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村语村言 > 5.1.3房盖儿

5.1.3房盖儿

    5.1.3房盖儿

    那个时候的小村在盖房子的结构上还没有像后期的那种:房子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外面用来遮挡风雨的,第二部分是用来妆饰的,这两部分中间会有一个空间来缓冲,起到保暖的作用。小村后来的房盖儿这样的做法,两层中间的空间通常叫做黑棚,这里面放置一些保暖隔热材料,增强房子的保暖,比如最简单的可能就是放置草木灰。

    我在小村生活的时候小村的房盖儿是最原始的那种,只有一层,没有中间用来作为缓冲的空间(保暖的黑棚)。在这一层房盖儿上,还是分了一些层次的。

    最底下的一层是苇子的,学名叫芦苇的,那时候我们叫做苇帘。

    小村所在的地方并没有苇子,苇子生长在几十公里以外的小草原,我们当地看不到苇子。

    5.1.3.1打苇帘子

    那些年打苇帘在小村是寻常的活计,也几乎是人人都能干的活儿,十几岁的孩子也能与大人配合着干这个活儿。

    苇帘,小村那时候的苇帘带有芦花的,并不剪掉他们,这些年都没有见到了,那时候苇帘儿只有两道绳子。

    打苇帘并不需要很大的地方,也不需要去小村稍微大一点的场院,小村那些年住户的院子很宽敞,住户从院子到小村大道上(路上)的距离很长,有十几二十米,甚至更长一些。

    通常这十几、二十米的过道,并不是仅仅能够过去一两个人的宽度,那个宽度能过去一挂车,小村就说有三四庹宽。

    一庹宽度就是成年人把两臂伸平直之后两只手之间的长度,我们知道这个长度大概与本人的身高相差不多;《卖布头》就说:“一庹五尺,两庹一丈,三庹一丈五,四庹两丈”;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小村的过道有六七米的样子吧;不过我们要说的一个就是小村那时候并不读作tuo3,到是读作tao3,这个更常听到,而小村各家的过道宽度也并不一样。

    这样的宽度有啥意义呢?难道就是为了阔气吗?小村拉苞米秆子的车,通常横着装三个个子,一个个子就是一根苞米秆子的高度,有差不多两米,三个是不是有差不多六米呢?苞米秆子车就直接赶进这个过道,你说要不要宽一些呢?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小村各家过道的宽度,是小村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是这样吗?窄了怎么办?窄了,苞米秆子捆就只好一捆一捆的抱进园子里面去,问题是那些年的苞米秆子捆远不是几捆几十捆的数量,几百捆那是有的,都抱进院子里面去,也不是一会半会就能做到的;也不好长时间把苞米秆子捆都堆在道边上,别人家也在往家里面拉苞米秆子,你堆在道边上了,别人家的车就不好过去了,影响了别人家拉秆禾了就不好了;这也罢了,假如别人硬要闯过去,万一误了车,或者掉进了道两边儿的沟子里面去,就很麻烦了,打架不至于,增加了额外工作是一定有的了。

    打苇帘的时候小村人们依据苇子的长度大体上按照苇子三等分的样子在地面上拉上两条绳子,这个绳子作为苇帘铺底的经绳,它们之间的距离大约是苇子高度的三分之一的样子吧,位置上也正好就在苇子长度的三等分点上,两端固定住。

    人们从一端开始,抓取适量的苇子,一般是虎口能够容得下的量,放在经绳上面,之后拿来另外一条绳儿,这条绳子一端固定在经绳上面,就是系在经绳上面;然后从刚刚放置的苇子上面向前面跨过去,再跨过地上的经绳,丛经绳下面掏上来,再从苇子上面跨回来,拉向怀里的方向,依然从经绳底下跨过去,向上拉过来,拉向前面的方向,跨过经绳从下面拉上来,之后开始放置第二把苇子,依次像前面那样掏跨绳子,完成第二把苇子的固定……等到两根等长的经绳剩下尺八长的时候停止了这片苇帘子的编织,锁死最后一把苇子之后把固定苇帘的经绳从地上松开,整片帘子卷起来,放置备用。小村那些年苇帘上面使用的苇子是按照一个方向放置的,苇子上面的苇絮并不剪掉。

    小村那时候的房盖儿除了最下面的一层放置苇帘这样的格局外,也还有一些房子没有这一层的,没有苇帘的房盖儿最下面一层是秫秆的,秫秆帘子可以作为最下面的一层,也可以铺在苇帘上面作为第二层。秫秆帘子相对来说没有苇帘子抗蒸汽和烟雾的熏染,多年之后能够明显的看到二者的不同。经过多年烟熏汽蒸,房薄有的就腐烂了,小村人说房薄烂了,房薄一旦烂掉了,它上面的黄泥也就随之掉下来,连带着就会出现一个洞,渐渐地就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房盖儿出现了一个窟窿,这时候就需要进行修补了。

    秫秆帘的编织与苇帘的编制方法大体上是相同的,不过小村那时候的苇帘上面的苇子朝向是一个方向的,而秫秆帘上面的秫秆就与苇帘不一样了,秫秆帘上面的秫秆采用的是根的那一面朝向帘子的两个外侧边缘,秫秆梢那一面朝向秫秆帘里面的方向;不过也有的做法就如同打苇帘一样的。

    房薄也就是铺的这两样或者就是一样,只有秫秆帘子,不过不是铺的一层,铺的时候有几层,为的是保暖,我们这样说,是为了说明:并不是就铺一层苇帘子,上面再铺一层秫秆帘子,然后就完成了,不是这样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