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妖吏 > 第二十八章 旱灾

第二十八章 旱灾

    沈天宁的父亲,叫做沈以诚,是沈瑜父亲的发小。听他在喝酒时所说,两人关系极好,是真正意义上那种“从小穿一条裤子长大”的朋友。

    不过沈懿双亲过世得早,且他成绩优异上了市里的警校,便定居在了市里。而沈以诚留在县里,开了个烟酒铺子,过上了一眼看尽下辈子的日子。所以两人年纪相同,两人的儿子年纪却是差了六岁,如今沈以诚抱上了孙女,沈懿却连儿媳的影儿都见不着。

    而沈天宁的妻子,虽是同县,却隔了两个村。但这说起来,真算不得了什么。嫂子姓李,性格有些内向,不太好(四声)说话---这多多少少不受人待见,在县城农村里更是如此---却是孝顺懂事,村子里有名的好媳妇。如今又给沈家生了个如同仙女一般的女孩儿---虽不是男孩---但不见得只生一胎,如今一家子也算是甜甜美美,其乐融融。

    沈瑜虽未满十八,但乡村里的孩子对于酒精接触得都早。现在自己一人回到老家,虽说有父亲的关系,人家的照料却是不假的,所以这酒---啤的---沈瑜还是喝了。

    但就像是将白酒换成啤酒一样,沈瑜并未多喝,理由自然还是那条---未成年。

    沈以诚也不为难,让沈瑜喝了两口啤的,便换上了饮料,只自己和儿子两人对饮,又大口吃肉,回忆起过去,聊得好不痛快。

    这午饭,便从正午,吃到了下午。

    待沈瑜提着剩下的饭菜准备回家,时间便已将近四点了。

    还没走到,远远便感受到了那大门口前,趴着那只老猫。

    “见过...见过妖吏大人。”

    沈瑜提了提手中的饭菜,“要吃吗?”

    老猫急忙低头,“回大人,不是不给妖吏大人面子,只是小人年岁已高,您手中的食物,已无福消化。”

    这老猫气息有些微弱,虽体内有些妖力,但正如其所言,年岁已高,怕是离死不远了。

    距离化形差了不少,如今能口吐人言已是极限。想来如此年纪,修炼至此,同样已是极限。

    “今日晌午你也在此,找我可是有事?”

    “回大人,小人只是感受到了您的气息,特来拜访。”他顿了顿,又道,“小人资质短浅,走上修炼一路全是巧合---我曾有幸在几十年前见过您一面,不过可能是小人记忆衰退,已认不得您了,还望大人见谅。”

    原来是曾见过那小胡子,所以才开始修行。不过能与妖吏有过联系,在某种角度而言也的确算是机缘了。

    “你未记错,三十年前你见的不是我。”沈瑜打开了门上的锁,推门进了,又把门关了一半,看向那老猫。

    “可还有事?”

    老猫似陷入了回忆,恍然愣了一下,才道,“您可知那位大人近况如何?”

    沈瑜顿了顿,反问道,“他对你有恩?”

    “算是。”

    “我如今也在找他。”

    门关上了,老猫呆呆地看了看那门,得过了好一会儿,才摇摇头走了。

    ...

    乡村里的夏夜是与城市不同的。

    黑暗会在它该笼罩的时刻笼罩,由月光代替日光照耀,星星很多,只是不比当年,每晚都是虫的夜晚,是交响乐的夜晚。

    沈瑜躺在房间里,难以入睡。

    习惯了安静的夜晚,那久违的虫鸣也绝对称不上是什么优雅的交响乐。

    他决定出去走走。

    这推开房门,却见星空之下,院子里立着一位僧侣。

    沈瑜略有些吃惊,他完全未察觉到此人是何时出现在院子里,也不知他在院子里待了多久。

    那僧人见沈瑜推门而出,双手合十,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贸然叨扰,还望阁下见谅。”

    首先排除,此人不是妖。

    “找我何事?”

    僧人笑了笑,“贫僧今日察觉到您的到来,想着要前来拜访,但毕竟门派有别,贫僧有些纠结,如此便到了这个时候。”

    “想来您也是有事与我相讨,”沈瑜侧过身子,“请进吧。”

    僧人再次双手合十,“打扰了。”

    ...

    “因为家里常年无人居住,所以仅剩下些陈年旧茶,您别介意。”

    沈瑜为僧人倒上清茶,又给自己满上。

    僧人谢过,“贫僧法号慧空,是妙莲寺的住持,”又笑笑,低了头,“您可千万勿称贫僧为您了,慧空受不起啊。”

    妙莲寺,是在县城南边的一个寺庙,不大不小,由于是这附近唯一的寺庙,所以香火还算不错,每逢佳节,这远远近近的人们便会去庙里上香祭拜。

    而这眼前的和尚,是妙莲寺的住持---却不敢让沈瑜用“您”来称呼。如初见来,妖吏一职,可真没有简单到哪去。

    “那住持深夜来访,可为何事?”沈瑜用手摸了摸茶杯,问道。

    慧空却反问了一句,“阁下今日到此,可曾发现什么异样?”

    沈瑜沉吟几许,“如今初入七月,这天气却炎热得有些过分。”

    听此,老和尚闭眼点了点头,“不愧是您,”他极为短暂地一停顿,又道,“实不相瞒,早在六月初,天气便已炎热得有些异常了。”

    “上次下雨,是什么时候?”

    “五月末。”

    沈瑜用食指敲了敲桌子,“怪不得。”

    又抬眉看那僧人,“你可知道些什么?”

    僧人却是不说话了,陡然的沉默让窗外的虫鸣趁机冲了进来,瞬息占据了整个房间。

    片刻,慧空才重新开了口。

    “可能是曾受人们祭拜的雨露神被人忽视了的原因吧,雨露神生了气,才降下旱灾惩罚忘本的人们。”

    这话,却是将沈瑜说的一愣。

    “雨露神?”

    “六十年前,县里曾闹过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旱灾,人们病的病,死的死,走投无路,只能祭拜神灵,可县城好像被神灵遗忘了一般,无济于事,大旱在持续着。

    直到有一天,有个孩子在路边偶然发现了一座神龛,他学着大人近日一直在做的事情为其上了香火。没想到第二日大雨便来了,且一来便是三天三夜。

    人们以为是那神龛里的神灵灵了验,便为神龛盖了一间庙堂,将其好生供奉,并将其成为---雨露神。”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