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归来仍是农村人 > 第四章 艰辛创业路

第四章 艰辛创业路

    从茂庆市汽车站驶出来的一辆蓝色大巴车,前面玻璃上写着两个地名——左上角茂庆,右上角通匀,中间是一个分别指向两个地名的箭头。后面的玻璃上也印着同样的字样。车身的两旁赫然写着“通匀交运”几个大字,车窗的玻璃上写着途径:山水、长州、西莞等等地名。很明显这是一辆长途汽车,一辆始发站是通匀市,终到站是茂庆市的长途汽车。

    从茂庆市到通匀市的路程接近一千公里,走二〇五国道需要整整二十四小时。走高速就不一样,但是大部分的客运或者货运都会选择走国道,主要是能降低运营成本。茂庆往返通匀的大巴几乎都是走国道,一来也是兼顾中间的部分旅客,二来主要也是为了节约成本。

    大巴车在二〇五国道上已经行驶二十多个小时,由于长途跋涉,每个人都显得很是疲惫,大家头靠椅背,似睡非睡,每个人都想睡去,但是好像又担心害怕睡着,总是时刻保持着惊醒。在车的最候一排坐着一位中年人,约摸四十五岁,只有他一夜未合眼,且他还显得特别精神,这一路他一直盯着车窗外面看,时不时的还会微微叹气,显得心事重重。

    没错,他就是坟山村的汪显贵,今年年初,和同村的齐老大一起出门到的茂莱,同去的还有一个李老田。齐老大是那种身材高大,能吃能干的主,三四百斤担子,一个人轻轻松松不在话下。前几年他在广西一个水泥厂上班,一个人扛水泥把老板都吓傻了,肩上两包,另外两只一边还夹一包,仍然健步如飞。虽然齐老大力大无穷,但他也意识到,毕竟长时间做水泥搬运工也不是长久之计。他在水泥厂的时候打听到茂莱市这边有很多石材加工厂很好上班,工资也不错,于是在过年结束,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两个兄弟,汪显贵和李老田,然后他们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就出来了。

    来到茂莱市的三兄弟,好不容易找了一个石材加工厂,发现所谓的石材加工厂是他们在坟山村说的“扛石(ai)头(dou)”,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卖劳力。加上本身他们就是做这个的,于是三兄弟就算是在茂莱市有一个着落了。

    俗话说“是什么虫吃什么叶,毛毛虫吃海蕖叶”,齐老大天生就是端这个碗的,汪显贵和李老田就不一样了,做了几个月发现不是做这个的料,身体实在受不了。于是又托人打听到杨世举在茂庆市的木材加工厂当主管,最后他俩在茂莱把工钱结清,一溜烟便坐上了开往茂庆的火车。

    这里的工作相对于石场的要轻松很多,汪显贵干起事来非常的用心卖力,他心想干到年底应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来年开学自己儿子的学费就能解决。可突如其来的一场病痛,让他不得不坐上开往通匀老家的列车。

    他怎么也没想到他的这一生会有这么一次难忘的旅行,当然他的一生已经有很多很多难以忘记的经历了,这一次经历对于他来说根本不值一提。只是他没想到的是为什么越往前走,发现越难。他不想这么快坐上回家的大巴车,可是回头一想,有什么比活着重要呢?

    这次茂庆市之旅,是他有生之年去过的最远的地方,他没有去过比茂庆更远的地方了。曾经汪显贵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是他所在的省会,那时候他是以一个生意人的名誉去的,其实算起来还是挺风光的,那时候他所到之处还是得到很多人的尊重,只是天遂人愿,最后还是败在命运手里。

    汪显贵在坟山村方圆十里还是个很有名的屠夫,他年轻时候杀猪“快、准、狠”,所以每逢过年过节,坟山村及其周围的村民都会请他去帮忙杀猪,而且他也会在赶集的日子里寻一些好猪去集市上卖,一来二去,他就变得非常的精明。

    杀猪的技术不用再说,其他各方面也都变得很厉害,尤其是眼力和口算能力,只要经过他眼里的猪,他能一眼看出来这头猪有多重,杀来大概有多少斤肉,相差也不会超过十斤,只要把价格一说他马上能算出来多少钱。刚开始别人不知道他的这个能力,都和他猜着买卖,最后或多或少都吃了一点亏,他因此挣了不少钱。到后来人们只要和他做生意都是用秤,公平公正。

    汪显贵做时间越长越的心应手,于是他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了,他不再局限于坟山村这个小小的世界,他要去更远的地方,更大的世界。于是他召集了他的大儿子,利用多年在坟山村累积的财富,出发去比邻县城,干起了收猪卖猪的生意了。

    人生的每一各阶段都很辛苦,尤其在事业的道路上,汪显贵没有想到外面虽然充满了无限可能,可路途却无比艰难。他们没有交通工具,完全是靠步行,他们走村窜乡,足足在外走了一个星期,才收够满车的猪。他们迫不及待的要发往省城,由于第一次经验不足,也没有认识的客户接手,导致他的第一批猪在省城屠宰场三天之久才卖出。由于间隔时间太长,这一批猪一分钱也没有赚钱,但是也没有亏损,这完全得益于汪显贵超强的眼力能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第一次汪显贵没捞着什么好处,但是这三天时间里,他在屠宰场来来回回的和一些老板讨价还价,时不时的给那些老板免费露两手杀猪技术,他得到了很多老板的认可,大家都在说以后会和他合作,只要产品过硬。这个激发了汪显贵的信心,后来他就做得得心应手,美好生活似乎正在前面不远处像他招手。

    “通匀桥头有没有下车的?”车头突然传出来一句话。

    正当汪显贵陷入沉思的时候,这句话把他拉到了现实,汪显贵意识到已经快到目的地,急忙的问到。

    “师傅,是不是到通匀了?”

    “是的,你要去哪里?”

    “这里离通匀一中远不远?”

    “这里顺路过去不远,但是你要自己走几步。”

    “一会到了你提醒我一下,我在那里下车。我去学校有点事。”

    “好的,到了我喊你。”

    “顺便问一下去平度镇的车几点有?”

    “两点钟有一班。”

    “好的,多谢!”

    不一会便到了师傅所说的地方,汪显贵便下车了。

    他来到通匀一中校门口,离放学刚好还有五分钟,他非常期待地站在学校外面张望。当放学铃声想起,学校门口走出来一个,两个,三个......一群穿着迷彩的学生,他就一直盯着,视线从未离开过越等越焦急。可是直到最后一个学生走出校门,他也没有上去叫住哪怕一个学生。

    最后略显失落地离开了。

    原来,他的儿子便是这个学校高一三班的学生,他想来这里看他一眼,但是未能如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