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渺渺修行路 > 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间酒馆

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间酒馆

    长安城,大唐帝都

    四十年前,大唐开国皇帝李世明,看到整个天下民不聊生,天灾又加人祸,逼得百姓们异子而食,内心悲痛不已,情不自禁留下了眼泪。

    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持续上演,不忍百姓受昏君欺压,不愿外族统治中原大地,李世明终于奋起反抗,带领一众忠心耿耿的部下,从老家淮安起事,一路打到了杨帝寝宫。

    将杨王朝推翻后,李世明建国号为唐,定都长安。

    颁布了一系列惠民护民的政策,让饱受天灾人祸的百姓们,总算是看到了希望,这日子有了奔头,自然就热闹起来了。

    大唐建立于三十年前,而李世明将帝都搬到长安不过十年的时间。

    虽然只有短暂的十年,但远离了战乱,有了当政者的政策扶持,百姓们的日子也是越发好过起来。

    不过短短十年时间,人口已经有了一定的增长,田地里的作物收成也渐渐上了数量,一切都朝着好的,欣欣向荣的方向发展着。

    一个冉冉升起的王朝,正在向世人展现它旺盛的生命力。

    ……

    位于长安城中央大街旁边的胡同街上,有一个平平无奇的小酒馆。

    据周围的街坊们说,是一个月前,一对夫妻带着四个年轻人,从老家搬过来开立的。

    酒馆位于长安城中的惠民坊,这个坊市位于长安城内城的位置,距离皇城还有一定的距离,距离从城门口直通皇城的中央大街大约一盏茶的步行时间。

    但这里被中央大街两旁高大的建筑所遮挡,前方的热闹传不过来,这里的动静也不为前方吃饭取乐的人所知晓,属于闹中取静的住宅坊市。

    周围住的大多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土著,周边开设的茶馆,酒馆,饭馆,胭脂铺子等,大都服务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

    所以,这一对夫妻带着四个年轻人,突兀的出现在这坊市中,虽然低调的开设了一家小酒馆,还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这小酒馆占地面积不大,仅是门口迎客的柜台就占了四分之一的位置,柜台后面那个直插房顶的柜子里,有序的摆放着好几个酒坛子。

    剩下四分之三的地方,只能摆放下一张大圆桌,和两个靠窗的小桌子。

    大圆桌最多可容纳六人,靠窗的小桌子,每张只能面对面做两人,多余的也就坐不下了。

    好在酒馆开在住宅区,所以门口的位置,被女主人别有心裁的用花木围了一个小篱笆,围起来的地方,正好够放置一张可容纳四人的长桌和四把椅子。

    酒馆带了一个小院子,后院就是主人休息的地方。

    另外,还有个二楼,不过二楼并没有开放给食客,看那样子,是用来存放酿好的酒的。

    这家小酒馆刚刚开业的时候,基本没什么客户光顾,街坊们经常看到夫妻两个整天笑呵呵的坐在柜台那里聊天,丝毫没有因为生意冷清而沮丧。

    那四个孩子,说是孩子,看那样子,早已成年,分别是三男一女。

    那女孩看着瘦瘦弱弱的,有经验的老人们一看就知道,肯定是早些年受了些磋磨,伤了底子,才会是这种弱不禁风的模样。

    倒是那三个男孩,一看就没吃过什么苦头,一个个身强体壮的。

    年长的那个,见人三分笑,还未开口,笑脸先迎了上来,总是让人忍不住跟着他乐。

    另外两个男子,一看就知道是一对双胞胎,长的是一模一样,只不过哥哥看着外向一些,弟弟就内敛的多了,见到人总是一副不知道怎么开口的样子。

    这酒馆起初是一个客人都没有,一来街坊们和他们不熟,对于外来的陌生人,总会带着些谨慎和试探。

    尤其现在王朝初定,别看他们现在看着安稳,实际上,还有很多地方,还是很乱的。

    老话说的好,防人之心不可无嘛,所以大家一开始,都默契的宁愿多走几步,也要是街口的胡老头家里打酒。

    二来,从那四个年轻人就看的出来,这对夫妻明显是偏向三个男孩的。

    若不然,为何只有女孩子长得瘦瘦弱弱的,一副亏了底子的样子。

    虽然按照大家默认的认知,儿子是需要传宗接代的,但也不能这么明显的区别对待几个孩子啊,只怕这对夫妻明面上的和善以及平和根本就是装出来的。

    基于以上的担忧和考虑,小酒馆开张的头三个月,一直都是这幅冷清的模样。

    一直到三个月后的某一天,一个在权贵眼里不起眼,在这片街坊中却是土皇帝的人,走进了这家小酒馆。

    至此,那人每天都会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带着手下或者独自一人,到酒馆中坐上一会儿,喝上一壶小酒,缓解身体的疲乏后,再回家休息,迎接第二天的公务。

