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奸臣升官系统 > 第二十三章 围城

第二十三章 围城

    就在韩良和方寒衣斗嘴的时候,大地忽然传来阵阵轻微的颤动,韩良放在城垛上的手对此感受最为明显。

    不远处的军官面色狂变,大喊:“敌袭!”

    与此同时西城和南城一起传来阵阵钟声,一队队的城防营士兵迅速登城守备。

    韩良和方寒衣对视一眼,俱看到了眼中的凝重,前几日边寨堡垒都失联便知道蒙古人已经南下,今天终于来了。

    在战争中,个人武力微不足道,能依靠的,只有城防了。

    极目远眺,得益于良好的天气,和前几日完成的坚壁清野,现在视界很远,西边宽阔的土地隐隐约约一道黑线出现。如滚雷,如大潮,数千骑兵滚滚而至,扬起的草尘遮蔽了天日。

    韩良感到深深地震撼,亲临实地和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是两回事,当亲眼看到数千蒙古骑兵骑着矮脚马轮着马刀弓箭出现在面前时,不由得让人怀疑,脚下这三丈高的城墙真的能保护住自己吗?

    近了,近了。

    蒙古骑兵停在了马家沟西侧,接过军官递过来的单筒望远镜,韩良几乎看得清马鼻喷吐的灼热鼻息,数千骑停在了马家沟前,一部分打扮明显不同的无甲汉兵,被驱使着下马就地挖土填壕,蒙古骑兵挂着弓箭,停在马上监督。

    府谷没有往外派斥候,因为从关内外堡寨沦陷开始,蒙古人南下就是板上钉钉的事,这么大的动静。而且府谷兵力本就紧张,要做的也不是探清敌军虚实,这种东西就算是知道了,该守城,还是要守城,因此蒙古人来的很突然。

    预案还是有的,府谷北边靠山,东边和南边靠黄河,蒙古人从北方来,能进攻的主要地段只有西城墙。府谷本身也是一个靴子状的城池,南北短,东西长,所以大部分的士兵和青壮都安排在了西边,少部分安排在了南边,东边和北边只留了警戒性的兵力,毕竟蒙古人不可能绕过西边和南边。

    沿着城墙,韩良一行很快就到了西城墙,在这里观察的,比从南城往西别扭的角度舒服多了。蒙古人的军队排成了几条松散的线,前排的汉军正在进行土木作业,看样子没几个时辰还填不完这么深的马家沟,倒也不必都填,只要填出几个地段夯实了供大军通行就可以了。

    “韩大人”

    包蒙恩披了甲,一身戎装,向韩良致敬。

    “包大人,你可瞧出些什么了。”

    包蒙恩略一沉吟,道:“从人数上看,这次敌军来了五千之众,但真正的蒙古人应该只有三千,剩下的两千都是板升汉兵,用来攻城当炮灰的。带兵的是博罗汗帐下大将术彻台,打的是他的旗号,错不了。”

    说罢,包蒙恩从传令兵手中拿过一本折子递过来,解释道:“您出去视察时,榆林府里传出来的最后一次消息。”

    韩良匆匆翻开折子,上边写着榆林府延边境线的所有县城都已经被围了,榆林五城除了离长城远一些的葭州,自西向东的怀远、榆林、神木,包括府谷,外围的堡寨基本都已沦陷,陷入围城阶段。

    榆林府这次是冒死传递出来的消息,派往府谷方向整整一个斥候队,只有两个人活着到了目的地。榆林知府指示各县令守土有责,一定要坚守待援云云,小王爷的八旗铁骑不日便到。

    韩良有些恼火,都是他娘的骗人的鬼话,不日便到,谁知是几日。上边对蒙古人的整体入侵情况语焉不详,韩良已经通过系统知道,陕甘北地的三府,宁夏府、延安府、榆林府,现在大概被蒙古人围了整整十余座县城,府谷还好,地势险要自五代以来都是军事重镇,城坚易守多少有些底气,可那些小土包一样的平原县城,面对蒙古大军,怎么守?逼着人送死罢了。

    派来府谷的都有足足五千骑,这还只是个比较坚固的县城,围各府主城的兵力只会更多,按这么算,准格尔这次南下,怕是有将近十万之众。

    这可是十万战兵,小王爷现在正被各地起事的回回搞得自顾不暇,手里两万多镶白旗加上陕甘六万绿营平乱都不够用,怎么可能马上去支援边境被围困的小城。

    蒙古人派了一个使者,是汉人,过了马家沟在护城河下面举着白旗大喊。大意就是投降不杀之类的,韩良看着烦,还没打呢就来扰乱军心,直接命人射杀了。

    蒙古人见状也知道了府谷的态度,再无劝降的打算,开始下令全力填壕

    “大人,您先去城下休息吧,这不安全。况且,蒙古人填壕也得些时辰,您在这耗着把您累坏了这不是更大的损失吗?”

