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神尊塔 > 第二章 老许,许木(上)

第二章 老许,许木(上)

    清晨,明媚的阳光洒落向大地,经历过一夜的暴雨,太阳的出现,仿佛将人们心中的阴霾化去。而雨后的空气,更是清新的让人愉悦。

    “三嫂,村口的河流水况很好,我们去清洗衣物。”

    “哎,好,我这就来。”

    女人应声之后,没等多久,便是提着一个竹篮推门走出。门口已经有几名妇人在等着了,见女人出来,便有人上前打招呼:“三嫂,这么快啊?”

    说话的人笑脸很好,如同弥勒佛一样,未语先笑,一笑便是见牙不见脸,一看便是热心肠,乐天派的人。

    “嗯,我本也有这个打算,要洗的东西我都准备好了,正要出门,你们就来了。”

    被称为三嫂的妇人回应着,然后与几人说笑着向村口走去,中途不时还有人加入。

    火云村,依山而建,后山便是一片枫树林,村落里,也是零星栽种着一些枫树。从远处一看,一片火红的景象,因此得名火云村。至于为什么不叫火红村,来得太晚,名字已经被隔壁村占用了。

    村落不大,规模不到千人,往上追溯几代,村里的人多少有点沾亲带故,如果再往上追溯,那就没有火云村了。按照火云村的记载,200多年前,一群人逃难到此,发现这里足够偏僻,风景也很好,便在这里安家落户。

    而随后的生活,也证明当年的想法是正确的,这里生活很安稳。外面的兵荒马乱王朝更替与这里没有任何关系,偶尔有人逃难至此,多数也选择在这里生活下来。

    因为最初落脚于此的时候,大家都是相互帮衬着过活,所以现在哪怕是稳定了,邻里间还是很热情,像这样结伴干活是常有的事。

    说是村口的河流,其实出了村,还要走上一段路程,而且最开始河边可是杂草丛生,不过火云村的人在这里落户后,将其整理过,有过扩宽和砌了阶梯。

    此时的河流,水流都快要没过阶梯到道路上了,不过虽然这样,但是水流并不湍急,只是平缓流过。难怪说水况好,往日要清洗什么东西,还得顺着阶梯往下,直到够到水流,现在在道路上都能够到水流了。而先前那些妇人,正在河边忙碌着,有人卷着裤管赤脚站在阶梯上,也有人在说笑。

    时间流逝,当村里有炊烟升起时,妇人们也基本忙碌完,收拾着准备回家,却是此时,边上的一名妇人开口:“诶?上游有什么东西流下来了。”

    听到她的话,大家伙也不急着回家,顿下脚步朝着她指的方向看去,一件类似衣服的东西正顺着水流流淌。

    “不会是人吧?”

    有人疑惑的开口,她这话可不是开玩笑,是有过先例的,十多年前,就有人在河边捡回去一个人,当时他就是这样顺着河流飘到了这里。

    “造孽啊,是个婴儿。”

    在众人讨论的时候,在边上的妇人,把刚好流到她那的东西捡了起来,捡上来一打量,便是一声惊呼。

    这话一出,众人的母性光辉便被激发,纷纷放下手里的篮子,向着抱着婴儿的妇人围拢过去。

    “他还活着吗?”

    “呀,真的可怜,他父母呢?”

    “外面又有战乱了吗?”

    “诶,他还有呼吸,是个男婴。”

    众说纷纭的时候,婴儿被弥勒佛抱在了怀里,试探了呼吸后,还扒开襁褓检查了一下。不过很快就易手了,婴儿被这群母爱泛滥的妇人挨个轮抱,直到过了一会,有人问道:“我们怎么安排他?”

    “当然是收养他。”弥勒佛说完,就把婴儿抱到自己怀里,还用手指逗弄婴儿的小脸。

    “好了,知道你热心肠,这婴儿不简单,裹着他的襁褓,不仅质量好而且还水浸不湿,应该是富贵人家的孩子,你看看有没有什么信物。”

    说话的是被称呼为三嫂的妇人,一句话就把弥勒佛点醒了,当下也顾不得逗弄孩子,掀开襁褓检查了一番:“有块玉佩。”

    说完就将玉佩拿了起来,可谁知道玉佩离开婴儿便像风化了一样,变成粉末飘走了。这一变故把弥勒佛吓了一跳,口中下意识说道:“我没用力啊,它怎么就碎了?”

    随后像是找主心骨一样,目光看向了三嫂,妇人也是眉头紧锁,但被她看着还是出言安慰:“好了,晓梅,不是你的错,玉佩自身的问题。”

    “可是他会不会因为这个,以后找不到自己的家人啊?”弥勒佛……不对,是晓梅,或者说杨晓梅,杨姓是火云村的主要姓氏。可能是觉得自己坏了孩子的未来,杨晓梅自责的问道。

    “怎么可能,如果是信物的话,不可能这么容易破碎的。那玉佩应该是件法器,用来保护这孩子的,不然就一个防水的襁褓,也护不了这孩子的周全。”杨三志,也就是三嫂,见杨晓梅自责,出言安慰道。当然,她说的也八九不离十。

    有了杨三志的解释,晓梅又变回了弥勒佛状,出言询问:“那我们不能不管他吧?”

    “你呀,当然要管了,不过我有个更好的人选。”杨三志神秘一笑,卖了个关子。

    “谁?”杨晓梅急忙开口询问,心里还想着,村里有谁比自己还热心肠。

    “你忘了?你以前可是给人做过媒的。”

    “老许?那个榆木疙瘩?合适吗?”

    “去试试呗,成了的话,后半辈子有个盼头不是。”

    “行,我这就去,三嫂,你帮我把篮子拿回去。”

    话音落下的功夫,杨晓梅就只留了个背影给众人,杨三志无奈的笑了笑,过去把杨晓梅的篮子也提在手里,与众人一起朝村里走去。

    老许,村里人都这么叫他,十多年前被人捡回村子的人就是他。当时他伤的很重,也就一口气把一条命吊着,不过也是命好,只是凭借着一些草药的救治,他最后还是挺了过来。

    醒过来后,老许也就在村里生活了下来,不过日子就过得就仁者见仁了,自己酿酒自己喝,喝完之后继续酿。但是村里有任何事,他都会去帮忙,有把子力气,待人和善。

    有见于此呢,杨晓梅就琢磨着给他做媒,打算让他奋发,结果是杨晓梅那一腔热情,被老许所磨灭。每一次找老许说做媒的事,他就微笑的看着杨晓梅,也不说话,就那么看着,任杨晓梅说,直到她停下了,老许就摇摇头,然后拒绝。次数多了,杨晓梅就给老许取了个榆木疙瘩的外号,然后也没了做媒的心思。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