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烟花时节 > 第十九章 海伦悖论

第十九章 海伦悖论

    2048年,离人类灭亡还剩20年。

    在这个年代,很多人都失业了。

    20年前普及的工业机器人消灭了蓝领工人。

    15年前普及的服务型机器人消灭了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

    而8年前普及的高级仿生机器人,则消灭了大量高端职业,包括教师,医生,护士,律师,公务员,程序员,更不要提军人、警察,他们都被机器人、武装机甲取代了。

    靠机器人赚得盆满钵满的企业家们很愿意支付高额税收来稳定社会的稳定,各国政府因此都有足够的钱来养活闲下来的人们。但直接发放福利的政策受到经济学家的一致反对,各国政府不约而同的改为从市场上高位接盘各种商品来提供变相的福利,比如接盘某种古董,接盘某种文化、体育产品。

    这样,想生存就要找点事做,用某一种服务来挣钱,哪怕这个服务并不真的很值钱,政府也会在最后一个环节兜底,从而提高整个环节的利润空间,让产业链中的从业者都拿到足够生活的收入。

    绝大多数人都投入娱乐、文化产业,各类真人秀火爆全球。

    这非常类似清朝末年的八旗子弟玩鸟,斗蛐蛐的产业,人们吟诗作画,写小说,书法,收藏古董,以至于几十年前的老物件都成了古董。

    老白从书柜里找出一本1999年出版的Java2的书居然能卖到10万美元,一张1990年的3寸软盘也能卖到3万美元。其背后的驱动力就是政府的福利发放体系,政府以市场最高价收得这些物件,然后再以最低价投入市场,当然这些操作都是做国家机密在执行。

    这造成了一个文艺空前繁荣的时代。

    但依然有一小部分人没有任何收入,要么懒,要么能力实在低下,各国政府只好发放失业补助,但领的钱只够维系最基本的生活。于是失业的人们上街游行,大家最后都习惯了,因为官员们发现抗议活动本身成了他们这些废人的工作方式,不去抗议就像不去上班一样。

    但说到底,生物机器人和其他种类的机器人只是为人类服务的一种工具,人们并没有认为他们会把人类怎么样,他们甚至连最基本的意识都没有,因此,没有生存压力的人们放心享受着被仿生人伺候着的美好生活。

    在这个时代,电影院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保护个人隐私的侵入式体验舱,身体被各色传感器和刺激源包围,这是因为一些体验需要物理上的刺激才会产生,比如失重的感觉一定需要对耳蜗的刺激。人可以在这种体验仓里模拟极限运动,比如徒手攀岩,滑雪,翼装滑翔,跳伞,效果和真实体验一模一样,而且安全,当然也可以在里面看恐怖片体验真正的身临其境,自然少不了去看小黄片的宅男宅女。这种体验舱的视觉系统是头戴式3D眼睛,但和几十年前的3D不同,那个时代的3D会造成人眩晕,这是因为视觉和其他感知器官的错位,造成大脑不断调整,运算量超过大脑负荷就会头晕,而现在的3D系统已经可以根据眼球的转动呈现不同的景象了,体验仓也会提供身体移动的真实体验。这背后是海量的运算能力,和全息摄影的成熟。

    不管是否有自我意识,不管是否有人类的身份,生物机器人都成了这个时代的主角。尤其是随着材料科学,脑科学,遗传学的进展都促进了更逼真的仿生人的出现。先是有生物仿生蟋蟀,然后是生物仿生老鼠,生物仿生宠物,最后到生物仿生人,所有的身体器官都是生物材料构成,解剖开后和真人是看不出来差别的。

    最难做的是有机大脑,在这个时代也已经取得了突破,生物大脑工厂出现,人的脑死亡后可以替换成新的人造大脑,但这个人造大脑只能做最基本的逻辑运算,他的记忆数据要从原始大脑复制过来才行,记忆可以复制,但真正难点是一个人的思维特色无法复制,比如一个数学老师,他的数理逻辑能力就无法复制,更不要说那些天才们的大脑机理了,根本原因是逻辑思考在大脑里的形成机制一直没有研究清楚,因此,这种大脑级别的移植是法律禁止的,或者法律上是不承认人造大脑移植人的合法地位的,大脑死亡了,这个人就死了,用人造大脑复制记忆的手术只会对他的亲人有意义,个别有钱人偷偷找地方尝试,但最后都放弃了,因为那样的人只是一个躯体,本人的灵魂没有了。

    把人的整个头颅嫁接到仿生人身体上的技术非常成熟,而且法律是允许的,但把人的部分大脑器官移植到仿生人身体上的技术还远未成熟,因此法律也严格禁止,一个试验可以说明问题:把一个人的大脑移植到另一个人的头颅里面,这个人的逻辑表现是两个人的综合,那意味着,这个人的一些逻辑思维的决定变量不完全存在于大脑,也存在于其他器官,也许,是其他器官的一些特征值成为了本人逻辑思维的一个生物密码。

