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啸明 > 第三十四章 文华重宝

第三十四章 文华重宝

    慕容正有把宝剑,朱元璋清楚,上官云有把宝刀,朱元璋又何尝不知道。这帮该死的倭国人竟然目无君上,给他们点教训也是理所当然的。

    上官云迈着六亲不认的步子走进大殿,两侧的文物百官视若无睹,至于前来朝拜的各国使节,更是鸟都不鸟。上前给朱元璋见礼,这让朱元璋颇为满意。诚如上官云这般桀骜不驯,也是对我这个皇帝毕恭毕敬,你们这帮番邦蛮子算什么东西?

    简单说明了叫他来的意图,上官云立刻摆出一副恶心的不行的表情:“陛下,让臣来就是要斩断这蛮子的刀吗?说实话,臣不太愿意。”

    这种语气跟朱元璋说话,上官云还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朱元璋说道:“倭国使臣自认他们铸造的宝刀不是凡品,朕也想知道究竟是他们的刀好一些,还是咱们的刀好一些。”

    朱元璋这话说完,下边的一些武将看向倭国人的神色就已经不对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帮倭国蛮子这么不开眼睛,咱们的刀子也不是吃素的。

    上官云躬身应了下来。转过头来看了看平山八郎:“那什么……把你的刀子亮出来吧,早点弄完我还得回去吃饭呢。”

    平山八郎刚刚也看到了上官云和朱元璋对话时的语气和态度,很明显这个人绝对是大明皇帝的心腹宠臣,刚刚慕容正给他的打击有点大,这个时候有点儿摸不定主意了。

    “大明皇帝陛下,您刚刚说叫一个侍卫来使刀的,这位……”

    陈纪又又又站了出来:“无礼!这位是江陵伯,大内亲军都督指挥使,我大明乃是天朝上国,让一个侍卫出来使刀,岂不是侮辱了使臣,江陵伯乃是勋贵,出来试刀已经算是给了你们面子了,要不然我们给你换一个人。”

    平山八郎立刻摆了摆手:“不用了不用了,既然是身份尊贵之人,自然可以。”

    大内侍卫抽出了剩下的两把倭刀,平山八郎赶忙说道:“江陵伯,这两把刀,名为虎澈和断水,乃是……”

    上官云皱了皱眉头:“一把破刀,哪来这么大的口气!”

    平山八郎又要动怒,眼光瞥见朱元璋神色不善,便压住心头的火气:“江陵伯此言差矣,绝世神兵自然得有名号。不知道江陵伯的兵器可有名称?”

    上官云轻轻拍了拍自己的黑刀:“我这把刀啊,当然也有名字,不过,比起你那夸夸其谈的名字来,我这把刀就谦虚的多。”

    平山八郎还是有些疑虑,难不成还能遇上像刚刚那样的宝剑不成?不可能,这世上哪来那么多绝世神兵,最多砍个缺口。

    “那么,请阁下试刀吧。”

    上官云慢慢抽出惊鸿刀,黑漆漆的刀身,没有一丝光芒,但在平山八郎眼中,却是熠熠生辉。

    这是一把唐刀,准确的说是一把稀世唐刀。从刀身的色泽来看,绝对是千锤百炼的宝刀。平山八郎眼中,掩盖不了的贪婪。

    众所周知,日本的武士刀锻造原理就是从唐刀身上汲取的。自从五代十国以来,唐刀的锻造技术就已失传,反倒是武士刀的锻造日益精进。

    “等一下!”平山八郎出言制止说道:“阁下且慢。”

    上官云说道:“怎的?”

    “阁下手中这把刀,即便是普通的刀,看在宝刀身上,宝刀也会有所损伤。若能将虎澈、断水斩断,在下自当佩服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可若是不能斩断呢?”

    你这老小子真不知道死字怎么写呀?慕容正已经看到朱元璋阴沉如铁的脸了。于是说道:“平山阁下的意思是,咱们打个赌?”

    “不错。”

    “赌什么?”

    “就赌能不能斩断这两把刀!”

    慕容正和上官云互相看了看:“怎么个赌法?”

    平山八郎说道:“若是阁下的刀不能斩断虎澈、断水,那么阁下当愿赌服输,将手中的配刀输于在下。”

    上官云哑然失笑:“你就这么确定,我手中这把刀砍不断你那两根烧火棍?”

    “在下对本国的宝刀有自信!”

