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归元道途 > 第三十一章 说媒

第三十一章 说媒

    “等一下!等等我!”

    清晨时分,太阳初升,沙海茫茫,徐元行走在高低起伏的沙丘之间,背后留下一串长长脚印,

    他听到呼喊声,回首望见一位俏丽女子急急忙忙小跑上来。

    “楚姑娘,你跟着在下做什么?”

    徐元料到镖局队伍走得慢。便辞别崔胜等人,孤身一人上路,没想到楚云曦跟了上来。

    “你不是要去大昌国吗?本姑娘正要去哪里参加天下比武大会。”

    “呵呵。”徐元笑道:“左镖头也说了,你修为不高,去天下比武大会也是徒劳无功。”

    楚云曦道:“不试试怎么知道?”

    “我们摘不下天空的月亮,也无法直视明亮的太阳,很多事情不用试已经知道结果。”

    “本姑娘既不想摘月亮,也不想看太阳,只是想去参加一下。”楚云曦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银锭,扔了过去:“这给你作酬金,护送我到大昌国。”

    徐元接过银子,说道:“有钱能使鬼推磨,虽然我不缺钱,但我不介意钱变多,好,我护送你一趟。”

    ——————

    邪宗势力推至圣山后,夏海将东天宗一切事务暂交汪心怡处理,返回大昌。

    他毕竟是四杰之一,心念祖国,御剑乘风,神行万里,赶到徐元之前回到大昌国烟州。

    烟州在赵燕歌的保护下很完好,只是城外聚集了不少流民,这些流民是之前邪宗屠杀天下八州杀漏了,幸存的人们。

    夏海命州牧李显开放六城容纳流民,设粥棚以安民。

    大昌王朝原本的政权崩溃后,需要再扶持一个政权,管辖偌大土地,负责税收国防等要务。

    此前赵燕歌已与州牧李显联合,扶持年幼的二皇子登基称帝,赵燕歌败亡后,其弟赵长风在本地也颇有些威望,便替代了赵燕歌的职位,他修为和声誉也很高,是金丹修士,可谓人心所向,在烟州亲力亲为,将大小事务治理得井井有条。

    夏海回来之后,发现赵长风和一干烟州正直廉洁的官员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均分田地,削弱地主,等等事情做得还算到位,便放下了心,找了个地方闭关修炼,以求突破小乘期,到达大乘期。

    闭关修炼之前,夏海去徐家村找徐元,发现对方还没回来,只好失望离去。

    离去前他看到有座大山横在村子大约一百丈的位置,想起徐元和他提及过,希望能移开这座挡路的大山。

    夏海略一思索,便施展神通搬走了这座山,十里八乡的村民听到动静纷纷出来观望,望见夏海的英姿,惊呼仙人下凡。

    十里之外便是汪.洋大海,夏海运足真气把大山丢到了海里,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巨大的水花直冲天际。

    “徐元,我这也算是报了你的恩情了。”夏海微微点头,御剑而去。

    徐家村西南角落有一座小屋子。

    此时穿着白色小棉袄,头发花白的徐父坐在灶边拿着风管,往里吹风加大火势。

    徐母右手拿勺子站着炒菜,铲了铲锅底说道:“老头子,再吹吹,火不够旺。”

    徐父叹道:“也不知道元仔和弘儿去了哪里,怎么还不回来?”

    徐母疑惑道:“听说打败踏天宗的人就叫徐元,会不会就是元仔?”

    徐父摇头道:“这怎么可能?大概只是重名吧!”

    外头传来一声嘹亮的喊声:“爹!娘!我回来了!”

