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之臣 > 第三十四章 永和

第三十四章 永和

    永安城中心,帅府。

    尽管已经确定担任永州大都督,但是刘观泉依旧还是暂时住在弟弟刘听泉在永安城的将军府内,帅府依旧是魏林光的住所。

    昨天夜里,景王夏俊宝带着征虏破虏两位将军麾下共计三万八千余人直奔金安关。一瞬间,原本热闹十分的帅府,就变得冷冷清清得了。

    帅府大厅,魏林光看着刚刚结束和大周谈判回到大厅,还没来得及吃午饭的张骥,开口问到:“张兄,谈判的事情就这么结了?这个结果朝廷能接受吗?”

    “不结束怎么办?本来还笑话着大周被图狼攻击,咱们卡着条件能占点便宜。这下好了,不仅仅图狼叩关攻打,一个亲王还被堵在金安关受了伤,继续这么耗下去的话,只能是两败俱伤。魏帅,现在的结果并不算坏了,永和城还给我方,周军退出永宁城,我军也不进驻永宁城。以后的永宁城做为两国各行各业的交流场所也很不错了。”张骥端着茶杯,缓缓说到。

    原来,就在今天早上,张骥再次和大周的韩麒进行了谈判,这一次的谈判和昨天不同,很快双方就达成了协议。

    一:永和城大周交还给大夏;

    二:周军退出永宁,永宁城有两国共同管辖;

    三:永宁城方圆三十里内两国不得驻军,永宁城的治安由两国轮流安排士卒驻守。

    对于这个条件,两国的使者都表现出了不满的地方。但是军情紧急,北境的图狼又有增兵的迹象,图狼三部的单于都在动员自己的部下各部落首领,准备对夏周两国发动一波更大的攻势。与此同时,大周的楚州内乱还在持续;两国共同的邻国成国本着啃不动大周的棋盘关,我就来大夏的暨南关搂一棒子的态度,再次起兵进攻暨南关。

    两国如今面临的局面差不多,大周还好一点,起码东面的天炎被神罚岭阻隔,南面隔通天河相望的天雷虽然水军强大,但是有楚南镇抚使苏武烈沿河布阵,天雷却是什么便宜都占不到。

    而大夏,守御的手段就只有暨南关、玉屏关和金安关三座雄关。

    条件谈妥后,周军就开始准备撤出永宁城,永宁城附近的夏军也开始撤回永安城,被围困在石岐山下的魏无忧所部更是直接从石岐山下直接前往永平,直奔古北二州而去。

    “现在是谈完了,只怕日后有你的麻烦,夏都本来就是龙潭虎穴,你又是孤身一人,以后在夏都,你要小心点。”魏林光不无担心的说。

    “刘家暂时还不敢对我有什么想法,陛下还在,刘太后现在已经越来越不掩饰想要图谋皇位的想法,陛下那里需要我去帮忙。”张骥苦着脸说到。

    “唉!我就知道劝不住你。那你女儿呢?不和陈家联姻的话,不如就让她留在陆川。现在永和城要了回来,我的意思是把胡轩调到永和城去驻扎,石岐山那里,徐华年的骁武军还可以驻扎在那里。至于永安城,就交给刘观泉那个傻子去折腾吧。”魏林光说了自己的想法。

    “许妍我就留在陆川了,胡轩的舅母还在陆川,由她来照看许妍我也放心。至于胡轩,你把他放在永和,他手里的兵力太少了吧?一校不过才一千人,守御一城,而且是永和城的话,似乎太少了点。”张骥对于魏林光的说法有点怀疑。

    “自然不可能让他那一千人过去啊,萧青离开后,杜聪那五千人还留在这里呢,我的意思是把胡轩那一千人和杜聪的五千人合编为两个营,杜聪担任将军,胡轩和卢涛平分别为两营的中郎将。我再从善庆那里调拨一个营五千人过去,一万人守一座城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样行吗?杜聪和卢涛平能听胡轩的安排?”杜聪是偏将军,卢涛平是宁武中郎将,胡轩现在只是一个校尉,就算是升一级为中郎将,也不过是与卢涛平评级,而按照魏林光的说法,杜聪的偏将军也要升一级,那这二人,能听胡轩的话吗?

    “杜聪和卢涛平都是聪明人,我这样安排他们心里自然有数的。他们二人,连刘听泉的招揽都给拒绝了,还专门到永安城来向我表忠心,我安排一下的话,他们会以胡轩马首是瞻的。”魏林光爆了一个大料。

    “刘听泉招揽他们二人?哈哈哈,被拒绝也是应该的。杜聪是太和杜家旁枝,他父母的牌位连杜家的宗族祠堂都进不去,就是因为杜家族长的阻拦,所以杜聪对于这些大世家可是很抱有敌意的。卢涛平和卢涛凌两兄弟,是和杜聪一起长大,自然和杜聪一样心态了。”张骥对于杜聪和卢涛平还是有点了解的。

