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烟花时节 > 第十六章 小英离婚

第十六章 小英离婚

    2034年,距离人类灭亡还剩34年。

    这是小英来到巴黎的第22年,她已经是一个知名画家了。

    单从一副画的售价看,小英已经挤进了排名前100的行列,加上本人的长相气质出众,吸引了大量媒体的关注,一些娱乐媒体就干脆把她当成娱乐明星来追捧了,她被称为来自东方的奥黛丽赫本,到最后甚至有好莱坞的制片人来谈合作,要把她的传奇人生搬上荧幕。

    她拒绝了所有的采访与邀约,记者们只好找她身边的人来挖素材,是啊,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家不离不弃自己的童年梦想,转身又成为一个世界级知名画家,又有着美轮美奂的容颜,任何一篇有料的报道都成为网络爆文。

    最后,是她的丈夫Pier和他的家人成了爆料的主力,经常成为各类访谈的嘉宾。

    而小英则保持了她一贯的低调,只有在拍卖自己的画作的时候才会在网络直播露面介绍自己的创作心得,这成了公众目睹这位芳华绝代的佳人的唯一机会。这个网络直播每次都会创下收视记录。她的画一般都会高价成交,不可否认,画的价格里面追星的成分占比更多一些。

    而她其中的一幅作品叫“霞慕尼的雪夜(snownightinChamonix)”创下了全世界艺术品拍卖的最高记录。

    这是一幅油画,画面的背景是一个下着大雪的小镇子,桔色的灯光从小酒馆照射出来,一个穿着白色羽绒衣的女人站在街角,她远远望着街对面一个在路灯下低着头满脸悲伤的男人。从这女人的眼里能看到不忍,内疚,欲言又止,紧张,也有期待。画面的张力是如此强大,每一个看到这副画的人都很想知道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这个美丽的女人处于这么痛苦的状态中,又是什么让这个可怜的男人如此悲伤。

    小英在拍卖会上介绍说这是几年前她在法国的一个小镇亲眼看到的一幕,当时就被这个场景深深的触动了,因此创作了这幅画。

    这副画最后被一个匿名买家高价买走,小英很想知道有什么人会出正常价5倍的钱来买这幅画。但拍卖平台拒绝告诉她买家的任何信息。

    小英的丈夫Pier很享受小英的名气带给家族的荣耀,小英甚至被包装成了来自中国古老的贵族,起步于明朝中期的一位状元,官致太子傅,也就是皇帝的老师,然后延绵了600年才传到小英这一辈。本来这些话是没什么人信的,但小英的气质自带着一种典雅,又有著名科学家身份加持,就没有人敢怀疑了,最后搞得连小英自己都相信可能真有其事了。

    在Pier他们这个阶层,家族之间的相互攀比是不可避免的,能给家族带来光环的新人自然会更受族人敬重,但也会被赋予更多的责任。

    Pier希望她能和中国的豪门望族多些来往,名气其实不值钱,但名气可以被经营,可以变成财富的放大器带来巨额的收益。

    小英非常反感这种做法,她对Pier说:“我只对艺术感兴趣,否则我不也会放弃一个成名科学家的地位重头开始了。”

    Pier有些生气,很粗鲁的冲他吼了起来:“艺术本质上只是一个工具罢了,到了我们这个年纪还是为了艺术而艺术就是自欺欺人了!”

    小英非常非常的吃惊,这和大学时那个脱俗的Pier吗?

