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大秦世界

    与聪明人聊天往往就是这样,只要讲明白了,话题便会到此为止,绝不拖泥带水。

    司徒玄空下了逐客令,易承也心领神会,也只留下一句日后再来请教,便离开了峨眉顶峰的平台。

    中午的时候,出去打猎的铁冲张蕤也回来了,他们猎到到了一头山羊,张少几于是用这只羊炖了一锅羊羹。

    羊羹很鲜美,特别是这种野生的山羊,大铜锅里撒一把花椒葱姜,去除膻味,蹄筋是个好东西,大火慢炖上半个时辰,羊肉汤便被煮成雪白在锅中翻滚。

    易承连喝了三碗肉羹,这才意犹未尽的放下碗,吃这种纯天然的美食,他只恨自己的胃不能再大一些。

    吃完饭,又饮了茶,张良便带着易承张蕤和铁冲向司徒玄空作别,司徒玄空此时又恢复到那个古井无波的状态,面色平静的交代了几句,便准许众人下山。

    几人又与其他师兄弟一一告别,可惜大师兄姬武不在上山,没有机会见一面,不过张良也不打算再做停留,便带着众人直接下山去。

    下山路比上山路要好走的多,不到小半日,众人就又重回到山下。

    张良向易承询问起下山后有什么打算,易承便提出要跟着他们走。

    张良和张蕤对视一眼,张良才道:“我等要去很远的地方,燕枝兄弟如果不回去,难道不怕父母担心?”

    易承很光棍的摆了摆手道:“不用管他们,我只与你们一起,人多好有照应。”

    “我等乃是亡命之徒,在秦地行事总有危险...”

    “不就是刺杀秦王嬴政嘛,我不怕。”如果可能,易承觉得自己还想亲眼见识一下张良是如何刺秦的,大不了就是一死,反正十年之后又是一条好汉。

    虽然已经是第二次听到易承说出刺杀嬴政这种话,张良张蕤的脸上依旧有惊异之色。

    “燕枝兄弟既知吾等计划,想必也知道,如果被抓住,会是什么下场。”张良最后劝说道。

    “不必多说了,虽然你们不信任我,但是我却信任你们,我是道门理综隐派之人,而你是道门理综明派之人,相互帮持乃是天经地义,纵然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

    听易承语气如此坚决,张良最终不再劝说,点点头算是默许了易承跟着他们。

    四人四马,便从山脚下出去,进入已经被秦国一统天下的大秦世界。

    自六年前齐国投降,秦国收归了齐国国土,最后一块版图也被拼接在了秦这一张巨大的地图上,中原便没有了七国纷争,而是有了一个大一统的秦帝国。

    作为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

    始皇帝嬴政是一个自律的行动派,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种话在他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自称始皇帝的当年,他就大搞政局改革,废除分封制,并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县制和官僚制。初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定咸阳为首都。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管理国家大事,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

    第二年便颁布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的法令,同时为了防止六国贵族依持宗族死灰复燃,强迫他们迁徒到咸阳,要他们看护皇陵,或者迁徙于西南边远地区,一些平民也同时被迫迁迁虏,做开矿、开盐井等苦役。

    四年前,嬴政命大将屠睢率五十万大军,发动了南征百越之战,秦军共分五路,一路攻取东瓯和闽越,两路攻南越,其余两路攻西瓯。

    这场战争一直打到去年才结束,根据张良所说,秦军一共杀掉了数十万人,最后西瓯之地,伏尸流血数十里,连整条雎河水都被鲜血染红。

    去年,秦始皇又命任嚣和赵佗再次进攻百越各部族。这一次百越之地再无人能抵抗,岭南之地,尽收秦国版图。

    今年北边又有匈奴来犯,嬴政已经开始在全国召集民夫和兵卒,准备在西北边地,连接赵、齐、魏三国之前修建的长城,重建出一道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人的进攻。

    嬴政本人,还在前年开始了自己巡查天下的旅程,先是去泰山封禅,随后是在各地开始修建驰道,待驰道修建完成之后,再连续到东方沿海大城,江淮流域以及北边等地巡游,所到之处,无不刻石颂其功德。

    短短几年时间,嬴政就做了后世几任皇帝才能做完的事,其精力之旺盛可见一斑。

    以上这些信息都是张良告诉易承的,通过这些信息,再结合易承后事了解的嬴政生平事迹,便可以推断出嬴政的种种行为及大致的时间线。

    这个时候,应该是公元前220年左右,秦始皇积极施行自己法令的时代。

    可惜自己因为重生的关系,没有亲身经历这十年。

    不过好在现在自己还有三年时间,可以亲眼目睹,这个曾经自己的哥哥,那个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嬴政是如何用他的意志来改造这个世界的。

    四人骑着马走在驰道的两旁行路,根据张良所说,这条驰道是安南郡为始皇帝出巡修建的六条驰道之一。

    这些驰道宽约五十步,隔三丈栽一棵松树,道两旁用金属锥夯筑厚实,路中间为专供皇帝出巡车行的部分,普通平民只能走两侧。

    张良告诉易承,他们现在要先骑马前往颍川郡,到了颍川会有人接应。

    骑马走在驰道上的感觉很好,易承看着驰道两旁的田野,湛蓝的天空一望无垠,两千多年前原生态的风景总是令他看不够。

    很快,他们就发现在道路上的其他人,有一队衣衫褴褛的人,正被绳子穿着,踉踉跄跄的沿着驰道向前走,人数差不多有十几人,这些人看上去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人,头发脏乱,衣衫不整。

    这些人衣着是如此破烂,与周围自然恬静的环境极度格格不入。

    “他们是什么人?”易承刚想问,就见张良给了他一个禁声的手势,随即,易承就听到了身后传来了一阵轰隆隆的声响,像是一支马队在迅速的接近他们。

    易承回过头,就看到身后的驰道上烟尘滚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