    慕容正看平山八郎对着黑刀目不转睛的样子,便猜出了平山八郎的用意,若是让这帮日本鬼子得到了黑刀,那么肯定会改进武士刀的锻造技术。想得美?不过,嘿嘿……

    上官云正要说话,慕容正却说道:“好,一言为定。”

    平山八郎立刻喜出望外,刚刚在设置赌约的时候,这家伙耍了个心眼,只要上官云的刀不能赶紧利落的砍断两把宝刀,那么自己就赢定了,想到这里,平山八郎不由得露出得逞的微笑。

    慕容正说道:“如果能砍断呢?”

    “阁下有何要求。”

    慕容正说道:“就你们拿过来这些破铜烂铁,我们也不稀罕,一会儿看看陛下心情,从你们国家拿点儿有年头的物件就行。”

    “好!”平山八郎像慕容正一样一口答应下来:“一言为定。”

    慕容正一笑,转头轻轻在上官云肩膀上拍了两下:“看你的了。”

    上官云斜着眼睛都能看到慕容正那种给人下套成功的笑容。

    “请陛下做主,赌约已成。”

    朱元璋挥了挥手:“准!”

    上官云二话不说,直接动手,惊鸿刀在手中挽了个花儿,倏然劈下,两个侍卫手中拿着的倭刀,在同一时间,发出清脆的断裂声,然后又是叮叮两声脆响,两节断掉的刀尖掉在了地上。

    包括朱元璋在内的文武大臣,并不感到意外。平山八郎也微微有些发愣,不过很快便恢复了镇定。

    “中原果然是人杰地灵,鄙国的刀剑果然远远不如。”平山八郎一阵马屁输出:“下臣输的心服口服。”

    朱元璋很得意,但脸上不会有太多的表情,文武大臣们则与有荣焉。

    平山八郎暗暗思量道:想不到中原现在有如此高超的锻造技术,宝刀得不到已经无所谓了,只要向中原皇帝恭恭敬敬地表示臣服之心,肯定换到这样的锻造技术,这些中原的士大夫就喜欢这一套。

    朱元璋这个时候开始表态了:“靖阳侯、江陵伯,倭国使臣不远万里而来进贡,你二人不该以好胜之心肆意损坏贡品。”

    “臣,失礼。”

    “平身,退一边去。”

    慕容正说道:“陛下,倭国使臣输了赌局,自然也要愿赌服输啊。”

    朱元璋暗自撇撇嘴:就倭国那穷乡僻壤的,能有什么好东西?好不容易进攻来的五把宝刀,还让你们俩给霍霍了个干净。败家子!

    “平山使者,你认为呢?”

    平山八郎想了想:不就是要一两件古物吗?给他们就行。于是说道:“臣自当愿赌服输。”

    慕容正笑了笑:“既然平山先生这么说,那本官可就替陛下要上两三件古物。”

    “不知陛下喜欢什么?”

    朱元璋张了张嘴,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来,看慕容正一脸自信的样子,于是便朝慕容正点了点头。

    “刚刚平山使者说了,他们倭国传承了近百代,历代肯定也积攒下不少稀罕玩意儿。”慕容正说道:“本官就挑三样。”

    “靖阳侯请说。”

    “我们陛下是马上皇帝,喜欢刀剑。每天穿衣服什么地方需要照一照,身上再挂些什么的。”慕容正笑了出来:“你就找一把古剑,一面古镜,一块古玉来!”

    古剑?古镜?古玉?平山八郎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慕容正接着说道:“陛下就要这三件东西:天丛云剑、八咫镜、八尺琼勾玉!”

    平山八郎眼珠子都突出来了,瞠目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糟糕,中计矣!

    “怎么?平山使者办不到吗?”

    “这这这……这不可能!”

    “刚刚平山使者还说了,愿赌服输!”

    “可是……”

    慕容正立刻拜向朱元璋:“陛下,倭国使臣言而无信,请陛下降罪!”

    朱元璋看向平山八郎:“平山使者,何故言而无信,刚刚在朕面前立下的赌约,这个时候,为何食言?”

    “陛下容禀!”平山八郎立刻跪下:“这三件东西,乃是鄙国世代相传的神物,不能交给他人。”

    朱元璋眼睛眯了起来,慢慢笑了出来:“别人告诉朕,倭国,最是反复无常,今日朕算是见识了。”

    平山八郎立刻伏在地上:“陛下开恩,除了这三件东西,您要什么,下臣回到日本……”

    “嗯?”

    “倭国,回到倭国,下臣一定替陛下向天皇讨要,以表两国交好之心。”

    朱元璋说道:“那你倒是说说,你们倭国能拿出什么东西来?”

