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啸明 > 第二十七章 深谋远虑

第二十七章 深谋远虑

    慕容正到了皇宫门口,算是差不多体会到了朱元璋此刻的心情了——大内亲军锦衣卫各个笔直的站在皇宫门口,身上穿着一看就价格不菲的飞鱼服,腰间配备着宝刀。相比之下,护卫的御林军就看上去有些相形见绌,这一身置办下来要花不少钱呢。朱元璋刚刚到手的银子还没捂热,就被上官云祸祸了不少,现在肯定难过的要死。

    锦衣卫有着另一个作用,那便是刺探朝臣动向,所以慕容正也知道今天朱院长叫他过来的原因,恐怕李成桂进去靖阳侯府那一刻,朱元璋便已经知道了。

    还没得到朱元璋的召见,所以只好在殿前等候。耳朵里却听到朱元璋在里面大发雷霆的声音。

    “朕出师北伐,是为了让老百姓从蒙古人的暴政下解脱出来,现在倒好还没北伐呢,治下百姓就被压迫成这个样子,你说,谁的问题?”

    嗯?还有别人?

    徐达的声音传来:“百姓大多文化水平并不高,因此才会被人愚弄,臣建议,一定要杜绝这股歪风邪气,还百姓公道!”

    “杀!”朱元璋杀气腾腾的说道:“这种腌臜东西留之何用?一共有几个人?”

    “十四个!”

    “全杀了,死了干净!”

    徐达沉默了一会儿:“臣遵旨。”

    里面安静下来,过了片刻便传来朱元璋的叫声:“慕容正来了没?”

    曹锋赶紧回话:“回陛下,靖阳侯已在殿外候着。”

    “叫进来!”

    “是。”

    慕容正整理仪容,静静的等候着太监的传唤,然后慢慢进入殿中。

    “臣……”

    话还没说完,几封奏折劈头盖脸的砸了过来。

    慕容正连忙请罪。

    徐达在一旁说道:“陛下息怒。”

    朱元璋咆哮起来:“你好大的胆子!朕还没有召见高丽使臣,你到是手快,挣什么银子不好?你竟然敢拿复合军粮和高龄人做生意,你眼里还有没有朕这个皇帝?”

    慕容正连忙说道:“陛下容禀,臣这里确实有些原因还未向陛下说明,请陛下听臣说完。”

    眼看朱元璋已经满脸怒火,张嘴就要问候慕容正他十八代祖宗。一旁的徐达赶紧劝说道:“陛下,臣相信靖阳侯不会做出没有理由的事,陛下不妨听他怎么说,再做决定。”

    老徐厚道人啊,不愧是生意上的好伙伴。更何况他还是朱元璋的把兄弟,两人关系亲厚着呢,听他这么一说,朱元璋也慢慢的平息了怒火。

    “你说,今天说不出个好歹来,看朕怎么收拾你。”

    靖阳侯吁了一口气,说道:“陛下明鉴,臣的确是哪副个军粮和高丽人做生意,但是谋求的不是一时利益,而是长远利益。”

    朱元璋眯着眼:“复合军粮乃是军中重器,焉能拿来售卖?”

    “陛下复合菌量虽说是军中重器,只不过是因为现在我们手上掌握着制造的技术,只要我们掌握着独一份的技术,那么可以拿复合军粮换取更多的利益。”

    “就你看上的那点粮食?”

    慕容正心中微微一怔:看来自己府上还是有朱元璋的眼线,不然他和李成桂商量说话的内容,怎么会出现在朱元璋的耳朵里。

    “陛下,粮草,只是让李成桂放松警惕,辽东一带土地肥沃,如果耕种得当,也是一块粮仓宝地。”

    “现在辽东还不是大明的!”

    “现在不是,以后会是!”

    朱元璋恶狠狠的盯着慕容正,良久之后,眼神稍微有些缓和:“天德他们和我说,你小子是个好战分子,天天琢磨着怎么打仗,一开始朕还不信,现在相信了。”

    慕容正说道:“陛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中原天朝自古以来,历经朝代更迭,那些盘踞在周边的少数民族,哪个不是在强大的时候依附弱小的时候侵略,高丽和扶桑不一样,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有着自己的国家,他们现在还能臣服于我们,但是将来呢。”

    徐达厉声说道:“慎言!”