    也正是因为这人和他手下们的宣传,以及每日雷打不动上门照顾夫妻两个的生意,也让周边的街坊彻底的了解了酒馆几个主人之间的关系,知道是自己想差了,误会了酒馆主人。

    原来这四个年轻人,都不是夫妻两个的孩子,只有那对双胞胎,勉强和女主人沾了点关系。

    是女主人远方表亲的孩子,其父母早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离世了。

    至于那个女孩,以及逢人便笑的年轻男子,则是战乱中失去了家人的孤儿,被夫妻两个捡到。

    就这么一路跌跌撞撞的,走到了长安城,用毕生的积蓄,盘下了这家小酒馆。

    再者,随着那人和手下每日光顾这酒馆,从酒馆中传出来的,有别于胡老头家酒水的勾人香味,以及那人手下的四处宣扬。

    这酒馆内有美酒的事情,也让周围的邻里街坊有了一个模糊的认知。

    ……

    “刘捕头,还是老样子么?”金池站在柜台上,远远的就看到刘长贵拖着沉稳的步子,朝自家酒馆走来。

    “嗯。”刘长贵低低的应了一声,并没有走进酒馆,而是选择在门外那个长桌坐下了。

    刘长贵是长安城县衙的捕头,也是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的老长安人。

    对这长安城,只怕比它现在的主人——李世明还要熟悉。

    他家世代操持贱役,也就是捕头这一职务,也算是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和人脉。

    这附近的三教九流,都会卖上他们老刘家一个面子,算得上长安城内的土皇帝。

    毕竟俗话说得好,强龙不压地头蛇嘛。

    也正是他在某个阴雨的日子,一身寒气的带着三个手下,第一次走进这家小酒馆,变相的为小酒馆正名后,让周围的邻里彻底接受了小酒馆。

    不过也有这家小酒馆的酒是真的好喝又便宜,引得刘长贵和他的手下们,每日里不喝上一杯,就觉得浑身不得劲儿,这才打开了局面。

    不过外人做生意,是巴不得酒馆里的酒卖的越多越好,客人越多越好。

    他们家却是有个奇怪的规定,每人最多三壶,多了不卖,且小孩子不卖,孕妇不卖,六十岁高龄的老人不卖等等。

    这奇怪的规矩,尤其是每人最多三壶,着实是将一批客人和生意拦在了门外。

    有街坊曾经好奇的问过金池,为何要定下这个规矩,金池只笑嘻嘻的一带而过。

    被问的多了,才似受不了一般回道,“酒多伤身,再者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没必要一上来就把日后的福气都给卖完了。”云云,这才止住了好事之人的询问探究。

    “刘捕头,您的酒。”今尘兮笑呵呵的,将托盘内的酒壶并一个酒杯放到桌上,收起托盘朝店内走去。

    刘长贵等他将酒壶和酒杯放稳后,才伸手抬起酒壶,慢条斯理的往杯中倒酒。

    这个时候,酒馆隔壁小饭馆的张婶子,也笑呵呵的将一盘花生米摆到了刘长贵面前。

    原来,酒馆这边只卖酒,刘长贵手下的捕快们,还有喝过他家酒的客人们都建议金池他们搭配点小菜好下酒。

    不过都被金池笑呵呵的拒绝了,最后他们请了一墙之隔开饭馆的张婶子,每日里多给做点。

    若是有上门喝酒的客人,愿意要点下酒菜的,就由张婶子那边做好了给送过来,反正菜钱金池他们也会足足的给过去。

    “咦,少爷,好别致的酒香啊。”一个陌生的公鸭嗓突然从街头传过来,声音还不低,瞬间就引起了刘长贵的注意。

    刘长贵做了多年的捕头,身手说不得有多好,但是多年的经验下来,对于人的声音,脚步声,脸上的一些表情等还是能够拿捏住的。

    那个公鸭嗓响起来的时候,他眼皮子耷拉了下来,遮住了里面一闪而逝的精光,整个人却是不动声色的用余光朝着街口的位置看去。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个动作,没有注意到酒馆内,原本懒散的靠在柜台上昏昏欲睡的金池,突然收敛了睡意,警惕的看了一眼街口走进来的那两人,又不动声色的收回了自己的眼光和气息,再次懒懒的靠回了柜台。

