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奸臣升官系统 > 第八章 寒衣

第八章 寒衣

    不待走到主位,韩良便在宴席中间拍了拍手,随后端起一杯酒。士绅们的目光集中在了他的身上,韩良的声音沉稳而清澈:“诸位,今日我韩良初到贵地,主政府谷少不得大家伙的支持,今日且效先贤秉烛夜游,做游园之雅,韩某人在此敬三杯酒。”

    “第一杯,敬圣上。正是吾皇德泽四海,天下太平,方有你我夜宴之幸。”

    韩良面北,一饮而尽。

    “第二杯,敬此方天地。府谷人杰地灵,今夜长风繁星,话本中天宫神仙享受不过如此,感念天地宠幸,有此盛景!得此盛事!”

    言罢,酹酒于地。

    “第三杯,敬在座诸位。在座均是桑梓之才,韩某敬佩!”

    韩良环敬了一圈,把手中的酒杯仰头干了。

    “为韩大人贺!”

    “为韩大人贺!”

    在座士绅,无不觉得韩良临席讲话颇有水平,看来文曲星下凡果然不凡,不愧是能高中进士的人物。

    “好了,开始吧。”

    韩良挥了挥手,酒楼送来的席面流水似的摆了上来,县衙的下人人手不够,六合居酒楼还特意派了小二来帮忙上菜。菜品都是硬菜,油焖河虾、烤羊腿、黄河鲤鱼、东坡肉,基本全是大鱼大肉,你道这是为何?说来也好笑,上官接风宴安排肉菜这是默认的规矩,大家伙凑钱吃饭,难不成还给自己找不自在吃斋饭不成?自然是能吃多少吃多少,大户人家不见得在这上边大方,土财主更抠,吃不回本心里自然难受,小吏表面风光家底薄,一家老小要养活,除了过年一年不见得能吃几顿全肉宴,也是卯足了劲要吃个够本。

    韩良夹起一块鱼肉尝了尝,用黄河鲤鱼做的糖醋鱼,味道相当不错,肉质紧嫩,酸甜可口。

    “韩大人,您是不知道,咱这黄河鲤鱼可是今早刚打碎薄冰捞上来的,就在护城河边上,鲜得很。”

    韩良这一桌除了黑脸的包巡检和几个级别较高的曹佐以外,都是本地士绅,说话的是六合居的掌柜杨老板,宴席也是他提供的。

    “哦?那倒是辛苦的紧,我听说二十四孝里有卧冰求鲤,杨老板为了给咱们一饱口福,也是凿冰求鲤啊哈哈。”

    “哪里哪里,韩大人说的有道理,这活确实辛苦得很,这马上要入冬了渔民也不捕鱼,这些个疲懒的伙计没一个愿意去的,倒是逃荒的流民,为了口饭不辞辛苦愿意去捞鱼。”

    韩良转了转酒杯,瓷杯在灯光下反射着清幽的光,韩良抿了一口,问道:“这些流民是怎么安置的?”

    “哪里有的安置,不过是一天两顿热粥吊着命罢了”黑脸的包巡检瓮声瓮气地说道。

    “不怕出乱子?”

    “呦韩大人还真是心系百姓啊,瞧您说的,城门一关,这些个贱民能闹出什么乱子。再者,张大人说,给碗粥已是白送的恩德了,朝廷追究下来,也是山西的官员治境无力,与我们府谷何干?”旁边长得跟个猴子似的小吏抢话道。

    这是张定文的心腹,府谷粮仓的仓大使,没什么能力,靠着舔张定文上位的。语气里的讥讽,韩良一笑置之,张家蝼蚁,韩良还不屑与他争辩什么或是置气,等收拾了张定文,这些背靠张家大树的猢狲还不是任意拿圆捏扁。

    酒过三巡,戏班子上台,唱的是一出《花木兰》,这出戏在国朝早年可是禁唱的,原因无他,内容有影射清廷入关的嫌疑,可到了现在,管的早就放开了,四九城里黄带子玩票上台都有唱这出戏的,因此也没人在意。

    主要人物是突厥王、贺廷玉和花木兰,讲的故事主线跟木兰诗里区别不大,饰花木兰的刀马旦基本功扎实得很,看得出是练过,带着厚厚的戏妆,隔得远了倒也看不出模样来。

    “到边关来把贼讨,为国家战沙场,冒风霜昼夜辛劳,狼烟未熄”

    “好”唱腔惊艳,台下一片鼓掌叫好之声。

    台上花木兰拔剑一指,“我不灭胡尘誓不还朝!”

