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 第28章 穿越奇闻

第28章 穿越奇闻

    任何朝代,开国功臣,大多都没什么好下场。

    原因并不复杂,开国功臣,一般都是对这个国家或者朝代贡献非常大的人,他们的权利自然也非常大,所收拢的人心也比较多,一旦开国,他们的权利就会和领袖的权利产生冲突。

    人类的政治文明路程,是一个集权演变的路程。

    换句话来说,就是人们需要领袖,不论是封建的领袖还是民主的领袖,领袖这个职位必不可少,且具有唯一性。

    当一堆开国功臣的权利和唯一领袖的权利产生冲突时,一般只有两种结果,要么领袖身死,开国功臣中再出现一名领袖,要么那些开国功臣身死,就算是活着,也要放弃与领袖争夺权利。

    刘邦已经杀了五位大汉的开国功臣,这些人虽然只有第一位燕王臧荼是明码造反,其他人都没有明确造反意向,可依旧都被刘邦直接或间接的给杀了。

    人是自私的,太子年幼,偌大的刘氏帝国,刘邦不想让别人染指,那只有杀功臣这一条路可以走。

    萧何拟写的宣淮南王英布入长安觐见的旨意果然被英布拒绝了。

    英布给的理由是:身染风寒,体躯抱恙,无法觐见。

    这时候,按照传统,英布也应该派自己的儿子来长安代替他觐见。

    可他的儿子也没来,甚至连地方使节也没派来。

    结合着刘邦之前所说的英布早有反意,淮南王英布预谋造反这条罪名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早已在长安附近集结许久的汉国大军翌日便收到命令,即刻开始整顿,准备出发前往六为讨伐淮南王英布。

    让易承没想到的是,刘邦这次御驾亲征,居然要带上他一起。

    大军出征的场面,易承也不是第一次见了,当年重生为成蹻时,易承看过秦始皇的阅兵仪式,那种原始的震撼感,真的不是后世教科书上一句秦有虎贲六十万那么简单。

    后世的大型足球场,一般也只能容纳个七八万人就已经是极限了,当一阵二十万大军,再长安城外的军校场以整齐的队列划分成一个个方阵,每个方阵又百人为单位。

    站在高处,欣赏着这种大军云集的画面,能让任何一个男人血脉喷张,特别是当这支大军属于自己的时候,真的有睥睨天下,脚踏寰宇的强大自信。

    汉国的大军也一如秦朝军队一样,不过相比秦国时期,汉国的军队有一个更加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骑兵更多。

    楚汉争霸时期,刘邦就因为缺乏骑兵,在荥阳差点被项羽的骑兵军团团灭,五十万人打不过三万骑兵,这让刘邦深刻认知到骑兵的重要性。

    所以在汉国建国初年,刘邦在大肆建设骑兵力量,项羽曾经的骑兵营将军季博以降将身份收归麾下,后来更注重以秦骑将冠英等人来建设骑兵。

    刘邦不仅从建制上重视,更从装备上重视,大汉建国初期,就频繁的引入匈奴战马与中原马匹配种,同时在河套多地建立马场,所以汉军的骑兵素质极高。

    看着一队队骑兵从自己下方策马奔腾而过,刘邦负手而立道:“两年前,朕亲率三十二万大军北上出征匈奴,可冒顿单于奸诈狡猾,匿其精壮,故意示弱,诱朕入伏击圈,以四十万精骑围朕于白登山,足有七天,朕大军内外联络中断,无法相救。

    万幸有陈平献计,重赂匈奴阏氏,阏氏劝说之下,冒顿解围之一角,我军方得突围,至平城与主力会合。

    匈奴引兵北去,朕亦罢兵,派刘敬与匈奴结和亲之约...”

    易承站在一旁,仔细地听着刘邦说起这些他重生中未曾经历的往事。

    “朕其实一点都不想和亲。”刘邦定了定说,“和亲之策,乃是不得已,如果可以,朕更希望大汉能在正面击溃匈奴人,可匈奴骑兵来去如风,行踪不定,眼前大军虽兵甲雄壮,可根本无法正面击溃匈奴,这些异族人年年来中原劫掠,朕已是不胜其烦。”

    易承继续安静的听着,不知道刘邦究竟想说什么。

    没有让易承等太久,刘邦就继续道:“上次前往骊山时,先生告诉朕,朕的第四代孙儿居然得一神将,且将匈奴人打跑,漠南之地,皆无王庭,朕心甚慰,你说他叫汉武帝,朕很喜欢这个号,秦皇汉武,甚是霸气!”

    秦皇汉武,这话从刘邦口中说出来,易承就觉得特别怪异。

    汉高祖夸自己曾孙子汉武帝霸气,实属穿越奇闻了。

    “子孙自有子孙福,日后刘氏子弟,皆有发愤图强之辈,让大汉威震天下,让汉这一民族笑傲世界民族之林,陛下自然可以放心。”易承由衷地拍了句马屁。

    果然,听到易承说完,刘邦哈哈一笑道:“好一个儿孙自有儿孙福,好一个大汉威震天下,既已知晓,朕也就不再心忧未来之事,且把大军整装,待收拾了英布,再来喝庆功酒!”

    大军今日检阅,但没有真正出征,因为萧何那边还在准备粮草,这次讨伐英布,刘邦虽然大军只有三十万,不过运送粮草的人也接近三十万人,这些人还正在源源不断地从长安周边抽调过来。

    因为大军还在准备,出征之前,易承也有了空闲时间,于是他就抽空回了一趟骊山。

    骊山的道门理综山门还在继续建造中,不过有一批工匠被临时抽调去运送粮草物资了,不过剩下的还在紧锣密鼓的继续建设。

    太宰和卢方程康都被易承介绍给了常叟,易承说这三位是山中猎户,之前对他有恩,所以希望常叟给他们三人安排监工的职位,让他们督促道门理综山门建设,自己即将随大军出征,山门建设遇到的任何问题,询问他们三人便可。

    常叟是何等人精,一看易承对太宰等人的态度,立马拍着胸脯保证,定会遵照吩咐,给三人安排监工职位。

    对于重新得势,太宰倒是表现的比较平静,自己的这个儿子,现在越来越让他看不懂了,不过上次月下相会,易承已经把自己的计划详细的说与他。

    确实,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与其在暗中苟且一步步衰落,还真不如走到明面上,再继续暗中守护始皇陵。

    对于自己儿子的这个建议,太宰最后还是决定采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