    个别科学家走了捷径,按照自己的理解制造了生物逻辑单元放入仿生人大脑取代之前的电子器件,但消耗的能量太大,生物机器人需要大量的血液流动给大脑散热,这样生物机器人大脑的血管比真人要多出很多,同时要不断饮入冰水给大脑降温。这个阶段,想要要分别真人和生物机器人是比较容易的,就看一个人是否要不断的喝冰水,头冒冷汗,并经常上厕所。这样的仿生人的行为和真人还是差别很大的,给人感觉是有时很二,有时思维跳跃,有时思维僵化。

    生物机器人,或者叫仿生人的需求构成了一整套产业链,除了最前端的科研机构和最后端的组装厂,中间还有各种制造人体器官的公司,这个行业竞争的非常激烈,总会有新的材料被科学家研制出来,总会有风投跟进并提供管理人才、生产人才给这些创新者,鼓励他去创业。

    狄虎是世界顶级的生物材料科学家,他的实验室过去20年都在引领学科的潮流,要不是因为和江帆的友情,他早就被风投挖走创业去了,但最近5年,很多外部独立供应商的产品都超过了他们的自研产品,江帆自然要选用外部更好的产品。

    因此,老虎的部门就沦为了技术上的追随者,但这个部门在Sailor是不能少的。

    老虎也乐得这个状态,因为他的主要精力,放到自己的另外一份事业中了。

    这份事业源自于他兼职的AI控制委员会,他在这里结识了一大帮志同道合的科学家,他们一致同意要成立一个对人类来说都更有意思的组织,所以老虎的精力都放在这个事情上了,Sailor的工作反过来成了老虎的一个兼职。

    江帆实在太忙,很少有空去找老虎沟通了,就算两个人偶而碰面也缺少那种亲切感,江帆感觉是老虎变了,变得越来越有主见了。

    江帆实际上替老虎高兴,如果他早是这样的状态,就不至于沉溺在和小倩这类机器人的感情中了。不过江帆也很羡慕老虎,看他和小倩在一起的表情,老虎一定很幸福吧?

    Sailor现在的组装厂非常像一个大的外科手术室,机械手把各种器官缝合起来,包括血管,神经,以及各种各样新发现的微管,就是中国人叫脉络的东西。但是组装好了以后,和正常人类一样,仿生人需要一个月的恢复期,接到伴侣机器人订单后还有经过一个月针对主人的定制化训练才能出厂。而行业定单,需要更多的训练时间,比如警察,老师,护士,社区医生,公务员,公司行政人员。

    就这样,在这个时代,各行业深度定制的仿生人层出不穷的被研制出来,工作能力一个比一个强,人类在任何一个服务行业都无法再和它们竞争了,黑人,白人,黄种人的概念被纯人类,纯生物机器人,混合人的概念取代,其中纯人类的概念包括那些移植了人造腿,人造心脏的人,甚至那些把自己整个头颅嫁接到仿生人的身体上的人都算纯人类,只要这个移植的器官没有超能力就行。

    具有超能力的人,就都算混合人了,混合人不再具有法律上的人类的权利,其财产就会被继承,银行账户会被关闭,社会体系里面的记录就是这个人已经在移植器官的手术中去世。这实际上限制了很多人移植超能力的冲动。

    依然有人用人的身份来换取超能力,比如新闻报道,一个年轻人被人欺辱后,花光所有积蓄移植了数十倍于常人力量的四肢,终于让自己成为了一个超人,进而成为一个黑帮老大,但他也失去了正常人的权利,他被仇人开枪杀死后,仇人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而法院判决的赔偿金,也因为找不到这个混合人的主人就无法执行。

    从此以后,变身成为混合人的手术,或者移植超级能力的手术,都需要给自己找到一个主人,并要有严格的自愿放弃正常人的声明和警局备案。

    有的人也会试图在自己大脑里面植入超级芯片,有问题直接能得到答案,记忆力超强,计算能力超强,但这类人也被归入混合人,会失去人类的身份。可即使这样,很多人依然会为了某种原因选择做一个混合人,像之前那样生活着,因为即使在警局有备案,但在被身边的人发现之前,还是可以做一个超人的,只有被发现了以后才会被社会遗弃。

    但再好的法律也有漏洞,有些国家的执法力度弱,就成了非法混合人手术的天堂,其中以古巴最为出名,古巴也因此培育出了很多优秀的脑科学家,很简单的道理,脑科学是试验学科,只有大量的试验才可能有大的进展。实际上,吴楠的Xbrain就是脱胎于一个古巴的创业团队。

    于此同时,机器人伦理成为社会的讨论焦点,这些生物机器人是否应该被别人轻易识别出来,他们是否应该知道自己是仿生人?

    最后的结论是,仿生人和外人都不应该知道他们的身份,但警方必须知道。

    这样的法律界定鼓励了仿生人的产业,因为外人不知道自己找的伴侣是一个生物机器人,他可以带着女朋友见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而不被揭穿,一般来说家人或者朋友起疑的时候已经是很多年以后了,大多数是因为他们生不了孩子。

    在这个时代,如果可以用钱直接买到一个理想伴侣,谁会愿意再花时间和冒着感情受挫的风险去谈一场恋爱呢?