    “这……”

    “朕想要,自然会去取!”

    平山八郎吓了一跳,头上的汗水涔涔而下。

    慕容正这个时候又站了出来:“陛下,臣有话说。”

    朱元璋轻声说道:“说。”

    “陛下,倭国使臣不远万里而来,我大明确实该表示欢迎。既然倭国表示臣服,那咱们也该拿出该有的气度来,既然他拿不出那三件东西来,就换点别的。”

    朱元璋有些诧异:不是你小子一步一个套,把人家往死里逼吗?这个时候你说这样的话,这话是你该说的吗?

    又要下套?

    “那你说说,要什么?”

    慕容正转过头,对平山八郎说道:“平山使者,陛下已经饶恕了你的信口雌黄,那三件破烂,我们大明朝也不稀罕。”

    “谢陛下,谢靖阳侯!”

    “等等。”慕容正说道:“你们倭国,岛屿众多,听说风景也不错,不如挑一个地方给我大明,给陛下修建行宫如何?”

    “啊?”平山八郎一听,下意识就要拒绝,但是转念一想,倭国距离大明,距离遥远,就算是真割出一块地方来给大明,大明也无法治理,给他一座海岛算得了什么?最主要的是能把三神器保存下来,这才重要!

    “靖阳侯这么说,下臣回到倭国,定向天皇给陛下讨要。”

    慕容正没在说话,站在了一边。

    朱元璋挥了挥手,让平山八郎也入了座。

    平山八郎谢了恩,回到了座位上,只感觉一阵风吹来,后背发凉,这才惊觉自己出了一身的汗,狼狈不堪。扭头就看见李成桂面带讥诮,于是恶狠狠的说道:“你知道我会出丑?”

    “这我怎么知道?”李成桂非常无赖的说道:“之前我便和你说过,到了大明你要收敛一些,你不听,怨得了谁?”

    “哼!”

    这是外交的胜利啊。文武大臣一起出列,齐身恭贺皇帝千秋万岁。至于大功臣慕容正,这个时候,哪有拍皇帝马屁重要。

    朱元璋端起酒杯:“众臣公,饮盛!”

    “谢陛下。”

    朱元璋找回了面子,自然非常开心,皇帝开心,下面的大臣也就很开心。于是,接着奏乐接着舞。

    李成桂心不在焉。

    平山八郎味同嚼蜡。

    其他使臣,作壁上观。

    武将们喝多了酒,不免开始大声吆喝,觥筹交错。

    文臣们就不一样了,喝酒这么风雅的事,不做两首诗岂不是浪费了,又遇上这样的盛事,若是光喝酒,岂不是糟蹋了。尽管来的只有几处使节,离万邦来朝还差一大截距离,但减免不了文臣的诗情。

    朱元璋坐在上面,看着文成吟诗作对凑成一堆,又看着武将吆五喝六聚成一块。脸上没有太多表情,但慕容正知道他的确很开心。文臣和武将凑不到一块,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是最佳的局面。

    武将们这个时候不敢闹出太大的动静,所以只好在那儿拼酒,比比谁的酒量最高。最后,谁也喝不下了。

    武无第二,文无第一!

    文臣们吟诗作对,比较来,比较去也决策不出究竟谁写的诗最好,于是,朱元璋躺着中枪了。

    “陛下,臣等不知何人的诗作最好,还请陛下圣裁。”

    有了一个人带动,很快一帮文臣便站了出来,一起说道:“请陛下圣裁!”

    朱元璋笑吟吟的看了几个大臣的诗作:“这些诗作,都是难得的佳作,朕一时之间也不好评论,不如诸位一起来听听吧。”

    曹锋接过朱元璋手中的诗稿,站在台阶下面吟诵着诗作。文臣们听得如饮琼浆,不住的摇头晃脑。武将们也有几个能听懂的,闭着眼睛细细欣赏,而那些听不懂的大佬粗,只能不懂装懂了。

    蓝玉喝多了,随口就说了一句:“这写的什么玩意儿?”

    这句话声音并不大,但是在寂静的大殿之内,却显得异常清晰。

    朱元璋眼睛一瞟,同时常遇春一脚踹在蓝玉腿弯子上,蓝玉登时酒醒了一大半,往地上一跪:“陛下,臣……臣不是那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

    “臣……臣……”蓝玉不知道哪根筋不对,脱口而出:“臣觉得,这些人写的诗都没有陛下写的好!”

    这是拍马屁吗?坑爹呢这是!

    朱元璋脸皮抽了抽,一脸杀气。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