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贝纳颂 > 167.李遂

167.李遂

    明世宗时,倭寇肆虐,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乙未年夏天,倭寇由吴淞到达狼山,将要进犯山阳,淮地军民震恐。巡抚李遂带兵急行,夜入淮安迎敌。

    部署后,埋伏在姚家荡。第二天和倭寇大战,贼人败走庙湾。

    李遂儿子李材是举人,年少血气方刚,私自打开官库,拿官银招募了三千壮士,亲自带队阻击,结果失败。倭寇从泰州奔向江都,图谋凤泗。李遂飞书扬州都阃司沃田,自己带兵在后追击。沃田勇武绝伦,奉命后,列阵迎敌,杀贼无数。

    倭寇又转道奔向天长,李遂在后追剿,当时已经天黑,两个副将进谏道:“

    穷寇莫追,而且天长已经不是大人辖区。”

    李遂说:“我食朝廷俸禄,以杀贼为己任,哪能把贼人赶到邻郡就罢手?”

    斥退副将后,继续急进。而倭寇已经在崇家冈挖下几十处陷马坑埋伏。

    李遂到达,昏暗不辨道路,正要手下点起火把,贼人突起,李遂马匹受惊跌入陷坑。这次被伏击,李遂和进谏的两个副将全部殉职。

    倭寇到了我们乡,正要攻击县城,听说李公子带兵赶来,于是渡过宣家河向西逃窜。我祖父住在河边,是文人,但也学习武艺。听说倭寇到来,先把家人安排到船里,藏到芦苇荡中。

    我祖父看着墙上挂的腊肉、鸡、鱼,很有些舍不得。

    他说:“怎么能把这些好东西留给贼人呢?”

    于是留下,把这些肉放到锅里煮熟,刚拿起筷子要吃,一个倭寇手提利刃,骑着高头大马闯进来。

    我祖父急忙拿起木头锅盖做盾牌,向河边跑。倭寇纷纷放箭,都射到了锅盖上。祖父跳到河里,潜水逃走。

    倭寇们进门,看到一大锅美味,很高兴,以为祖父准备犒劳他们。

    于是大吃一顿,还留下一把刀,几百个鬼脸钱做报酬。在墙上写了一行字“以此报答东道主”。

    爷爷回来后,倭寇已经离开,那把刀异常锋利,刀鞘上还镶嵌珠宝,我祖父把它珍藏起来。

    李遂被乡亲们安葬在崇家冈的南坡,两个副将埋在他旁边。朝廷赐李遂太子少保称号,两个副将也被追封为镇远将军。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