谢光?王森敬?怎么回事?他们这个时候来捣什么乱?”景王心里一突,看了胡轩一眼,问到。

    “卑职不知是何事,不过求援的使者已经在帐外了,卑职这就把他带进来。”罗明回应一声,回身走到帐外把太北太明二州刺史的使者带了进来。

    来人有两个,一见到景王,直接就跪了下去,口中还不停的喊着请三殿下快快发兵,救救瑞王殿下的话。

    景王已经认出了这二人,正是瑞王府总管金山的义子金时中和瑞王夏俊林的心腹护卫钱永蓬。

    “金时中?钱永蓬?你们两个怎么会在这里?四弟呢?四弟出了什么事?”夏俊宝一时间也慌了神,随即反应过来,大声的问到。

    一瞬间,大帐中的所有人都呆了,这是什么情况?太北太明两个刺史派来的人为何会是瑞王的家仆和护卫呢?

    “回三殿下,我等随着瑞王殿下在金安关巡视,没想到狼崽子的骑兵冲到了金安关。殿下当时正在城头观察,没提防被狼骑射了好几箭,好在都没伤到要害,现在在关上养伤。谢使君和王使君也在关上,便命人前往夏都和太玄、太乙二州求援。小的和钱队正正是来找三殿下的人。”金时中带着哭腔,把事情的经过说了出来。

    “殿下,瑞王殿下受伤,现在我们必须前往救援了,太北太明二州的常驻兵力都只有三万,而且分散在各郡,金安关的守军也不过两万。一旦金安关有失,狼骑几乎可以横扫太北太明二州,兵锋直指太安州。到那个时候,我们在这里争得再多城池也是于事无补了。”张骥看了一眼刘听泉,又欣慰的看了看胡轩,这才对景王说到。

    “张令君说的没错,现在太北太明二州的局势比起永州来更加危急,还请殿下下决定,立即派人前去救援。”无视了张骥的眼神,刘听泉也跟上说到。

    “魏帅,你的看法呢?”景王夏俊宝却没有第一时间做决定,而是看向了魏林光。

    “殿下,去吧!瑞王的安危和太北太明二州都不容有失。就请殿下带领萧青秦安二位将军先行前往。相信到时候陈征西和平安王的援军就会都到了。”魏林光点了点头,同意了张骥和刘听泉的说法。

    “那好,此间事务就由魏帅统筹,快与周军达成协议才是。萧将军和秦将军随本王即刻出发。”有了三人支持,景王立即就下了决心。

    当天晚上,征虏将军萧青和破虏将军秦安汇合景王所带来的禁卫军,共计两万四千余人,取道太和州,直奔太明州和太北州交界处的金安关而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