    徐氏夫妇对视一眼,立刻往外奔去,急慌慌推开柴门。

    门口立着一位箭袖轻袍,身材中量的短发青年。

    他头顶白色貂帽,背负一个包裹,手提两个大个篮子立足前院门口,他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手提的篮子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食物:年糕,米饼,猪头肉,鸡蛋……

    此人正是徐元,他不走正门,轻轻一越,身手灵巧翻过篱笆,来到父母的面前。

    “孩子!”徐父激动上前,将徐元紧紧抱住。

    “你瘦了。”徐母走了出来,含泪道。

    “对了,你哥哥在哪里?”徐父问道。

    “这……我不太清楚。”

    “先进来,先进来。”徐母拉着徐元的袖子,将他拉进屋中。

    徐父说道:“俗话说得好,父母在不远游。你哥哥还没回来,所以你不能再乱跑了,老老实实呆在家里。”

    “对对,你年纪这么大,该成家了。”徐母说道:“你看看,村里像你这个年龄的,有几个没结婚,你要打一辈子光棍啊?”

    徐元将篮子放在破木桌上,说道:“孩儿知道了。”

    “来来,吃饭。”徐父拉着徐元到餐桌便坐下,藏在偷懒的大黄听到动静爬了出来,见到小主人回来立刻爬了出来,伸个懒腰,兴奋地摇着尾巴。

    “大黄,好久不见。”徐元两手揉面团似地揉着大黄,大黄扭动屁股,尾巴摇个不停。

    “不和你玩了。”徐元起身去洗手,回来坐下吃饭,双亲的厨艺一如既往的平常,没有特别好吃,也没有特别难吃。

    徐元却觉得远胜过世间一切山珍海味,因为这是他们亲手做的。

    徐父夹一筷子菜到徐元碗里,问道:“元元,这么久不着家,你去哪里喽?”

    “这还用问,我儿去东天宗打败了鬼面郎君!”徐母一脸得意。

    徐父笑道:“荒唐,我儿哪有这么大本事!只是重名罢了。”

    徐元一边嚼着饭菜,一边说道:“我在外边历练。爹,娘,你们年纪大,不要再操劳家事了,孩儿会赚钱,以后孩儿来奉养你们。”

    “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徐父一脸欣慰。

    “还不是爹娘教的好。”徐元拿下背后包裹,里面的金子被他换成了铜钱,还有很多藏到地窖里,有的时候暴露钱财太多可能招致灾祸,他便于双亲说有一点小钱藏到了地窖,包裹里这些钱先拿去用。

    双亲见到这么多钱,眼珠子都瞪大了

    徐父问道:“小元,你哪来这么多钱?”

    徐母猜测道:“难道是打败了踏天宗的人,拿到的赏钱吗”

    徐父抬手吓唬徐母,“瓜婆娘,娃儿哪有那个本事!”

    “你们就放心用吧。”徐元没有过多解释,父母不信其实最好,若是声张起来,树大招风,引来邪修就不好了。

    他虽然有自信保护双亲,击败不识好歹的邪修,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不再多言。

    他一边吃饭,一边环顾四周,他上次回家买的新家具一件没有拆封,旧的家具竟然全部都回来了,看来是上次扔得不够远,被双亲捡了回来。

    徐元随口道:“爹,我不是把这些旧木头都扔掉了吗,你们干嘛又捡回来。”

    徐父笑道:“还能用,扔了多可惜。”

    徐母骂道:“败家子,原来的还能用,换新的作什么?”

    双亲是饿肚吃席的穷苦人,见不得徐元如此铺张浪费,徐元嘟哝道:“新的总是好用些。”

    吃完饭,徐母坐在床边泡脚,抬了抬手说道:“小元,你岁数真不小了,听娘的,明天去看看隔壁村的姑娘。”

    徐元推辞道:“娘,我有喜欢的人。我不去。”

    徐父一拍床沿,厉声道:“你不去?你不去咱们徐家要断子绝孙了!你要一辈子打光棍?”

    “我真有喜欢的人了,她很漂亮,像月宫仙子。”

    徐父嗤道:“仙子?仙子能瞧得上你?”

    徐母白了徐父一眼,“怎么瞧不上,我儿配谁都配得上!”