    仿生人伴侣也是一分钱一分货,朋友们聚会时一般不告诉别人自己的伴侣是否是仿生人,但如果这个伴侣的长相和他本人的财力不匹配,朋友们就能判断出来他找的一定是仿生人,就像一个穷人拿LV的包,不说也知道是假的,而有钱人真的带了一个仿生人伴侣,也会被人们认为是一个真人。

    在这个年代,年轻男人们的奋斗目标就是多挣点钱,然后买个漂亮的仿生人老婆回家,有了更多的钱会多买几个。女孩子们也一样,多挣点钱,买个帅帅的仿生人老公回家一起过日子。

    二手仿生人的市场也异常火爆,因为这些男孩子买回去用不了半年就会换个新的,并把旧的卖出去,但二手市场上从没有见过Sailor的沉溺型仿生人,这让江帆非常的自豪。

    人们生活在一个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的年代,每个人都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且不用担心会成为孤男寡女而做无谓的社交,一副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

    但一项脑科学的发现打破了这种宁静,历史学家称之为”海伦实验”。

    一位脑科学家通过持续追踪一个叫海伦的女孩子确认她能真实的感应到未来的危险,似乎有人提醒她不要去做这班飞机,不要去参加一个演唱会。结果飞机出事,演唱会发生踩踏事故,本来这种事过去几千年都有,但真正确认的有真实记录的这是第一个,后来志愿者增加,采样数量增大,发现确实有些人总能感知未来的危险,这要得益于大数据的应用,比如一个人预定了行程但没有去成行,而这个行程的某个环节出了事故,当采样范围继续到不同的领域,发现一些人在做商业决策或者产品创新的时候似乎也是有人在引导,最后科学家们达到共识,人口中大约有十万分之一的人有这种能力,这样算下来,全球应该有数千人拥有这个能力。

    全球的脑科学家们决定举行一次峰会,放下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为人类的过去和人类的未来绘出一个轮廓,我们在浩渺的宇宙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秦朗,江帆,老白,Ken相隔20年后再次见面,Ken和老白双手紧紧的握在一起,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全球的顶尖科学家充分交流讨论后得到共识,人脑确实在接受外部信号,在影响大脑的思维和决策,尤其是创新,似乎人类的创新是被外部的力量控制着的。大家也一致认为,在我们的周围,有大量的信息在传递,但全球只有数千人能接受到这些信息,并形成相应的思维,有时会直接跳过思维形成肌肉电信号控制行为,这数千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质,比如安静,内向,敏感。

    这个会议结论不可避免的被四处传播,一些量子力学科学家提出了量子纠缠的解释,大脑里有纠缠的量子的一半,另一半在他处。但是这个他处在哪里?还是回到了原点,有另外一个维度的世界?另外一些科学家也证实了外星生物可以不必基于碳氢元素,可以是其他元素构成,这种元素甚至是地球上不存在的,甚至是我们不可见的,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被找出来证明外星人可能就在我们身边。

    这引起了全球大恐慌,秦朗等科学家不得不站出来告诉大家,外星人如果真的存在,完全不用来到地球上,他们只需要用电波或者别的信号控制我们的思想就好。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声称自己被外星人控制,会做一些自己都不知道的事,会说一些自己都不知道的话,后来成了笑话,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失误找这个借口。

    真正的恐慌笼罩在科学界,因为有可能我们的科学发展的速度就是受制于某种文明,或者某种智慧能量,或者我们干脆就是某种文明在地球的傀儡?我们人类的所有进程也许就是被控制着的?

    但有一个悖论存在:如果真有比我们高级的外星人在我们身边,就不可能让我们发现他们;如果他们比我们低等,我们早就应该找到他们。

    人们称之为海伦悖论:如果真有外星人在地球上,我们也不可能找到他们存在的证据。大家基本接受了这个观点,根据海伦悖论,任何在地球上寻找外星人或者担心外星人的想法都是无用功,但各国政府依然保留了相应的研究机构,相关的科学家也继续研究各种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很简单的道理,我们找不到比我们高级的外星人,但我们应该有更强的能力找到比我们低等的,或者同等外星文明的存在。

    在这种科学家层面的讨论告一段落了以后,很多人开始观察自己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哪些是自我意识,哪些是受控意识。一种对未知的敬畏之心开始在人类蔓延,一些人开始猜想是否自己就是被外星人选中的那个来改变人类命运的人,秦朗是最早有这种想法的人类了,差不多10年以前就有这种想法了。

    老虎和他的伙伴们在这个时候成立了“守望者联盟“,创始人都是共同研习佛学的科学家,他们创造性的把当代科学和佛学结合起来,他们相信宇宙中存在的信息来自造物主,但这种信息只有人类能够接收到,机器人和AI的迅猛发展最终会毁灭人类,这样地球会失去和宇宙主宰者的唯一联系,现在就该全面停止AI相关的研究工作。

    老虎是这个联盟的会长,他因此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扑在推广这个理念上了。江帆有些不满,因为本来Sailor的生物材料研究落后于这些专业器官供应商,老虎这一分心,以后就更没戏了。

    但Ken建议江帆不要限制老虎的活动,他现在的影响力很大了,这对公司品牌也是一个宣传。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