    朱元璋摆了摆手:“无妨,朕不是过去,那些皇帝和他们想的不一样,每个朝代都有终结的时候,大丈夫难免有不孝子,就算我大明能够历朝数百年上千年,难保不会出现一两个昏君。你接着说。”

    “陛下,这两个国家,最是反复无常,秦汉时,中原设乐浪四郡,后久经战乱,高丽其国,侵吞蚕食,现已不复中原之地。日本久居海外,九牧中原文化,在唐朝曾派过遣唐使,这些在史书上都有记载,然而等到中原朝代更迭,天下大乱之际,这些国家便趁乱兴事,别的不说,辽东高丽人与蒙古人争夺的地方,那可是中原之地,沿海之地常有倭寇横行,杀人越祸。其国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故尔,不得对其有稍许好颜色。”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但你也要知道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高丽和日本可以臣服,这便是太平盛世的前提,若是贸然与之开战,于国何益?”

    “陛下,臣没说现在就和他们开战,但是,臣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日后的战争做准备。”

    朱元璋说道:“眼下我们的敌人不是他,而是蒙古人,要对付蒙古人自然少不了高丽人的帮助。”

    慕容正拱手说道:“陛下,乘现在做的一切,前期对高丽有所帮助,可以让他们死心塌地的帮我们对付蒙古人,后期,则可以将高丽拖入被动局面,任我们宰割。”

    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闪:“那你告诉朕,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慕容正沉思一会儿,说道:“若是陛下允许臣放手一搏,高丽三千里土地,便是大明之地!”

    朱元璋坐不住了:“若是让你去做,多长时日会有此成效?”

    “少则十五年,多则三十年!”

    徐达也吸了口凉气:这臭小子真是敢说呀?你可要知道,隋炀帝当年倾国之兵,也未能攻伐成功,唐太宗李世民更是集唐朝精锐于这一战,尚有一败,现在我大明的实力远不如隋唐时期,如何能在十五年至三十年尽得高丽之地。

    但是朱元璋不会这么想,他是开国之君,雄心勃勃,若是能拓土三千里地,后代史书之上,他的功绩将超越所有的皇帝,成为真正的千古第一人。名声他可以不在乎,但是若能真正解决这一后患,那么也是遂了心意。

    “此事,容后再议。”

    见朱元璋换了口风,慕容正暗自松了一口气:“陛下,复合军粮虽说是军中重器,但是它的优势即将不复存在,说白了只不过是混合了多种物质而制造的一种新的粮食,唯一的优点便是来储存和不好消化,经常吃对战士们也没有太多好处。”

    朱元璋轻轻哼了一声:“既然是这样,那你当时为什么又要大力提倡?”

    “陛下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慕容正说道:“复合军粮只是一时之选,今年的雨水丰盛,一定是个丰收的好年景,土豆的丰收也可以制作出一批耐保存储藏的粮食出来,相比复合军粮要好处不少。”

    “这一点朕还是相信你的。”

    慕容正接着说道:“陛下,辽东虽然苦寒,但是得天地造化,物产丰富,蒙古人只懂得在草原上放牧,却不懂得如何经略,高丽人也只是想要地上的粮食而已,臣和李成桂虽然做些生意,但是却可以一步步的深入,逐渐掌握这些经济的命脉,到时候大军征伐所处,便无往而不利。”

    这些话朱元璋并不是特别懂,他只是单纯的相信慕容正说的可能性而已:“就凭你和李成桂说的那些粮食、皮草,辽参?”

    “陛下,商场如战场,有这么一句话叫做,经济掠夺,往往要比军事掠夺更要狠毒。”

    徐达问道:“怎么掠夺?”

    “陛下,徐相,辽东一带盛产的粮食,高丽人想运往高丽,蒙古人想运往蒙古,但是粮食是死的,人是活的,当地的人自然会待价而沽,如果我们可以给他们更高的价值,这些粮食便会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原,虽然我们可能要付出一些代价,但是缺少了粮食的蒙古人和高丽人,要比吃饱了饭更容易征服。”

    “战国时期,齐国就曾经这么干过。”徐达不愧是称职的僚机:“陛下,齐国之所以能成为春秋霸主,在经济上也是有战争头脑的。”

    朱元璋想了想:“粮食的问题我知道了,那皮草和辽参呢?”