    “那就没什么问题了,我相信他们三个在永和,能配合的很好。”魏林光对于自己的想法也很自信。

    很快,征东大将军魏林光发布了自己的最后一道命令。

    一:骁武将军徐华年统兵一万驻守石岐山,向阳、宁德志和卢涛凌辅佐。

    二:偏将军杜聪升任将军扬威将军,统兵一万驻扎永和城,武略中郎将胡轩、宁武中郎将卢涛平辅佐。

    三:领军将军曾善庆统军两万驻扎永川城,偏将军顾飞辅佐。同时调拨五千人支援永和城。

    这三条军令一出,相关的几处人员迅速开始调动起来。胡轩带领着自己的一千人和杜聪卢涛平汇合,三人也不等待永川城的五千人来到,给永川城派出了信使,命令他们直接到永和城汇合后,直接奔着永和城而去。

    永和城中,秦王坐在城中的将军府大厅中,下方是天都六卫中包括骁骑校尉魏伦在内的六个校尉,以及葛学义和廖学通两个都尉。

    “殿下,我们该出发了,沈将军已经在城南等着了。”代厉锋校尉欧阳远走到周建成身边,低声说到。

    “殿下,我还是想不通,我们的仗没打输,为什么要把永和城白送给夏国?这样一来,谁还会为国家效力?”游击校尉韩安文愤愤不平的说道。

    “安文,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如今我大周凉面都在被攻击,听说楚州那边永昌刚到就吃了场败仗,朝廷已经有把我们天都六卫也调过去平叛的声音了。”站在秦王周建成身边的刘坤劝解到。

    “永昌居然会吃败仗?坤哥,这不会是谣传吧?”韩安文吃惊的看着刘坤。

    “是真的,本王刚刚看到韩左卫送过来的军报,楚州乱军似乎是知道了永昌的行踪,在永昌率军刚刚回到楚州时,伏击了永昌所率领的楚州军一万人。好在永昌治军严明,损失了三百多人退回了楚香郡”秦王回答了韩安文的疑问。

    “那咱们还不走吗?快些过去把那些楚州的乱臣贼子全部干掉。”韩安文迫切的想要建功立业。

    “别急别急,本王要在这里见一个人。欧阳,查清楚接手永和的夏军将领是谁了吗?其中有没有胡轩?”

    周建成看向欧阳远。

    “回殿下,已经查到了,夏军来接收永和城的是扬威将军杜聪,以及武略中郎将胡轩和宁武中郎将卢涛平两个中郎将。”欧阳远显然准备的很充足。

    “杜聪?卢涛平?这俩人倒是不怎么显山露水的。不过这个胡轩本王最近可是听了不少,石岐山一战越骑校尉陈阳就是败在此人手下,现在还在永平城里养伤呢。此前还在宿城驿击败了永昌,永昌对此人,可是有着很高的赞誉啊!”周建成特意提出了胡轩。

    “胡轩?我倒是听永昌说过,他说这个人是个名将种子,若是我们以后遇到,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中垒校尉刘学思说到。

    “不错,我三弟敏超也说,他打探到消息显示,石岐山一战的部署,极大可能就是此人提出的。本来如果不是我国内乱,这个部署也不是很精妙,可是这和图狼入侵以及楚州内乱联合在一起,就有点可怕了。”中坚校尉宋敏昭也说到。

    “既然如此,本王就更要见上一见了,欧阳,去看看夏军的接手部队到哪里了?”周建成显然对胡轩很感兴趣。

    “是!殿下!末将这就派人过去打探。”欧阳远答应一声,退出大厅往永和城西门去了。

    “殿下很看重这个胡轩啊?”看着欧阳远出去了,刘坤突然问起秦王周建成。

    “只是有点兴趣罢了,宋帅和荀修先生对此人都很看好。认为若是此人能执掌夏军的军权,日后我国将永无西进灭夏之可能。”

    “父帅和荀先生居然这么看好此人?当年永昌和刘坤、刘学海都没有这么高的评价吧?”宋敏昭不可思议的说。

    苏永昌、刘坤,以及刘学思的哥哥刘学海,这三位是他们这一辈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而这三人在初露锋芒时,所得到评价也没有这么夸张。

    “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宋帅真的这么说过,荀先生出使永安,回来的时候和宋帅说起夏军此次的布局者是胡轩,又结合之前永昌所说的,宋帅才得出了这个结论。”

    “宋帅看人很准,我大周的青年才俊大多数都受过宋帅的点评,并以此为荣。看来此人真的有点水平。”

    刘学思思索片刻,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宋云森在大周,素有识人之明。被他点评过的青年才俊,多数官运亨通,不管是在军中还是在朝中。

    “殿下,夏军到了。领头的是武略中郎将胡轩麾下的校尉樊启胜。”

    欧阳远走了回来,向周建成说到。

    最先领兵抵达永和城的,是胡轩麾下的校尉,樊启胜。

    胡轩率军和杜聪汇合后,六千人编成了两个营,武略营和宁武营,胡轩和卢涛平担任中郎将。

    武略营下辖有三个校,需要樊启胜、肖明泉和邵武健。石岐山一战,胡轩麾下两个都尉和是十一个队正战死了两位,钱三雨和程广云,两个人都是队正。钱三雨是胡轩担任都尉之后就跟随胡轩的队正之一,程广云则是原来第五校的队正之一。

    整军完备后,胡轩就率领武略营做为前部先行赶往永和城,而做为武略营前部的,正是樊启胜带领的第一校。

    “哦?来了?那好,诸位随本王去城楼迎接一番吧。欧阳校尉,还劳烦你走一遭,先去通知一下夏军的前部。”周建成站起身,向门外走去,大厅中的青年将领们也都立即起身跟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