    不管怎样,小英还是给了Pier面子参加一些非常重要的聚会,毕竟她是Pier的妻子,这份义务总是要尽的。

    于是小英不情愿的踏入了一个没有国家和种族局限的社交圈,各国政商要人们的子女阔太们在这个圈子自由交往,不管国家之间是友好、冷战还是对抗,他们都可以是很好的朋友,而且这个圈子非常开放,只要你有足够的资源或者社会地位都可以进入这个圈子。

    小英想到了国内的广场舞大妈,他们之间的友情的粘度和这里非常相似,其信息汇集的功能也很相似,差别只是相互聊的内容,中国大妈们聊的是做基金经理的儿子加仓了哪个股票,做开发商的女婿拍下了哪个旧小区要做棚户区改造,而法国的名媛们交流的是各个国家的金融、外交政策,人事任命。

    小英不喜欢这个圈子,她更愿意让自己投入到纯艺术的世界里面,和Pier之间的裂痕逐渐加大,但小英还是努力做着一个好妻子,好儿媳,好兄嫂,尤其在外人面前依然维系着模范夫妻的形象。

    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小英终于在结婚16年后发现Pier有了一个同文同种的法国情人。

    小英心理是理解的,因为文化的隔阂始终是摆在他们中间的一道坎,你无法非常默契的讨论一个问题,无法理解同一个笑话,无法为对方话里面的一个梗而会心一笑。她有这种感觉,Pier也会有。

    Pier还算是有风度,给了小英一笔可观的分手费,条件是小英对外保持沉默,小英实际也没打算说给任何人,甚至都没有打算要这个分手费,她自己这些年卖画的收入已经很可观了,但Pier坚持要给,他认为一个人只有收了钱才会尽义务。小英收下后就转手以Pier的名义捐给了一个非洲的公益基金会。

    小英和Pier离婚的消息第二天就成了各大媒体的头条,这个新闻的火爆炸程度到了一个人想不关注都很难的程度。

    楚云自然也是看到了,她不太关心小英为什么要离婚,她关心的是小英看起来居然比22年前更加有风韵,她不免生出了些嫉妒,更担心小英是否会回头来找江帆,但这个念头只闪了一下就过去了,毕竟她和江帆已经有两个孩子了,以江帆的为人绝不会做出对不起孩子的事情的。

    楚云也确实无需多虑,小英离婚的消息一经公布各地的追求者便蜂拥而至,他们基本是欧美的政商巨头,自然也少不了俄罗斯的金融寡头,还有权势滔天的尼日利亚的军阀,中国的暴发户当然也不会缺席,但小英统统拒之门外。

    小英的日子慢慢就此平息下来,但爱热闹的媒体纷纷计划下次小英做线上拍卖的时候再炒作一把,甚至文案都已经备好,比如“当代奥黛丽赫本,不,当代居里夫人在离婚后第一次拍卖作品”。

    可他们谁都没有想到,仅仅在离婚半年后,所有的欧洲画商都不再接收小英的画作了,小英这些年处下来的闺蜜们也纷纷弃她而去,所有的Party,慈善活动也不再给她发来邀请了。

    小英到这个时候才明白,原来所谓的名人光环,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它必须要有一个载体才有意义,就像数字,1是基础,后面的0可以加10倍,但没有了1,她就只是0了,而她在法国社会的1就是Pier家族的社会地位和人脉,没了Pier和他的家族,她就被打回原形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法漂。

    小英苦笑了一下,来巴黎已经22年,唯一的收获似乎就是明白了这么个简单的道理。

    好在小英还有一些社会底层的朋友。这是因为她经常到13区的越南米粉店吃火车头米粉,这是她和江帆分手的那家店。正如她当初对江帆说的,她不喜欢这种环境,但不知为什么,江帆走了以后她心里经常感觉空荡荡的,总要一个月光顾这里,吃一碗火车头米粉后心里才会踏实。

    她也因此和这家米粉店的老板、服务员都成为了好朋友。他们大都是早期偷渡来法国的温州人,有的甚至到现在都没有合法身份,但这不影响他们和小英找到共同的语言,对小英而言,和他们在一起,只要能讲中文就是共同语言。

    现在,小英在巴黎就只有这些的法漂朋友了。

    这些朋友都劝小英,说你还没有孩子,没有牵挂,完全可以离开这里重新开始啊。

    小英想想也是,这里没什么值得留恋的了,不如去世界各地走走,见见那些22年前的老朋友,还可以结交些新朋友,也许能找到一个可以安放灵魂的爱人,也许可以找到一个民风淳朴的小镇子一直生活下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