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万事儒医 > 第三章 生地

第三章 生地

    彦波希望向张阳,练兵的时候到了。

    张阳会意,略加思索道:“一般的情况下,用茵陈汤即可,但这孩子经了大难,元气大伤,脾胃虚弱,又没有母乳喂养,营养严重的不足,虽说可以点滴输送,但婴儿吸收能力差,应在茵陈汤的基础上,再加上温和的滋补,更加腹部按摩会更好?”

    张阳回望老师,语气带着征询。

    “嚯嚯,真是名师出高徒啊,这一套下来,可谓心思缜密!”

    不等彦波希表态,毛大夫就给张阳点了赞,张阳面上有了些许的得意。

    “您先别忙着表扬他!”

    彦波希却对徒弟轻蹙了眉头,“你的诊断不差,茵陈汤也确对症,加腹部区的按摩也算是周到,如何温补?这么大的婴儿,用什么药草?“

    “嗯.....”

    张阳迟疑,搔首沉思。

    “茵陈汤基药里有好几种药材,有的味苦,孩子怎么承受?若是他母亲在,则可以让母亲喝药,孩子吃奶也可间治疗。现在情况只能直接给药,估计孩子难以接受,所以我们还要考虑方便给药。你还忘了毛大夫这里的西药治疗,所以,我们就不能再固守茵陈汤的配伍,若是只取茵陈15克和三个大枣,浸药煎煮,过滤取汁,每日代水喂三次,你看如何?”

    彦波希看似征询,但在张阳心中那定是最好的方案,显然这方剂更注重食疗,味道清甜,婴儿一定喜欢。张阳立时对刚才的得意有了惭愧,红着脸点了点头。

    “竟这么简单?”

    毛大夫有些意外,他知道那茵陈在清明前是一种可食用的野菜,父亲曾告知他这野菜具有清热化湿去黄功效,父亲也曾经拿来和别的要配伍给村子里的孩子治疗黄疸,虽然疗效慢一些,但最终都还是痊愈了。

    而大枣本身更是一种美味食果,均无毒副作用,若真的可以有帮助,善莫大焉。

    虽然他从小耳濡目染,但苦于对中医还只是略知皮毛,他也不敢随便造次。如今彦波希歌女糊了这个简方,他实在有些惊喜。

    “大道从简!”

    彦波希笑道,眉角动了动,笑意阑珊。

    毛大夫还是不敢全信,他要等结果来验证。

    “不出半月,便可全消!”

    彦波希似乎看透了毛大夫的心思,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毛大夫心中释然。彦波希既然考虑周详,去除了其他的药只选这两样,他也可以放心尝试。

    一念至此他不免对他感慨道:“原来中医治病是这样的道理!”

    “以人为本,万变不离其宗。中医有中医的局限,西医也有西医的短板,若能摒弃门户之见,各取所长,相互补益,更快更好地消除病人的痛苦,那才是患者最大的福祉,我觉得不管中医西医,都该有学习对方的胸怀!“

    彦波希笑着对毛大夫直抒胸臆,不知道他的这番言论会否得到共鸣。

    “您说得太对了,那咱就来一次中西合璧?”

    毛大夫满脸的笑意,话虽说得轻松,却感到自己像被什么推着,向前迈出了一步,尽管他觉得是安全的,但这一步他走得还是有些惶恐。

    “好!”

    两个人的眼中都星光一闪,紧紧握手。

    ..........

    “老师,您对毛大夫的印象怎么样?”

    师徒二人一离开儿科病房,张阳就迫不及待地问老师,因为他觉得毛大夫这个人有些与众不同。

    “我觉得这人不错,换作别的医生,不可能让咱插手!”

    彦波希这样评价毛大夫,完全发乎本心。今日见毛大夫这个西医能在治疗中主动想到中医之优势,着实让他受到了些鼓舞。

    中国是中医发祥地,中医虽博大精深,但现在在医界只剩了一角之地。在西医大行其道的背景之下,那些以西医理论学成的医生,对中医的态度,不是全盘否定,就是以偏概全,能像毛大夫这样兼收并蓄的实在是少之又少了。

    “西医要是能多一些像毛大夫这样的人就好了,老祖宗留下的这座宝库,也就不愁传承和发扬光大了!”

    张阳一边发着感慨,一边划拉着方向盘,心中平添一番忧愁。

    其实他十分不愿意离开老师,但是留院就业也极不可能。知道回到自己家乡的那个小县城里,自己的命运又会演绎怎样的故事。

    “光发牢骚有什么用,说到底,我们还得自己争气,别人才能对我们服气!毕了业,你打算怎么干?”

    彦波希从张阳的话里,听出了一些情绪。对于自己一向都看好的这个徒弟的职业方向,他们在观念上还有些迥异。

    年轻人普遍留恋城市,愿意留在大医院,以为在那里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而他却觉得一个年轻的中医,最应该去的是基层百姓间,是大山大川,从中体会万草万木,在实践中精进才学,培养起对人间百姓的感情,只有有了医者仁心和丰厚的学知,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中医。

    “还能去哪?回家乡呗!我实习的那家医院答应要我了!”

    本来是个好消息,被张阳说得无精打采的,彦波希心中失望。原来张阳终还是落了俗套,看来平时自己对他讲的那些道理,他还是没有真正的入心入脑。

    “那家医院的情况和咱院里差不多吧?”

    彦波希问得也有些无精打采。

    “老师,他们医院里也有中医科,让他们煎药多么方便,干嘛咱非得揽这个差事?”

    张阳答非所问地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彦波希很自觉地归因于他专心开车,没有听到自己的问话,而对于徒弟冷不丁地提出的这个问题,他觉得好气又好笑,甚至觉得自己对他的教育有些失败,因此没好气地说道:

    “小小婴孩,怎经得起波折?本该亲力亲为的事,为啥要假手他人!“

    “哦,原来如此!”

    张阳终于明白老师的一番苦心,没想到煎药这件事也有这样多的牵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