    “陛下,皮草和辽参是不可或缺的,越是稀奇的东西价格就越贵。如果我们出更高的价格来收这些东西,那么您可以想一想那些种地的农夫还会去种地吗?”

    朱元璋细细一想便明白了这其中的套路,如果皮草和辽参可以卖一个好价钱,那些一年到头在土里刨食的农民肯定会放下手中的农具,跑到林子里去打猎,爬到山上去挖参,到了那个时候,地里面不会长出新的粮食,而原先的粮食早已流入了中原,那个时候的辽东对于蒙古人和高丽人来说,便是鸡肋一般的存在,而大明便可以轻而易举的拓土千里,彻底斩断蒙古与高丽的联系。

    朱元璋拿出烟斗,曹锋熟练的填上烟丝点燃。朱元璋深吸了一口,然后吐出一大团白色的烟雾。

    徐达笑了出来:“陛下,看到您在这抽烟,臣的瘾也犯了,可否请陛下赏个恩典。”

    朱元璋笑眯眯的挥了挥手,徐达便也把自己的烟斗拿了出来,然后两杆大烟枪便开始吞云吐雾。

    慕容正努力控制自己少吸一点二手烟,这玩意儿吸多了对身体很不好。

    现如今慕容正手上的那点烟草,已经成为了极为抢手的东西,谁都知道这东西只有慕容正手上有,但是却不是商品,因此无市无价,那些朝中的大臣都想来慕容正这里搞一点,但哪一个不是碰了一鼻子灰。朱元璋自然不缺,慕容正会经常孝敬他。常遇春和徐达那里,慕容正也会偶尔送一些,毕竟这东西也不多,送完了可就没了。

    抽完了烟,朱元璋似乎有些睡意,毕竟夜已经深了。

    徐达和慕容正立刻向朱元璋告退,朱元璋点了点头让他们回去。

    从大殿中出来,徐达和慕容正一边走一边说着接下来要做的一些准备。今天晚上说的事儿是十分机密的内容,二人统一了口径,暂时不会对任何人提起。

    还没有走出皇宫,曹锋便出来传了朱元璋的口谕:

    “靖阳侯,陛下召见!”

    慕容正向徐达行了礼,便跟着曹锋进了皇宫。

    从皇宫出来,徐达就看见徐孝玉带着亲卫卫队等候。

    “父亲。”

    徐达点了点头,便翻身上马。

    “孝玉,现在在金吾卫怎么样?”

    徐孝玉笑着说道:“父亲虎威赫赫,孩儿在金吾卫自然一切顺利。”

    徐达深吸了一口气,慢慢说道:“金吾卫不是个好地方啊,若是这种情况,你呆的时间长了便会消磨意志,我想,你不如换个地方吧。”

    徐孝玉一听,便高兴起来:“父亲,孩儿早想跟你说了,金吾卫的地方孩儿呆的都快闲出病了,您能不能把孩儿调到前线,孩儿想上阵杀敌!”

    徐达叹了口气:怪不得你追了那么长时间苏红袖被慕容正没几天就泡走了,看来还是头脑太过简单了一些。

    “你去亲军卫吧。”

    “啊?”徐孝玉愣了一下:“父亲,锦衣卫的地方,孩儿也不想去呀。”

    “谁让你去锦衣卫的?我说的是慕容正的亲军指挥司。”

    徐孝玉一脸问号:“父亲,孩儿现在是金吾卫的指挥使,慕容正的亲军指挥司比金吾卫还要低一等,孩儿要是去了亲军指挥司当指挥使,那慕容正干什么去?”

    “谁让你去当指挥使的?”徐达斜了一眼:“我是让你到慕容正手底下做事,不是骑在他头上拉屎撒尿的。”

    “啊?”徐孝玉懵逼了。

    徐达解释道:“亲军指挥司,现在还没有品制,但是并不代表将来也是如此,慕容正得陛下器重,亲军指挥司将来也肯定大有用处,与其你现在待在金吾卫什么都不干,还不如为自己的将来好好打算打算。”

    “慕容正?他能有您的本事?”

    徐达目光变得深邃:“直觉告诉我,慕容正的成就绝对不会比我小,朝廷的中书宰辅,一定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