    “唔,就是这里,就是这里,少爷,这里有家小酒馆。”那个公鸭嗓再次响了起来。

    而刘长贵也在这个时候收回了目光,专心的盯着自己面前的酒壶,以及花生米,沉默的自斟自酌。

    “呵呵,小蛮的鼻子还是那么好使,这么远的距离,都让你闻到了这酒香。”一道醇厚的笑声传入刘长贵的耳朵。

    他大概已经知道对方是谁了,不过面上却是没有任何的变化,依旧沉默的喝着自己的酒。

    “老板,你们这儿都有些什么酒啊,给我家少爷报个名儿?”公鸭嗓抢先一步走进花木围成的篱笆,随意的看了一眼刘长贵以后,径直朝着酒馆门口的那个柜台走去。

    “这位客人,我们家小酒馆,一共卖三种酒,分别是竹叶青,百花香和浮生若梦。”金池闻言,睁开了打瞌睡的眼睛,笑呵呵的回应公鸭嗓。

    “老板你这酒馆小是小,这酒的名字还挺别致的。”公鸭嗓闻言,颇有些意外的看了一眼金池说道。

    “少爷,您想喝什么?”接着,他又转过头,看向那个已经走进酒馆的男子问道。

    男子身材颀长,那身高和金池差不了多少,剑眉星目的,虽然脸上挂着和善的笑容,但怎么也掩盖不住从他身上传来的血腥气,以及眉宇间那丝淡淡的病弱。

    “就来一壶竹叶青吧。”男子想了想说道。

    “公子你气血两亏,身子骨还有些弱,竹叶青虽然温和,但底子寒凉,不适合现在的公子。”

    “不如尝尝我家的百花香吧,这味道也是不错的,还能养养公子的身体。”不等公鸭嗓开口向金池说话,有一道爽利的女声突然从柜台背后的帘子里传出来。

    在年轻人和公鸭嗓微变的脸色中,一红一白两个女子掀了帘子走了出来。

    “夫人,怎么出来了,时辰还没到呢。”金池见到红衣的辰元,立刻上前,从梅芊芊手中接过辰元的手臂,扶着她走进柜台,脸上是浓浓的笑意。

    “时辰也差不多了,咱不兴那准时准点的。”辰元笑着回应了丈夫一句,又对一旁乖巧的梅芊芊说道。

    “芊芊,你给这位公子打一壶百花香,给他温温,莫要喝凉的,再让石头去隔壁张婶儿那说一声,这个客人给他准备点酱牛肉,不要花生米啊。”

    “师娘,这事我去就行,芊芊身子弱,让她坐着收银子吧,您和师父出门逛逛呗,不是说那位大将军要回来了么?最近街上热闹的很呢。”不等梅芊芊答应,金石就从二楼的楼梯上窜了下来,笑嘻嘻的说道。

    “石头哥,打酒的事情还是我来吧,你帮我去隔壁张婶子那边跑跑腿可好。”梅芊芊笑嘻嘻的对金石说道。

    “芊芊妹妹有吩咐,哥哥我立刻遵命。”金石怪笑一声,拉着跟在他身后正从二楼走下来的金磊,朝着隔壁张婶子那边走去。

    他们一家人在这里自说自话,完全没有询问那对主仆的意思,倒是把那两人生生晾在了一边。

    “我说老板娘,你从哪里看出我家少爷身子有亏的啊?”公鸭嗓和他的少爷对视了一眼,收起了眼中的审视,装作漫不经心的问道。

    “我叔叔和婶婶之前出生医药世家,对医术颇有些心得,只是这些年战乱,家族四散,他们不愿意惹麻烦,这才开了这家酒馆,打算了此余生。”梅芊芊仿佛没有发现公鸭嗓眼中的审视一般,淡淡的笑着回应。

    “这位公子应该是刚刚从战场下下来的吧,你身上血气冲天,还夹杂着淡淡的死气。”

    “且你明明身手不凡,却脸色苍白,听你说话明显底气不足,是身子伤的狠了,亏了气血的症状。”今尘兮不知何时,也从那帘子里走了出来,站到梅芊芊的身旁,目光不躲不闪,看着那年轻人说道。

    “公子不用担心我们想害您,我家婶婶从您身上没有看到冤煞之气,才忍不住开口提点您一句,换做其他人,我家婶婶可不会这么做的。”梅芊芊笑着对主仆两人说道。

    这会儿就馆内只剩下了梅芊芊,今尘兮和他们主仆二人,门外还坐着一个,看不出神情的刘长贵。

    金池和辰元真的如金石提议的一样,将酒馆交给几人,相携着出了酒馆,看那样子,是真的往中央大街走去了。

    “少爷?”公鸭嗓询问般的看向男子。

    “那就劳烦姑娘,为在下上一壶百花香吧。”年轻的男子脸色不变,笑着对梅芊芊说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