    韩良与旁边的包巡检碰了一杯,一脸醉意的拍了拍伺候在旁边的成家班班主,道:“这…花木兰,晚上…本官要好好会会她,哈哈哈哈”

    成家班班主脸上堆着笑,道:“韩大人您放心吧,我懂,我懂。”

    又喝了几杯,韩良已是满脸通红,有些东倒西歪了,道一声“告退”下人扶着他回到了房间,又解了衣服擦了擦身子安置好。

    不知过了多久,“吱呀”一声门被推开了,屋内一片漆黑,再进一步,灯被火折子点着了,一灯如豆。

    韩良坐在椅子上,伸了下右手,“请坐”

    “不问我是谁?”

    来人是个女子,年纪在三十左右,卸了戏妆面容看的清楚了些,眉眼有英气,不似寻常女子。

    “客人不应该自我介绍吗?”

    “哦,你一个傀儡也敢这么和我说话?”

    女子的一截短枪从袖中弹出,枪尖指着韩良的脖子,一丝一毫的晃动都没有。

    “便是木雕泥塑,摆在那里,都是有人拜的,何况是人呢?所以,我有什么不敢的,既然没杀我,那就各取所需。”韩良丝毫不畏惧,淡淡地说道。

    “很好,那你可知红莲教?”

    韩良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晓。

    “我便是红莲十二圣女之一的方寒衣。”

    韩良听了没什么感觉,什么圣女,怎么不是黄金圣斗士呢。

    见韩良没反应,方寒衣顿了顿,继续说道:“之所以找你,是因为我教自从上一次起事被清廷走狗镇压之后,一直在寻找破解清廷‘铁浮屠’的办法。”

    “什么浮屠?”

    “铁浮屠,人马具重甲”

    “砍马腿啊,岳王爷不是都试验过了。”

    方寒衣摇了摇头,道:“不是普通的铁浮屠,是‘两黑旗’。”

    “两黑旗?”

    “不错,清廷入关之后生怕有朝一日南明光复中原,亦或是三藩起兵造反这些威胁清廷统治的事件,因此在满洲一直由正黄旗来训练监管所谓的‘两黑旗’,也就是正黑旗和镶黑旗,这支部队不到事关清廷存亡的万不得已之时,清廷不会大规模动用。根据我们的密探情报,从关内经山海关往关外每年都会运送大量的精铁、牛羊、米面和各大马场产出的最好的战马,这个动作已经持续了数百年。因此八旗轮换驻地之中,正黄旗驻关外,镶黄旗驻直隶从未变化,只有剩下的正白、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进行驻地轮换。”

    方寒衣顿了顿,继续说道:“在陕西四十年前的上一次起事,是我教策划的一次很大规模的行动,投入了很多的资源,本来一切顺利,但突然出现的五百铁浮屠打乱了我教的全部计划。这些人,不,准确的说是怪物,身披数十斤的精钢铁甲近乎刀枪不入,而且结阵之后即使是后天一流高手也无法突破他们的护体内劲,除了先天宗师可以以力碾压外别无他法,这些士兵明明都是普通武夫,聚在一起却异常的古怪有后天一流高手才有的护体内劲。他们操着听不懂的语言,不是汉话也不是满语,极少数战死的裸露的皮肤都是青蓝色。”

    “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教猜测,清廷是一直在抓捕、训练有资质的生女真,不仅给他们服用、浸泡增加力量和抗击打的药物,而且还有特殊的训练法门。为了了解两黑旗的秘密,我教这些年派出了很多高手前往关外打探情报,但其中绝大部分都死了,即使侥幸活着回来也没什么有用的线索,而前段时间,却有一位崩雷拳高手深入关外,活了下来逃出满洲,根据线报,他被张家从西蒙古科尔沁部的贵族手里花重金买了过来,现在就关在张家的密室里,是张定文和准格尔汗国交易的重要筹码。因此,我们需要把他救出来,两黑旗的秘密,我教必须要知晓,他是唯一的知情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