    话虽如此,徐母打心里不相信徐元的话,她自己的儿子自己还是清楚的,性格太老实了,要不然也不会在这个年龄还孤身一人。

    虽然大昌国在夏归云的治理之下一片国泰民安,蒸蒸日上的趋势,但因为邪宗强势崛起,夏归云战败,形势变得兵荒马乱,世道不安,如今战乱未平,经济不昌,加之劳动问题,饮食问题,医疗问题,徐家村的村民通常在五十岁左右便撒手西去了。

    有年过三旬者,便可自称老夫,一时引为笑谈,徐氏夫妇也觉得自己再活十年就差不多了,有生之年不能看到子孙出生,长大成人,实为人生一大憾事。

    故而在徐元回家之后,便积极联系媒婆为徐元张罗一门亲事。

    双亲目光热切,徐元不忍拂了父母好意,想想反正闲来无事,便答应父母明天去一趟也无妨。

    对于说媒一事徐元很没有自信,以前炼气之余,在家里种地养猪,就被媒人拉着去看过不少回,统统被对方所拒。

    在成为炼气修士后,徐元果断和兄长结伴离开了徐家村,一是追寻更高的目标,二是抬头不见低头见,总有机会在路上,碰到拒绝过自己的姑娘,感觉有点尴尬。

    徐元给双亲泡完脚,暗暗运气检查了一下他们的身体,发现他们的脖颈,腰部,膝关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劳损,便悄无声息地注入真气,替他们缓解身体不适。

    夜里看着双亲躺在床上入眠,徐元心里好受了一些。

    双亲待他不薄,他却离家六年不曾归,实不应该,以后应当多多孝敬他们。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徐元照例冲了个凉水澡,再用真气烘干身体,看着远方天空泛着鱼肚白,天色还是蒙蒙亮,便上山砍了点柴拿回家中备用。

    到了晌午,徐元吃过饭,按照双亲的要求,被张媒婆带着去隔壁村子见姑娘。

    路上徐元心情不错,问道:“张婆,是哪家姑娘啊?”

    “赵员外家千金,赵雪莹。”

    徐元笑道:“员外千金?喔唷,那能瞧得上我?”

    张媒婆道:“年轻人怎么这么没有自信?昨日我递给赵家小姐十几位青年俊彦的名单,她一眼相中了你,说明你俩有缘分。”

    “也是哦。”徐元整理了一下头发,说道:“我只是走个过场,只希望她不要爱上我,爱上我,会很痛苦的。”

    张媒婆白了徐元一眼,“你这小子看起来普普通通,倒是挺自信的。不过赵氏千金是不会爱上你的,她只有一个可能性才会爱上你。”

    徐元好奇道:“是什么可能?”

    “当然是在梦里了。”

    徐元哈哈大笑。

    张婆道:“若非老身与你爹娘老相识,才不会把你的名字报上去,哎,老身糊涂,应该找个几口托病不去,待会一定会受那赵氏千金白眼!”

    “张婆,不要太小瞧我了,看我如何迷住那赵氏千金。”

    闲聊间走过一段长长泥巴路,二人进入泗水村,来到赵员外氏府门口,徐元又理了理头发,整理了一下着装,抬头挺胸走上前。

    赵府亭台水榭,曲院回廊,内部颇为气派。

    门口挂着两个大红灯笼,台阶下立着两个大石狮子,两位大汉一左一右立在门口,见到徐元便问:“来者何人?”

    张婆后脚赶到,迈着小碎步走来,“后生,你急什么,老身还没赶到呢。”。

    两位看守识得张婆,许她入内,以为徐元是小跟班,也准他进入。

    “哇,好大。”徐元进了赵府,感叹了一番。

    他踩在打扫得干干净净青石地砖上,被张婆领着穿过前院屏门,右转来到一座书房前。

    徐元看到一位婢女披头散发,光着膝盖跪在粗糙坚硬的地砖上,上前问道:“姑娘,你怎么了?”

    “你管人家做什么。”张婆拉住徐元的手没好气道:“待会儿见到赵小姐,可别漏了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