    包蒙恩的好意提醒韩良接受了,逞能不是件好事,守城这种事府谷还相对有些经验,这里城防营加上志愿征募的青壮有接近一千七百人,而且还有大量可以强征的后备兵力应急,兵力也算充足,自己不必在这耗着起不到什么作用,等正式开始攻城再来也无妨。

    “走,回县衙,把粮饷物资筹备好。”

    这时候的县衙里也是忙碌的鸡飞狗跳,小吏衙役四处奔走,韩良坐镇大堂。

    “焦师爷,如今存粮几何?”

    “回东翁,查抄张家的粮食和拍卖地皮物件所得的粮食约六万担,足够满城军民吃三个月了,而且居民家里和粮商手中还有大把的粮食,节省一点到来年开春都没问题。”

    韩良有些咋舌:“这么多?”

    “您那几日昏迷,有所不知,张家这些年都把府谷县的仓库掏空了,新粮盖着旧粮溢出仓库,多的数都数不清,张定文当年就是靠粮铁发家的。”

    韩良有些默然,这个世道,有的人一口饱饭都吃不上,有的人粮食宁愿发霉了都不给吃不上饭的人吃,张定文,真是该死,他连起码的良心都丢了。

    “水呢?城中水源可都干净充足?”

    下边的小吏起身答道:“回大人的话,城中共大小三百二十七口井,都是地井,最近暴雨不断,水源无虞,且黄河水也能应急。”

    “好,另外发动城中百姓,从城北取巨木滚石运往城西以作守城之资。尔等衙役,现在无需上城与敌作战,认真巡查城内,不要有奸细或泼皮趁机作乱。”

    “是,大人。”下边的几个捕头纷纷称诺。

    “盐油毛皮木炭等物呢?马上要入冬了,这些切莫大意了。”

    下边的小吏面面相觑,还真没人注意这些,往常蒙古人入寇也最多是囤积一些粮食。“这...”

    “无妨,清理出来几个仓库,拿着我的条子去跟行会交涉,平价囤食盐和油各两仓,

    毛皮三仓,布料一仓,木炭多囤一些,十仓吧。”

    韩良写了几个条子,现在他没时间去见这些商人,希望他们配合一些,现在一切为守城让路,如果这些商人囤货居奇不识大体,平价都不肯交货,那可别怪韩良的刀子不够锋利,砍人得多砍几下才死。

    能想到的目前就这些,韩良又处理了一些其他杂事后也不回房间,移步旁边的议事厅坐着思考。

    上次在县衙的战斗,几乎把大堂外边打得稀烂,才几日就恢复如初了。

    韩良手指一下一下地敲着桌子,他在回想以前看过的各种神剧和小说有没有什么守城能用到的计谋。

    “圣女,你说要是诈降,把蒙古人骗进瓮城然后城门一关万箭齐发,怎么样?”

    方寒衣用看白痴的眼神看着韩良,说:“狗官,你是不是三国演义看多了?你当蒙古人没看过吗?投降的前提条件必然是守军解除武装列阵出城投降,蒙古人才不会傻到自己送进来呢。”

    “咳咳”

    是自己想当然了,好像确实不能期望敌人都是傻子。

    韩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回想起关帝庙中看到的那句“兄玄德,弟翼德,水擒庞德”,又问道:“圣女,那你说,我要是效仿关公水淹七军,如今黄河暴涨,把黄河上边的龙口挖开,水淹蒙古人,怎么样?”

    方寒衣想都没想就否认了,道:“谁愿意去送死啊?龙口可不是一两日就能挖断的,一铲子一铲子的挖,不知要挖到几日。等挖开了,也是挖口人的死期,黄河改口,哪怕只是一个没有地势倾斜的小口子,也远非人力所能逃脱的速度,一瞬间就会被淹死。况且,府谷这的龙口我也有所了解,从东北方向挖断,第一时间冲击的是府谷的东侧城墙,而不是西边的蒙古人。”

    韩良没有气馁,略微思考后问道:“如果用火药呢?”

    “火药?”

    方寒衣这次没有直接否定,分析道:“如果火药威力足够大,而且不浸水的话,确实有可能炸开龙口,毕竟现在火药在矿山里用的已经很多了,山都能炸开,想来炸龙口也不是难事。从前的兵书故事里,几乎没人用过火药来水攻,你可以派人试试,但要注意,如果东侧城墙被冲毁,那你这个城也不用守了,准备好船往山西跑吧。没淹到敌人,自己先被淹完了,偷鸡不成蚀把米。”

    “我再想想。”

    “报!!大人,蒙古人填平马家沟了!!”

    衙役顾不得规矩,直接闯进来汇报。

    韩良眼神一凝,终于要开始了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